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源20年风云:IT江湖的兴衰历程

发表时间: 2020-07-29 20:45

作者 | 马超

责编 | 伍杏玲

出品 | CSDN(ID:CSDNnews)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去年底,一国外程序员写的《中国的开源项目正在破坏 GitHub 的排行榜》博客引起国内开发者热议,他在博客对中国项目占领 GitHub 趋势榜进行了无奈的吐槽。

这样火爆的场面是我国开源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侧影。如今越来越多中国年轻程序员投身到开源社区,目前在 GitHub 全球 4000 万注册用户中,中国开发者从数量和贡献度上均位列第二,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国际合作的开源项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的活跃开源项目贡献者,有40%以上是在2019年里加入的,他们大多是 90 后,是年轻程序员的代表。

纵观开源在我国发展的二十多年历程里,开源软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成为IT软件的基石:我们使用的安卓手机中运行着开源的操作系统,日常访问的网站中由众多开源软件来支撑。

中国开源事业始于互联网,发力于互联网,崛起于移动互联网,并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迎来爆发。

那么什么是开源软件,中国开源软件的历史上又有哪些故事和传奇?

为了讲清楚开源的那些事,笔者找到了中国开源史上的五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是LVS创始人章文嵩、MiniGui创始人魏永明、RT-Thread创始人熊谱翔、TDengine创始人陶建辉、TiDB创始人黄东旭,共同畅谈中国开源史,回顾中国开源激荡20年的人和事。

开源初识:西方人的集市、中国人的侠义

开源软件即公开源代码的软件,从这个角度来讲,开源软件是信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产物,因为在IT产业刚创立时,软件是以源代码的形式提供的,当时的软件均是开源。

上世纪70年代,以微软为代表的企业仅提供编译后的二进制可执行程序,不再提供源代码了,这就形成了闭源的概念,此后相对于“闭源”,真正意义上的开源产业形成了。

开源概念的形成有挑战传统、不畏强权的侠义精神在其中。这要从由Richard Stallman创立的GNU开始说起。GNU的官方定义是“GNU is Not Unix”,这是十分叛逆的递归型定义,因为人们可能只能从其中看到反Unix闭源的理念,却没想到GNU的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开放的操作系统。从某种程度讲,Linux就是GNU理念不断推广所形成的产物。

后来Richard Stallman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其主要工作是执行GNU计划。为了保证GNU软件可以自由的“使用、复制、修改、发布”,禁止部分人在GNU软件的基础上自己修改并发布的软件中添加任何限制他人自由使用的条款,在这情况下就诞生了GNU的许可条款,再后来又产生了其他的(非GNU)许可条款,这些统称为开源许可协议。

这些开源协议将开源项目分成了不同的门派,各派之间有不同的玩法,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开源是中国侠义精神的体现。

开源与集市的类比要从IT界传奇人物 Eric Raymond 的开源著作《大教堂和集市》说起。他表示,世界上的建筑可以分两种:一种是集市,天天开放在那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还有一种是大教堂,几代人呕心沥血,几十年才能建成,投入使用。当你新建一座建筑时,你可以采用集市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大教堂的模式。一般来说,集市的特点是开放式建设、成本低、周期短、品质平庸;大教堂的特点是封闭式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品质优异。

将开源软件类比于集市模式的原因是集市可以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提高软件质量,来更好地支持自己的服务。这也是微软等企业开源 VS Code 等工具,因为微软不需要通过售卖 VS Code 获得利益,反而让更多的人免费使用 VS Code ,报告Bug,从而扩展其功能,这有利于微软操作系统推广。

VS Code 生成的软件大多在 Windows 上运行,如此一来,微软可继续推广Windows Azure 等服务。这种说法是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与谷歌长尾理论的另一种诠释,其逻辑内核是基于极低边际成本来快速积累用户的模式。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开源是典型的互联网产业。

开源历程:缘起清华 BBS、发扬于 CSDN

从笔者与几位开源大佬的交流中回溯,中国的开源项目大概始于 1995 年左右,当时清华大学建立的“水木清华 BBS” 算是中国 IT 开源的始祖之一,后来围绕着“水木清华”出现了两款在我国开源初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项目。

MiniGui:该项目的作者就是本文的男主之一,清华男神魏永明,MiniGui 是一款开源的 Linux UI 支持系统,如今 MiniGUI 已成为较成熟、性能优良、功能丰富的跨操作系统的嵌入式图形界面支持系统。

MiniGUI 与 Linux 一样使用 GPL 作为开源授权,GPL 的出发点是代码的开源/免费使用和引用,不允许修改后和衍生的代码做为闭源的商业软件发布和销售。

在沟通过程中,笔者感受到 MiniGUI 被各种非法引用的情况有很多,因此魏永明跟FFmpeg组织一样,将不遵守开源协议的公司进行例外公示:
https://www.fmsoft.cn/exception-list。

