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旅:被惊艳的瞬间!

发表时间: 2024-09-28 12:29


“头戴凤翅紫金冠,身穿黄金锁子甲,手中的金箍棒,虎虎生威火眼金睛可辨真假……”


最近,随着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山西文旅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接住这“泼天的富贵”,让每一位“天命人”都能获得更好的体验,山西文旅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不论是日常的街头巷尾的壁画、咖啡店、公交车,各大景点的打卡点、文创店,甚至是天上“腾云驾雾”的飞机……悟空用他的“72变”,充满山西的每一个角落。



而这一股“悟空”风潮,让不少外地人,开始重新认识山西,以及山西文化的魅力,也让不少山西人感受到了满满的家乡自豪感!


山西文创,

已经是Next Level了!

01



你见过这样的文创产品吗?


悬空寺流沙冰箱贴、可以AR扫描的应县木塔冰箱贴、“破茧成蝶”地图冰箱贴、呆萌可爱玩偶“佛小伴”、“黑神话腾云”美式咖啡……随着山西文旅市场的持续爆火,山西的文创也跟着火出圈,各种文创造型新颖、制作精美,材质丰富。


为能接好这波“泼天富贵”,山西借势铆足干劲儿“卷”出各式各样的文创系列产品!这不,“煤头煤脑”挂件、“煤个蛋”挂件、饺子蘸醋挂件也纷纷上线!隔着屏幕都能看得出山西的文创有多精致。



不少网友表示:“山西文创现在强的可怕!”“山西文创已经Next Level了!”



牵线悟空,

“非遗”跟着出圈!

02



无独有偶,这次的山西,就连非遗也出圈了。“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代相传的智慧经验凝聚而成的核心工艺、技艺和艺术,曾一度被年轻人“忽视”的它,现如今正在社交平台上“二次走红”。


一个个非遗传承人,正用他们的巧手,围绕“悟空”与山西元素,创作出一个个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特点鲜明的文化作品。


面塑


说到山西,人们就会想到面。山西的面食是传统面食文化代表之一,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面食之根”,而山西面塑则是面食界不折不扣的艺术品。山西民间面塑,也叫面花、面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


万荣面塑省级非遗的灵魂守护者赵锐耗时16小时,在一揉一捏一刻之间各色面团“七十二变”,被赋予生命,逐渐拥有了轮廓,精雕细琢,黄金甲片栩栩如生仿佛真能抵挡万箭齐发;金箍棒闪闪耀眼,细节之处,面面俱到;那桀骜不驯的眼神,透过面团仿佛直视人心。



不少网友评论:“真不愧是能把面团玩出花的山西人!”“没有一袋面能走出山西!”



无独有偶,阳泉也有这样一位面塑传承人——王钦,他的面塑作品“悟空”,高20公分,其面部五官、毛发、手脚,包括护甲、龙纹和配饰都捏制得十分精细,不仅保留了游戏中的英勇与不羁,更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黑色战袍与金色装饰,使得整个形象既神秘又霸气。


图源:阳泉日报


精细程度,让网友称:“相当哇塞!”“这面要考研啊?”



晋作木雕


木在中国古代人的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农之本,为栖息之所。而木雕,又是木制品中最具形之美,器之味的工艺品,有着“非遗之花”的美誉。


在省城太原,一位95后晋作木雕非遗传承人陈文盛,用一把把刀,将隐藏在木头里的精灵唤醒,经过一番精细打磨,他在方寸之间雕出一派表里山河,雕出精美细致的山西古建筑与“天命人”。



葫芦雕刻


葫芦雕刻,是一种用葫芦雕刻的艺术,是集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的传统手工技艺,以葫芦为载体,在不破坏葫芦本身的基础上,依据葫芦形态各异的特点,利用葫芦的部分平面,来设计画面,把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法,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一幅特有的绘画作品。


在朔州,葫芦雕刻非遗传承人白金峰也搭上了这股“悟空”东风,用一双巧手和“匠心”,将游戏中的悟空形象雕刻在葫芦上。葫芦雕刻耗时长,对技术要求高。作为此项非遗技艺传承人的白金峰也紧跟时代潮流,作品审美更加趋向多元。


白金峰说,自己从事葫芦雕刻三十多年了。在这当中,葫芦上刻的基本都是花卉、人物、动物等。最近他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创作更多四大名著里面的英雄人物,更好地传承非遗传统文化。


图源:这里是朔州


蛋雕


有人在葫芦上雕刻,也有人在蛋壳上雕刻。蛋雕是在禽类蛋壳上刻琢成画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融合了绘画与雕刻,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一枚鸡蛋壳、一支铅笔、一块橡皮,还有几把刻刀、小电钻,这就是蛋雕的全部材料及工具。蛋雕是如履薄冰的“指尖芭蕾”,这是一门“脆弱的艺术”,又是一门“耐心的艺术”,再轻巧、再细致的刻画落在蛋壳上,也能化为千金之重,经过千百个细节的精雕细琢,才能造就出浑圆一体的绝美图案。


蛋雕非遗传承人岳利民创作的悟空作品,形态各异。其中,有模仿游戏形象雕镂的静默冥想的悟空;有“头戴凤翅紫金冠,身穿黄金锁子甲。脚踏藕丝步云履,手拿如意金箍棒”的悟空;也有模仿“上美影”经典形象,大闹天宫,腾云驾雾的悟空……小小蛋壳,一把刻刀,以蛋为纸,以刀为笔,岳利民惟妙惟肖地雕刻出悟空的神采飞扬。


图源:迎泽发布


剪纸


剪纸,又名“窗花”或“刻纸”,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花纹,制作成具有镂空效果的造型艺术,民间剪纸是山西一种普遍的群众艺术。


乔秦是浮山县著名的非遗传承人,这位90后的年轻人,出身于剪纸艺术世家,在艺术的熏陶下,乔秦自幼学习剪纸,是浮山剪纸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在继承研究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创作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绘制草图、剪刀剪刻,手指翻飞间,一幅栩栩如生的“悟空”的形象便跃然眼前。


图源:临汾日报


在他的剪纸作品中,悟空的面部表情细腻而生动,眉眼间透露出机智与英勇,仿佛每一个眼神都能洞察世间万物的奥秘。手中的金箍棒更是剪纸中的亮点,棒身纹路清晰,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出圈背后,是文化的觉醒!

03



或许,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文化的最终归宿不是在博物馆,非遗的归宿也不是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一个游戏,带火了山西的文创,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山西的非遗艺术。而这些,都是了解山西这片土地的一个窗口,他们是城市更新的当代表达,也是传统之美的创意呈现。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正是因为新时代“手艺人”们的创新,才使得“老手艺”被更多人看见;也正因为能被看见,“老手艺”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一个个文化形象的缩影,因为更加贴近现代,而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这大概就是山西“文化密码”最时尚的表达。


话说回来,与其说“文创”“非遗”出圈,倒不如理解为一种“文化回归”,这种回归,是年轻人的文化的觉醒,是一种传统的复兴


因为一个游戏,一个新的媒介,一个个鲜活的文创产品……让那些流传了数千年的古建筑、传统文化才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们在无形中激活了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爱上山西,将山西文化“打包”带回家。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