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来临:操作系统是否将成为过去式?

发表时间: 2019-05-21 16:43



这两天,美国发起贸易战,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禁止其国内公司对外授权输出操作系统的新闻震惊了技术界。

本文准备从技术上证明,面对5G和云技术的普及,现有的PC及手机操作系统本来就已日薄西山,美国的作派只会加速现有操作系统的消亡,没有什么好怕的!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的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的软件集合。

通俗地说就是:

1、它组织协调各种软硬件资源;

2、它提供用户操作这些资源的界面和接口。



现在常见的操作系统有四大类:

1、个人电脑(PC)操作系统常用的Windows,Linux等;

2、手机操作系统常用的有两种:苹果手机专用的iOS;安卓手机通用的,基于Linux内核的Android,华为受限的就是这个;

3、大型机常用的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

4、基于Linux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上面四大类都涉及到了Linux这种操作系统。Linux最早是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发起开发的开源操作系统,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程序员志愿参与了该操作系统的后续开发及维护。

托瓦兹1969年12月28日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市。父亲尼尔斯·托瓦兹(Nils Torvalds)是一名活跃的共产主义者及电台记者,曾当选芬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托瓦兹现受聘于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OSDL: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 Inc)。



如果简单的用一句话来描述操作系统的作用就是:

通过输入设备获得数据并储存到存储器中,调用存储器中的数据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然后将运算结果通过输出设备传递给用户。

如果把操作系统比作一个工厂的话,输入数据就是原材料,用户接收的数据就是产品。

因此,对用户来说,操作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1、数据输入、输出速度;

2、数据处理速度。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计算机(手机)内部主要部件的数据传输速度:

1、数据输入、输出的常用接口——USB接口数据传输速度

USB1.1:最大速率12Mbps

USB2.0:最大速率480Mbps

USB3.0:理论最高速率4.8Gbps

2、主板和硬盘常用接口——SATA接口数据传输速度

SATA1.0: 理论传输速度1.5Gbps

SATA2.0: 理论传输速度3Gbps

SATA3.0: 理论传输速度6Gbps

3、主板上的PCI总线数据传输速度

32位PCI:1Gbps

64位PCI:4Gbps



我们再来看看5G网络的传输速度:

理论传输速度超过10Gbps,响应时间将降至仅1毫秒。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2018年5G试验网,单终端(8流)峰值速率达到2Gbps,单小区峰值速率达到8Gbps。

也就是说,5G的无线数据传输速度已经开始超过了传统计算机内部的有线数据传输速度。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以传统个人终端为主的计算模式(PC或手机)正面临巨大的变革。

换句话说,就是传统的PC、手机、操作系统的巨头公司们面临洗牌了,新的巨头很快就会崛起,用新的计算模式颠覆这些传统巨头们。



这也许会让很多人想起,多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大型机+终端模式和瘦客户机模式。那时候的“终端”可没有现今的PC和手机这么复杂,仅仅是个输入和接收数据的“终端”而已,所有的数据处理计算都在服务器主机上完成。



我们来设想一下未来的计算模式:

1、用户主要接触的不再是PC和手机等通用数字“终端”,而是屏幕、音箱、手表、电冰箱、电饭煲、洗衣机、汽车、电灯、VR眼镜等任何个性化终端,它们基本上不需要有多少计算功能,因此也用不着操作系统,这些“终端”本质上就是一个数据输入和接收、呈现的“界面”(你可以简单地把它想象成一个浏览器),这些取代现有操作系统的“界面”可以在云端轻易地加以改变,做到个性化定制;

2、所有的数据处理运算都在云端完成,而云计算的主力可能是众多分布式联网的超级计算机(中国连续若干年排名都在美国之前);

3、5G网络负责云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也许你要说这一切离我们还远,但事实是,这一切已经在慢慢地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只是很多人后知后觉而已。

比如办公,我这篇文章是用WPS写的,数据储存在云端,我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一台电脑、手机甚至智能电视终端上登录自己的账号后修改它;

比如娱乐,我以前收集购买的电影碟片早就束之高阁,现在我更习惯用优酷等点播储存在云端的电影;

比如社交,很多老年人在使用微信时经常害怕那些庞大的数据会占满自己的“内存”,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他们解释:数据都存储在云端,对他们的手机影响不大。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看,微信已经是一个操作系统,它对未来数字终端硬件多样化的适应能力甚至要超过Windows和Android这类传统操作系统。



最后,为了更快、更好地拥抱数字化社会的到来,特提如下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1、大力鼓励、支持开源软件和硬件在全球的发展和推广。比如提供资金、场地、人员等支持,鼓励开源软件和硬件组织(Linux,Github,Arduino、树莓派等)在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国(尤其是在中国)成立平行机构;

2、发起支持开源版权的国际研讨活动,尽快推动开源版权国际标准的建立,促进开源版权的保护,推动其在公益或盈利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3、中国的小程序开发不应各自为政,应成立联盟,尽快建立标准(最好采用开源模式)在全球推广。而且,程序开发重心应当尽快从单机转向云端;

4、政府应当基于超级计算机尽快架构国家基础计算资源网络,并对公众开放,鼓励民间参与建设、使用;

5、尽快建立安全、可靠、可追溯的(比如区块链)全国统一的数字身份认证系统,取代现在混乱不堪、漏洞百出、各自为政的各种账号密码认证系统;

6、将5G网络当作公路、铁路一样的基础设施来建设维护,可考虑用税收专款支持,尽快提高覆盖面,降低成本,推动技术快速迭代;

7、加快通用智能芯片的开发,比如通用网络传输芯片、通用视觉芯片、通用语音芯片、通用动作芯片、通用传感芯片、通用控制芯片等,将重点放到数据采集、传输和呈现上,将计算尽可能放到云端;

8、智能硬件基于通用智能芯片开发,基于云端,做到低成本、快速开发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