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型的数据库当中,事务是一个原子操作:事务中的命令要么全部被执行,要么全部都不执行。
Redis也提供了事务的功能,可以把一组命令一起执行,但是不保障原子性,不支持回滚的功能,会存在部分执行成功,部分可能执行失败的情况。Redis的事务涉及到四个命令:multi(开启事务),exec(执行事务),discard(取消事务),watch(监视)。主要的核心原理是:通过multi的命令开启事务,multi执行后,客户端可以继续向服务器发送任意多条命令,这些命令不会立即执行,而是被放到一个队列中。当exec命令被调用时,所有队列中的命令才会被执行。如果没有执行exec命令,所有的命令都不会被执行。
exec /ɪɡˈzek/;
三个阶段:开始事务、命令入队、执行事务
1、在执行exec之前发生错误。比如:入队的命令存在语法错误,包括参数数量、参数名等等(编译器错误)。事务会被拒绝执行,也就是队列中所有的命令都不会得到执行。
2、在执行exec之后发生错误。比如:对String使用了hash命令,参数个数正确,但是数据类型错误,这是一种运行时错误。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之后错误的命令没有被执行,正确的命令还是执行成功,并没有被回滚。
执行exec之前
执行exec之后
为什么要用Redis的事务功能呢?
简化代码逻辑: 通过将一系列相关的操作放在一个事务中,可以简化代码逻辑,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提高性能: 在事务中,多个命令可以一次性发送到Redis服务器,减少了网络开销,从而提高了性能。
保证数据一致性: 当需要在多个操作之间保持数据一致性时,使用事务可以确保这些操作全部成功提交。
为什么Redis事务不支持回滚
官方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