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背后的男人:揭秘幕后英雄

发表时间: 2024-09-05 17:02

这段时间,游戏《黑神话:悟空》火遍全球。

不仅为国内民众掀起一波回忆杀,也让对《西游记》比较陌生的外国游戏发烧友,开始恶补起了86版《西游记》。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中引用了86版《西游记》的片头曲《云宫迅音》的音乐。

当熟悉的旋律回荡在人们耳边时,一个被遗忘了30多年的音乐人也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

他,就是86版《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的曲作者许镜清。

许镜清

作为曲作者的许镜清,万万没有想到,在被遗忘多年后,自己能够凭借一部游戏爆火出圈。

8月22日,82岁的许镜清在接受采访时,兴致勃勃地表示:“我的音乐能在新的领域焕发光彩,能让大家开心,我作为音乐创作者也是很满足的。”

寒门才子,穷且益坚

事实上,不仅仅是《云宫迅音》,《西游记》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以及剧中所有配乐,都出自许镜清之手。

可以说,许镜清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西游记》里的全部音乐。

尽管拥有如此成功的作品,但许镜清始终低调,甚至鲜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而这种低调朴实的性格,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生在山东,长于黑龙江的许镜清,早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不易。

父亲在外打零工,母亲在家务农,两个小妹妹嗷嗷待哺,一家人勉强能吃得上饭。

从5岁起,身为长子的许镜清,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去捡煤核、拾柴火,用以抵御东北的酷寒。

闲来无事时,许镜清最喜欢摆弄父亲用鱼皮给自己制作的二胡,说起来,这把二胡应该给予了许镜清最早的音乐启蒙。

在许镜清14岁那年,命运给了他重重一击。正当盛年的父亲操劳成疾,撒手人寰。

从此,许镜清成了家里唯一的男人。

家里太穷,穷得令梦想成为奢望。

看着儿子手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母亲却这样说道:“去上大学,就算拉小车也得把你供出来。”

那一年,年少的许镜清揣着母亲捡苞谷、拉小车攒下来的钱,来到哈尔滨艺术学院读书。

多年后,许镜清依然心怀歉疚:“父亲没了,我身为长子,按说是不应该读书的,应该找个工作,哪怕力气活儿也行,帮着母亲照料两个妹妹。”

带着对家人的愧疚和感恩,许镜清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

他不爱说话,从不社交,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打工,一心想着怎样顺利完成学业。

正因如此,同级的很多同学都不认识他。

年轻时的许镜清

直到《西游记》风靡全国,一些同学才从模糊的记忆中,依稀搜寻到“许镜清”这个名字。

1965年,大学毕业的许镜清,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担任作曲。

走上工作岗位的许镜清,依然不爱说话,不爱交际,对仕途不感兴趣,将全部心思扑在业务上。

为了提高自己的音乐造诣,他不仅精通民族乐器,还主动学习新事物,认真学习当时比较少见的电子乐。

而一切努力,都在许镜清41岁那年,得到了回报。

1983年,央视投资的《西游记》开机拍摄,音乐编辑让许镜清为一首插曲进行配乐。

接到任务的许镜清,立刻投入工作,没过多久就完成了歌曲小样。

当《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听到这个小样后,忍不住惊呼:这就是我想要的孙悟空的感觉啊!

得知作曲之人并没有什么名气时,杨洁说:“我要的不是名气,而是实力。”

原来,在此之前,杨洁已经拒绝了7位颇有名气的作曲家。

正是这一分多钟的歌曲小样,让杨洁看到了许镜清的潜力和才华,继而坚定地选择了他。

关关难过关关过

在杨洁的支持下,许镜清开始了长达4年的《西游记》配乐工作。

可以说,作为一名作曲家,许镜清将自己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都献给了《西游记》。

加入《西游记》团队后,杨导就交给许镜清一个任务,要求他做一首大约2分40秒的片头音乐。

虽说杨导没有给出任何限制,让他随意发挥,但深知责任重大的许镜清还是犯了难。

毕竟,要通过一首2分多钟的曲子,展示出《西游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谈何容易?

为了做出这段《西游记》序曲,许镜清每天闭门不出、苦思冥想。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灵感很快就来了。

一天中午,一群农民工兄弟恰好从许镜清的窗前经过。

他们拎着饭盒,有说有笑,一边走一边用勺子敲打着饭盒,口中还哼着小调。

看到这一幕,许镜清立马呆住了——这种随性而为,和孙悟空的放荡不羁不是一样吗?

