国宝级专家揭秘:中国天眼背后的恐怖实力

发表时间: 2024-06-26 13:39

中国国宝级专家“泄露天机”,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里让人看到,中国“天眼”的强大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外界的预料。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事后,央视媒体集中报道李院士的研究成果,而这也正是关于这些“国宝级专家”的报道,才让外界意识到了中国遥感卫星体系的强大。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


本周一,2023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被正式公布。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与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一消息的公布让两位院士一跃成为了互联网上的顶流,而他们的科研成果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外界讨论的焦点。

尤其是李德仁院士,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李院士主导建设的国产遥感卫星体系在拥有极高民用价值的同时,还拥有不菲的军事价值。

就比如说在媒体披露的一次名为《论天地互联的智能遥感卫星与应用——从珞珈卫星到东方慧眼星座》的学术报告中,李院士曾直言:“我们天上遥感卫星体系,哪里森林一冒火,2秒钟就能发现检测,由北斗传到地面13秒。总共15秒信息就送到森林消防队员的终端上,同时保证精度在5米内,就能很快找到出火点。”

【李院士正在进行学术报告】


要知道,这些用来检测森林火灾的遥感卫星可都是民用卫星,如果民用卫星都能有这般效率的话,那么我国的军用卫星是个什么水平,相信大家心里也都有一个预期了。

别的不说,如果把这里面提到的森林火灾场景换成类似俄乌的地面战场,消防队员终端换成解放军一线作战部队的指挥系统。那么当敌军的海马斯火箭炮在隐蔽状态下向解放军开火时,我方的遥感卫星就可以迅速捕获到开火烟雾与尾焰,并在对方开火15秒后将目标位置信息反馈给指挥部。

此时,哪怕是海马斯这种高机动自行火箭炮都可能还没从发射状态恢复成行军状态。而解放军的反炮兵单位就可以利用这一点,配合无人机等更进一步的侦察手段搜索目标区域,从而引导反炮兵单位逆向打击敌军的海马斯。

【依托树林伪装起来的海马斯火箭炮】


从这一设定场景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李德仁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下,中国遥感卫星体系的整体探测性能已经达到了一个放在好莱坞科幻片里也毫无违和感的水平。

再配合解放军本就不俗的前沿侦察与打击能力,一线的解放军部队现在完全可以高效应对海马斯这类以“高机动”、“打了就跑”等性能为卖点的战术打击武器。

当然了,比起搜索海马斯这种战术武器,这种卫星遥感技术显然在搜索洲际弹道导弹的战略预警问题上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

【武汉大学“珞珈三号01星”拍摄“雪龙2”号】


毕竟无论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还是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这些导弹在发射时产生的红外信号可不是火箭弹发射时的“小打小闹”可以相提并论的。

以至于早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就已经在着手建设针对这类红外信号的天基预警系统,将洲际导弹的来袭预警时间延长到了15-20分钟,为部队组织反导拦截、人员疏散以及二次核反击争取到了更多时间。

而现在,新的遥感体系将进一步增加这一时间,做到对方导弹一发射,我方就能知晓发射信息并即刻展开反制。

【天基预警卫星想象图】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高的信息处理效率还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在遥感卫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因为只有AI才能够在卫星收集到目标区域信息的同时,在卫星上就完成信息处理并反馈。而这也意味着这套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搜索火箭弹、洲际导弹这种战术、战略武器,还能够大幅提高解放军搜索大中型水面舰艇的能力。

因为在传统卫星侦察流程中,卫星在发现航母等舰船目标后,也是需要一定时间让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研判的。更快的信息反馈速度无疑能够大幅缩短这一流程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有效提高解放军反舰弹道导弹千里斩首美军航母的效率。

【国产长光遥感卫星拍摄美军港口】


除了目前李院士已经取得的成绩外,他对未来的规划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李院士目前正积极推动“东方慧眼星座”计划,打算用250颗卫星建立一个服务等待时间小于5分钟、精度优于5米,高质量、智能化、实时运营服务的遥感系统。

届时,中国不光会在民用领域正是迈入万物互联,信息高速交互的时代。在军事领域中,中国同样将拥有一个可以近乎实时监测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的遥感卫星网络,对某一特定区域或移动单位的实时追踪也将从理论变为现实。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至少从公开信息来看,连坐拥世界最大卫星网络的美国,也尚未实现这一目标。

李院士的雄心壮志让中国有了一个可以在空天侦察能力上赶超美国的机会,而当这个目标实现后,五角大楼将再度失去一个战略优势,同时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天平也将向着更有利于我们的一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