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这个时段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个字“乱”。所谓“乱世出英雄”,也产生了不少的能臣武将。武将战斗无非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单挑,另外就是群殴。赵云作为三国武力的天花板,在三国算的上被群殴次数最多的武将了,那么面对一次次的群殴,赵云是如何做到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呢?
穰山之战刀光剑影中,赵云第一次面对多敌围攻,便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他原本与许褚在战场中央激烈交锋,两人枪来戟往,三十回合内斗得旗鼓相当,战局一时僵持。战场从来不会给英雄公平决斗的机会。就在双方兵刃擦出火星的间隙,于禁和李典突然从两侧杀入,想要三人夹击,将赵云置于绝境。这一变故将战局推向了更加凶险的高潮。
面对三方夹击,寻常武将早已乱了阵脚,赵云却如临闲庭。手中龙胆亮银枪忽而横扫,忽而突刺,枪风凌厉,将敌人的兵刃拦于寸外。他不仅能从容化解许褚的重击,更能随时提防左右两翼的夹攻。这种在绝境中的冷静与精准,仿佛赵云天生就懂得如何在混战中生存。三人合力之下,不仅未能压制赵云,反而被他的游刃有余逼得动作越发急躁。尤其是许褚,这位曹操帐下猛将,第一次感到自己这把大刀,竟无法压住赵云的枪势。
赵云并未就此止步,他敏锐地捕捉到战局的空隙。一次急速回马间,他抓住机会突然突围,一枪直取曹军大将高览。高览尚未来得及提刀招架,便被赵云一枪贯喉倒地身亡。这一惊天逆转,不仅让敌军陷入恐慌,更为刘备的撤退争取到了宝贵时间。赵云最终在三虎夹击之下全身而退,没有丝毫损伤。这一战让赵云的战神风采初露锋芒,连敌人都不得不承认: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长坂坡之战是赵云战场生涯的巅峰,他不畏艰险、孤身逆袭的绝世杰作。在这场战斗中,他用一己之力书写了忠勇的传奇,面对数万曹军的围追堵截,抱着幼主阿斗杀出重围,成就了三国中最惊险绝伦的战斗场面。
当时刘备兵败如山倒,众多随从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而曹操则带领数十万大军紧追不舍,试图一举摧毁刘备的残余力量。更为紧迫的是刘备的妻儿也陷入了敌军重围之中,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绝境之时,赵云挺身而出,毅然决然杀回敌阵,只为寻回幼主阿斗。他的这一决定,不仅是一场生死之赌,更是对忠诚和勇气的终极考验。
赵云冲入曹营,面对的是何等凶险的场景?数万曹军密密麻麻地封死了每一条退路,大营内刀枪如林,马蹄震地。赵云却毫无惧色,龙胆亮银枪挥舞之间,宛如一阵狂风扫过敌营。一时间曹军士卒纷纷倒地,竟无人能挡他的锋芒。曹营中的大将张顗、马延率先迎战,试图拦住赵云的去路。这两员猛将尚未出手几招,便接连败于赵云枪下。他枪如蛟龙,招招直指敌方要害,犹如战场上的死神,迅速打开了一条血路。
但这只是开始。曹营的武将们接二连三地涌出,试图用人海战术围困赵云,结果却是接连折损精锐。钟缙、钟绅两兄弟趁机从左右夹击,想以合力一举重创赵云,谁料赵云一招反身横扫,两人还未来得及喊叫,便已双双倒地。敌将不断增援,赵云则一路杀伐,枪下曹军的鲜血如雨点洒落,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面对敌军的层层围剿,赵云却如入无人之境,仅仅数刻间便已斩杀五十多名曹军将领。