Smart Boot Manager:这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风靡一时的启动引导软件,类似于目前的 GRUB,虽然现在少有人提起。Smart Boot Manager 解决的多系统引导问题,搞定了行业的大痛点。该项目的作者是水木清华 Linux 版前任版主(ID:suzhe)苏哲,不过遗憾的是笔者没有联系上他,从目前网上公开的资料来看,苏哲在 2007 年加入了谷歌,后续消息搜索不到了。在这里笔者向苏老师这位开源先驱致以崇高敬意。

上世纪 90 年代末,“水木清华 BBS”为中国开源事业开了好头,蒋涛于 1999 年创办的CSDN 论坛,逐渐取代了“水木清华BBS”的地位,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程序员社区。

回顾那个时代的 IT 人,似乎均在 CSDN 拥有自己的 ID,笔者在20年前的程序员什么样?从版主到架构大牛的成长之路一文中,重新找到了失联多年的老版主vcbear-张开翔。

前文提到的魏永明和 CSDN 渊源颇深:十年前,开源理念在我国兴起 10 周年之际,魏永明在 CSDN 主办的《程序员》杂志上发表过《开源软件及国内发展现状》的文章,见解独到,非常建议各位读者回顾该文章。

接下来出场的两位男主以及他们的开源项目,和 CSDN 同样有着很多故事:

RT-Thread 创始人熊谱翔,大家一般称呼他昵称“熊大”。

RT-Thread 作为 RTOS(实时操作系统),包含实时嵌入式系统相关的各个组件:TCP/IP协议栈、文件系统、libc接口、图形用户界面等等组件。RT-Thread 在 2006 年初开源,到 2006 年末加入任务间通信功能,在初创时期,几乎是熊大一个人的“武林”。

在最初几个版本发布之后,熊大都会在 CSDN 论坛坐等网友的反馈意见,不过由于一开始的版本只有内核,不太稳定,人气不高,导致熊大经历过一个人的技术交流聚会。

在苦心经营十几年以后,RT-Thread 拥有了国内最大的嵌入式开源社区,熊大拥有了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如今,RT-Thread 累积装机量超 6亿台,成为国人自主开发、国内最成熟稳定和装机量最大的开源 RTOS,其睿赛德科技公司刚获得近亿元人民币的 B 轮融资。

2019 年末,熊大和魏永明“强强联手”,推出支持 RT-Thread 操作系统的 MiniGUI 4.0.2 版本。

LVS:熊大和LVS创始人章文嵩是中国 Linux 内核开发者大会(CLK)初始成员之一,这二位进入开源名人堂,也是 Linux 名人堂的。

章文嵩是公认的天才级程序员,他只花了两周左右时间完成了 LVS 的第一个版本。作为国内较早接触互联网的一批人,章文嵩自己搭建网站放置 LVS 源代码。

一个星期后,LVS 被一家澳大利亚的公司用起来了。这家公司为社区提供上网服务,那时互联网的带宽比较贵,它通过正向代理服务器缓存之前用户访问的数据,并提供给后来的用户。这样到海外的流量只有一次,对 ISP 来说节约很多成本。但随着社区上网人数增多,一台机器已经忙不过来了,这时它们发现了LVS,立刻下载使用起来。

首个 LVS 的版本不但只用了两周,在实战中表现稳定,这说明了章文嵩的编程能力。在后来的研发过程中,参与 LVS 的人多了,其中有人贡献过一两个Patch。也有人持续了很长时间一起做LVS,LVS 具备开源软件开发模式的雏形了。

开源之兴:大厂之崛起

我国开源之风逐渐在 IT 大厂蔓延,在 2019 中国开源年会上,CSDN 创始人&董事长蒋涛与 GitHub 副总裁 Dohmke 展开《炉边对谈》,提到目前在GitHub 全球 4000 万的注册用户中,来自中国开发者从数量和贡献度上均位列第二,这其中来自于BAT 等 IT 大厂的贡献度非常高,尤其是阿里和腾讯在GitHub 均位列企业 Star 榜的前十位:

顶级科技公司开始拥抱开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开源之争即标准之争:开源项目主导者相当于 20 年前的标准制订者。例如谷歌的深度学习框架 Tensorflow 之所以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行业标准,靠的是开源用户的口口相传,可以说谁掌握了最流行的开源项目,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主导行业的发展方向。

开源之争入口之争:各大 IT 厂商之所以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AI 框架开源项目,商业逻辑是争夺用户的入口流量,可以说谁掌握流量入口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掌握主动。

开源之争全栈之争:腾讯、百度等企业大多将自己整个技术栈从前端到后端全部进行开源,这种策略是巩固自身在全技术栈的领导优势,供行业其它参考者模仿,为自身的品牌价值及技术能力宣传造势。

笔者认为,我国各大厂中把开源做得最好的是阿里,在开源方面进步最快的是腾讯。

阿里篇

2010 年夏天,阿里开源第一个项目,10 年后,涵盖大数据、云原生、AI、数据库、中间件、硬件等多个领域的开源项目在阿里生根发芽。

纵观阿里的开源项目有两大特点,一是开创性强,引领了业界的先河;二是基础平台覆盖完整,避免重复造车轮。

阿里在GitHub的企业贡献总榜排名第 12 位,开源项目超过 1700 个,Star 数超 75 万,贡献者的数量超 2 万人,这样的成绩几乎与国际 IT 巨头比肩:

