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苍鹰百科
编辑|苍鹰百科
在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的投入运营过程中,许多人不禁感叹,现今C919的各方面指标似乎无法超越四十多年前我们独立研发的运10。
具体来看,运10的体积更大、飞得更快、航程也更远!以下是官方公布的两种国产大飞机的数据对比,以及新华社的制图。细细看过这些数据,令人不禁唏嘘,泪流满面:
- 运10航程:7000公里
- C919航程:5500公里
- 运10最大起飞重量:110吨
- C919最大起飞重量:72吨
- 运10巡航速度:900公里/小时
- C919巡航速度:840公里/小时
从这张新华社发布的同比例图来看,运10不仅引擎更多、尺寸更大,C929目前仍处于图纸设计阶段。不可否认,我们的国家充满希望,但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有多少独立研发的努力和奋斗因“服从大局”而被迫搁置;有多少科研工作者的委屈和眼泪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有多少无奈和悲伤只能一次次对自己说:算了,服从大局!
然而,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们从未放弃!他们就像抗美援朝中的“最可爱的人”,咬着牙关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让我们停下感慨,正式开始运10的故事吧!
1972年2月,北京的初春乍暖还寒。当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波音707“空军一号”缓缓降落在首都机场时,波音707庞大的机体和漂亮的外观深深震撼了在机场等候的周恩来总理。
据当时的英语翻译冀朝铸回忆,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美国人提出要到杭州和上海“参观”,我们翻箱倒柜却难以找到一架与之匹配的专机。最终,尼克松在中国大陆飞行时,乘坐的是我国早已落后的螺旋桨苏联伊尔18飞机,这让随同的美国记者颇有微词。
这一细节不仅让一直陪同的周总理深感不安,也让看到“内参简报”的毛主席受到极大震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大国的“脸面”工程——运10大飞机的研发被提上了日程。从70年代初到1984年,国家为此投入了5.377亿元人民币,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1974年,我国借助巴基斯坦波音707迫降事件,获取了先进的设计理念。1975年,运10的设计图纸完成;1976年,制造样机;1980年,运10成功首飞,随后进行了多地试飞,最大航程7000公里,最高时速900公里/小时。
运10机体的国产化率达到100%,航电系统的国产化率超过96%,整个研制过程没有一个外国人参与。这使得运10成为我国最纯正血统、拥有完整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
参与运10试飞的成都机场飞行员曾不解地问:“这么好的飞机,为什么不给我们飞?”然而,由于资金链的断裂,1985年,运10被无声无息地搁置。
在运10项目被搁置的背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技术上的差距。尽管运10取得了诸多技术突破,但与同时期的国际大飞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发动机性能、燃油效率、航电系统的先进性等方面,运10无法与波音、空客等世界顶尖厂商的产品相提并论。此外,维护成本和运营效率也相对较低,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运10的商业前景。
局部的技术难题迫使运10项目停滞,而另一重要因素是当时的经济条件。1980年代正值中国经济改革的初期阶段,国家资源需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上,航空工业的高研发成本难以支撑。此外,国际上对中国独立研发先进航空技术的质疑和舆论压力也对项目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虽然运10项目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被迫搁置,但它从未被真正遗忘。每一次国家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每一次新的民用航空市场需求的上升,都会让人想起当年那个曾飞翔在中国蓝天的大飞机。
19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航空运输市场的扩大,再次启动大飞机项目的呼声日益高涨。2007年,中国正式启动了国产大型客机项目——C919,运10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教训成为宝贵的参考。
运10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尽管未能实现商业化运营,但其研发过程中的技术积累、人才培养和工业能力提升,对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运10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专家和工程师,为后续的航空项目提供了宝贵的人才储备。
此外,在运10的研发过程中,中国建立了一整套大型飞机研发与制造的产业链。这包括飞机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系统集成,以及地面测试和飞行试验等,从而为后续的航空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运10项目的部分经验和技术积累被直接运用了后续的ARJ21支线飞机和C919大飞机项目中,显著提高了这些新项目的研发效率和质量。
更重要的是,运10项目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先进航空技术的决心和能力。在全球航空产业中,中国航空制造企业逐渐从“追随者”向“并跑者”乃至“领跑者”角色转换。这种转换不仅体现在技术能力的提升上,更体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上。
运10项目尽管遭遇了技术壁垒和经济环境等多重挑战,但其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的地位不可撼动。运10不仅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初步探索与发展,更为后续的国产大飞机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今天的C919与未来的C929,无不站在运10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运10项目所承载的不只是技术和经济的成果,更是几代航空人不懈努力和巨大心血的结晶。它激励着中国航空产业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突破,向全球输出更多高水平的航空产品。运10的故事告诉我们,尽管前行的路途充满坎坷,但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我们终将在蓝天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