于是,他赶紧将这叮叮当当的声音记录下来,《云宫迅音》最开始那段强劲有力的开头主旋律就有了。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沉浸在音乐创作中的许镜清,在梦中听到了一个悠远缥缈的女声吟唱。而这段美妙的女声吟唱,也被他记录下来放入曲中,完美呈现出原著中神仙世界的缥缈之感。

经过后期的补充调整,一首《云宫迅音》就此诞生。

86版《西游记》播出后,这首片头曲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被誉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随后多年间,更是成为孙悟空的专属BGM。

除了《云宫迅音》外,《西游记》中的片尾曲和各个场景的配乐,也让许镜清很是花了一番心思。

比如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敢问路在何方》,是许镜清乘坐公交车,看到菜市场的人间烟火时,迸发的灵感。

当时的他并没有带纸笔,只得翻出身上的烟盒,又向车上的小学生借了一根铅笔,这才记下了这段优美的旋律。

还有那首自带喜感、诙谐搞笑的《猪八戒背媳妇》,其欢快的节奏与八戒憨态可掬,被人戏弄的滑稽场面相得益彰,匹配度极高。

每逢有猪八戒搞笑的画面出现,这首曲子也是应时响起。

很多人能够从这首曲子中,听出二人转的味道,就是因为许镜清自幼生活在东北,在创作曲子的时候,特意加入了熟悉的二人转元素,造就了这首经典插曲。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走向了生活深处。

许镜清穷尽心力,耗时4年,为86版《西游记》创作了74首乐曲。

可以说,86版《西游记》的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事事难成事事成

86版《西游记》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强烈反响,观众好评如潮,剧中的音乐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争相传唱的“金曲”。

然而,作为本剧所有音乐的唯一作曲,许镜清的心中却有着说不出的落寞。

1988年,《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荣获首届中国十佳影视金曲奖,此后更是斩获了国内外很多奖项。

在颁奖典礼上,演唱此曲的歌手以及词作者,都被邀请上台领奖,只留许镜清一个人在台下黯然伤神。
歌曲获奖,曲作者却没有奖杯。

当许镜清给电视台打电话询问情况时,工作人员表示会把奖杯和证书送到他的单位去。

过了几天,传达室老大爷通知许镜清:这里有一个你的奖杯,过来拿一下。

这份本该万众瞩目下接受的至高荣耀,却在传达室中,由值班大爷颁给了他。
无尽的落寞过后,许镜清萌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举办一场西游记主题音乐会。

然而,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对他来说,只能是梦一般的存在。

虽然创作了《西游记》中的所有音乐,但许镜清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报酬。

因为那时候,人们的知识版权意识还比较匮乏,许镜清几乎没有收到过任何像样的版权费,生活也没有因为这些音乐得到改善。

比如那首《猪八戒背媳妇》,多年前便被制作成彩铃,让很多人赚得盆满钵满,而原创曲作者许镜清,从始至终只收到了8000元的版权费。

以前可以不在乎钱,可当梦想在心中生根发芽时,许镜清还是为钱犯起了愁。

年岁见长的他,既不善交际,又不会炒作,更不懂媒体运作,想要实现梦想是难上加难。

为了圆梦,他只能硬着头皮到处找资源、拉赞助,甚至在微博上发声呐喊,可始终得不到支持和回应。

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失败,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开音乐会的梦想。

2016年,西游记开播30周年,许镜清想借此契机让西游的音乐唱响舞台。

于是,他再次在微博发文。而这一次,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在一些《西游记》剧迷的提醒和支持下,这位74岁的老人决定发起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众筹。

2016年12月4日、5日这两天,众筹成功的许镜清,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梦寐以求的“西游音乐会”。

在这场音乐会上,86版《西游记》的主创和主演们齐聚一堂,而许镜清却在后台哭得撕心裂肺:等了30年,太难了!

在致谢环节,许镜清将参与众筹的29016个人的名字,全部写在了致谢名单上。

后来,主持人在采访许镜清时问他:“这场音乐会是不是来得晚了些?”

许镜清答道:“不晚,只要我活着就不晚。”

写在最后

很多人认为,在86版《西游记》中,除了唐僧师徒四人,许镜清才是这部剧的灵魂人物。

74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为这部经典电视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事作曲工作几十年来,许镜清从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也不被名利所束缚,一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奋力奔跑。

活得自由、真诚而又纯粹。

如今,耄耋之年的许镜清依然在乐坛默默耕耘,生活依旧低调且朴素。

如果不是《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他可能早已被人遗忘。

可当《云宫迅音》响彻全球时,许镜清已然再度封神。

这位为《西游记》奉献了毕生心血的老人,不应该继续默默无闻下去……

作者:天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