今年初,阿里巴巴开源委员会负责人、Caffe 之父贾扬清致信所有开源开发者,并首次公开阿里开源10年全景图:

腾讯篇

腾讯以最高级别会员身份加入 Linux、Apache 等 9 大开源基金会,并捐赠多个优秀开源项目。腾讯发布超百个开源项目在GitHub上,涵盖医疗、大数据、AI、云计算等领域,累计获得超过 30 万 Star,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开源企业之一。

近日,腾讯宣布作为创始成员参与发起Linux基金会最新推出的公共卫生计划LFPH,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科技力量。2019年底,腾讯 Angel 成为我国首个从 LF AI 基金会毕业的开源项目。这意味着 Angel 跻身为世界最顶级的 AI 开源项目之一。云原生操作系统 Tencent OS kernel 一经推出获得业界的广泛好评。

在 2019 Techo 开发者大会上,腾讯表示改变过去“自下而上”的开源模式,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协同式开发演进,建设以开源为核心的技术生态圈。

开源盛世:AIoT 与开源相互成就

开源兴起的关键逻辑是互联网的流量加持,这使得软件分发与试错的成本变低,从而衍生出一种新型的合作开发模式,比如前文提到的熊大和章文嵩,都提到过一些开源参与者曾协助过他们解决过 Bug、提交过PR。

笔者看来,AI+5G 未来带来的流量据保守估计将超过目前互联网的 30 倍。因此这必将给开源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在万物互联的时代,IT 大厂与初创企业同样都有机会。

一般来讲,物联网的信息流程先由终端接入层完成数据的采集,插入数据库,再进行展示及后续的大数据分析。这里在承上启下的物联网数据层还是巨头们的留白,所以目前还没有哪家巨头能够完全控制整个物联网的信息链条,物联网数据库将会迎来一波巨大的发展机遇。

谈到物联网,该陶建辉和余军两位“重量级选手”出场了,其开源数据库也在 IoT领域的重量级选手。

TDengine

TDengine 作为典型的时序数据库,对于物联网数据的写入速度其性能是Hadoop 的 10 倍。关于陶建辉的事迹,笔者在这位创造了Github冠军项目的老男人,堪称10倍程序员本尊!详细做过介绍。

这里再为大家讲几个故事:

2019 年 7 月 12 日,TDengine 正式开源。当时初创团队的 7 个人现在全部留在团队,初创人员的流失率非常低。TDengine 在发布后第一次给演示高速记录时出现了状况,在写入 2000 多万条数据时 crash,场面十分尴尬,好在陶建辉以非常强悍的调试能力,马上用 GDB 查看 core 文件,迅速找到原因并解决问题。

TiDB: PingCAP的创始人黄东旭不但是编程高手,还喜欢画画和摇滚,是业界知名的文艺青年,颇有一代大侠的风范。

TiDB 是 PingCAP 研发的开源分布式关系型 HTAP 数据库,TiDB 是一款既支持数据仓库应用,又支持在线交易的数据库。这种混合型数据库最难解决的是如何在行存储引擎与列存储引擎之间进行切换,TiDB 目前较完美实现分布式 HTAP 数据库的目标,这样的特性在 IoT 海量数据的实时存储与、查询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黄东旭在刚开始研发 TiDB 时遇过一个非常棘手的 Bug,由于问题难以复现,一度让当时的初创团队对 TiDB 的基础构建原理产生怀疑,不过最终研发查到这个 Bug,是一个返回值存在问题。从那以后,TiDB 将测试工作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TiDB 如今具备了水平扩容或者缩容、金融级高可用等特性。

开源可持续发展:保护原创、重视产权才是王道

近日,中国电子书厂商 Oynx 拒绝开源其基于 Linux 内核修改的设备源码,而这一做法明显违反了 Linux 的 GP L协议。因此在 Reddit 社区引发了开源软件如何在中国维权的大讨论。

本次事件的起因是因为 Oynx 的文石科技没有遵守开源协议而造成,客观的讲Oynx的做法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我国科技公司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真的是不够,这点的确值得国人反思。

10 年前,我国很多知名的播放器软件,使用 FFMPEG 的代码但却未遵循 LGPL/GPL 许可证的要求,因此FFMPEG的组织方使用“耻辱柱”来公示那些违反 GPL 许可证使用 FFMPEG 代码的其公司,对此,我国整个业界欣起轩然大波。

开源项目尤其是初创企业,需要良好的版本保护环境才能得以发展,为此笔者在这里呼吁业界在享受开源带来好处的同时,要提高产权的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开源的发展土壤。

最后,笔者向大家推荐发表于魏永明老师个人公众号“开放操作系统百家谈”中的有关我国操作系统历史的批评现实忠义小说《考鼎记》,虽然想理解《考鼎记》中的某些隐喻需要一定的门槛,相信读过本文后,再去读读《考鼎记》肯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十年前业界流传“代码正在吞没世界”的观点,现在IT界普遍认为“互联网世界的一切源自开源”,愿中国开源再创光辉 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