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空间大:不采购美国芯片后的最大受益者揭晓

发表时间: 2024-12-05 18:03

导读

在当前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东方大国对美国产品的采购持谨慎态度,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当下的紧张关系,更是为了预判未来可能的更多对抗。那么,这种态度到底会给国内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在半导体行业国产芯片的崛起是否能扭转局势?接下来就带你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采购美国产品的谨慎态度将导致未来更多对抗

当前东方大国对于采购美国产品持有极大的谨慎和小心,这种态度不仅是对当前局势的应对,更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对抗和冲突的预判。如果一直和美国进行对抗的话,那么未来市场变化会更加的剧烈,带来的影响也会更加的深远。

不采购美国芯片的政策将使国内市场受益

如果能够把不采购美国芯片这件事情长期化,那么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不采购美国芯片的话,意味着美国芯片无法进入到国内市场进行销售,原本属于美国芯片的市场份额,最终有可能会全部都被国内芯片公司给瓜分了。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受益最大。


射频芯片和SOC芯片的国产化现状

射频芯片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了60%,也就是说每生产100颗射频芯片,有60颗都是国产芯片。美国方面拥有高通威讯两家公司,依然无法撼动国内公司的发展决心和速度。国内公司有卓胜微、唯捷创芯和慧智微等,成长速度非常迅猛。

SOC芯片车规级的国产化率仅为5%,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什么公司愿意做车规级的SOC芯片。美国方面依然有高通和AMD等公司,国内公司有紫光展锐恒玄科技瑞芯微等,去年恒玄科技也上市了。


国内半导体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

如果完全不进口美国的芯片,那么整个国内市场需求有可能会增加10倍,订单量也会增加10倍。去年东方大国又进口了4000亿美元的芯片,几乎可以和当前的国际局势做个对比,如果4000亿美元的订单全部都转向了国内,估计国内半导体公司都能乐开花了。

CPU芯片的国产化率为16%,也就是说每100颗CPU芯片里只有16颗是国产的。主要的竞争者依然是美国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龙芯中科海光信息等国内公司也只能屈居其后了。

DRAM芯片的国产化率仅为4%,几乎可以说也是没有什么公司愿意去做了。美国方面有美光科技这样的巨头,国内公司有北京君正兆易创新东芯股份等。

不同类型芯片的市场竞争与成长空间

FRGA芯片的国产化率为6%,同样也是不高。主要的竞争者还是美国公司,英特尔和AMD两家公司虎视眈眈。龙头公司有安路科技紫光国微复旦微等。

当前国内半导体市场成长空间非常大,寒武纪因为它低的国产化率和高的成长潜力,所以股价上涨也非常显著。前不久它还被纳入了上证50成分股。

模拟芯片的国产化率为16%,主要的竞争者有德州仪器和亚德诺半导体等。国内公司有圣邦股份和纳芯微等。

GPU芯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20%,也就是说每100颗GPU芯片里有20颗是国产的。寒武纪和海光信息等公司都做了GPU芯片,受益于国家对GPU芯片的大力扶持,未来发展潜力也非常大。

交换机芯片的国产化率仅为5%,博通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盛路通信是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大的交换机芯片公司,虽然只有5%的市场份额,但是也不容小觑。

结语

从中可以看出,尽管面临着美方的强大竞争,国内半导体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坚持不采购美国芯片的政策,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也别忘了点赞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