最终赵云找到了刘备的妻子和幼主阿斗。怀抱阿斗意味着赵云无法再施展出全力,他的行动也变得更加艰难。即便如此,赵云依然无惧曹军的围追堵截。他左手抱着阿斗,右手持枪奋战,枪影如狂风暴雨,挥洒间再度突破敌军重围。曹军中有人惊叹地大喊:“此人莫非天神下凡?”敌军士气大减,竟无人敢再正面对抗。
长坂坡桥边,赵云陷入最后的绝境。此时的曹军已完成了合围,将赵云围得水泄不通,连曹操本人也派遣了心腹将领欲亲自擒拿赵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飞突然率领援军赶来。他怒目圆睁,站在长坂桥上,大喝一声:“来者何人,敢与我斗!”声音震天动地,惊得曹军不敢轻举妄动。趁此机会,赵云策马飞奔,顺利冲破最后一道防线,成功与大军汇合。
赤壁战火方息,曹操的大军在赤壁惨败后仓皇逃窜,士气低落,残兵如潮水般退往乌林。此时的赵云正追击溃败的曹军,他不愿放过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曹操也并非全然失措,他在乌林布下伏兵,派出徐晃与张郃两员大将联手阻截,试图以二敌一击溃赵云,为主力大军争取时间。
赵云面对的这两人非等闲之辈。徐晃,曹操手下以“稳健坚韧”著称的猛将,枪法刚猛凌厉;张郃则是战场上的智将,以灵活多变的战术见长。两人虽在赤壁一役中筋疲力尽,但依然足够难缠,足以让普通敌将胆寒。赵云冷静地观察战局,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图。敌方看似试图围堵,但实际已经是强弩之末。于是他决定反其道而行,将这场双雄夹击化为一次精妙的反杀。
徐晃率先杀来,手中大斧如山岳压顶,直取赵云头颅。赵云却不慌不忙,一个疾驰后撤,迅速拉开距离,同时用枪尖挑起一片尘土,遮蔽对方视线。就在徐晃被迫后退的瞬间,赵云策马回身,长枪如毒蛇般刺出,直接命中徐晃肩甲。徐晃大惊强行稳住身形,却已露出疲态。此时张郃趁机从侧翼杀出,企图接应徐晃,同时以弓箭封锁赵云退路。赵云早已看穿他的意图。他故意回身露出破绽,引诱张郃直追,却在张郃靠近的一刹那回马枪刺出,枪尖直逼张郃咽喉。张郃连忙策马后退,险些从马背上摔落。
赵云的战术之精准令人惊叹。他并未急于彻底击溃对手,而是不断利用对方的疲惫,牵制住他们的行动节奏。徐晃和张郃本想借人海战术围困赵云,却被他牵着鼻子走,彻底丧失了先机。几次交锋后,徐晃的气力已消耗殆尽,张郃也不敢再贸然上前,只能眼睁睁看着赵云一骑绝尘。
第四次:老赵大战韩氏父子
北伐之战的战鼓声响彻西北,年过六旬的赵云却依然披甲执枪,带领蜀军迎战韩德父子五将。这场战斗既是赵云对敌的又一次逆袭,也是他年迈之际对“不败之名”的一次延续。面对韩德父子的围攻,赵云再次用行动证明了:岁月可以让鬓发苍苍,却无法削减一分战魂的锋芒。
韩德是西凉猛将,武艺高强,四个儿子韩瑛、韩琼、韩瑶、韩琪皆虎背熊腰,骁勇善战。战前韩德带领四子齐上阵,想以人数优势压制赵云。他们有备而来,布下严密的包围网,似乎要将赵云一举困杀。赵云非但没有慌乱,反而主动策马向前。韩瑛率先迎战,却在三合之内被赵云一枪刺中胸膛,直挺挺地摔下马来。韩琼和韩琪见状,兄弟齐上,分左右夹击赵云。赵云应对自如,冷静操控马匹腾挪闪转,将对方逼入自己的攻击节奏中。片刻之间,韩琪被赵云一枪刺翻,韩琼被一箭正中咽喉,当场毙命。
战场上的连环反击让韩家父子顿时士气低落,眼看三个儿子接连败亡,韩德勃然大怒,亲自上阵与赵云交锋。此时赵云却突然改变策略,他并未立即将韩德斩杀,而是故意以巧妙的枪法牵制住对手,等待韩瑶上前助阵。就在韩瑶靠近的一瞬间,赵云策马调转枪尖,快速出手将韩瑶挑落马下,同时一枪横扫,将韩德的兵刃震飞。赵云趁势擒住韩瑶,将韩德逼退。这场“父子大战”,赵云以老将之姿硬抗五将围攻,最终反手定乾坤,以压倒性胜利结束战斗。
天水城下赵云奉命率领五千兵马突袭,却不料遭遇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姜维,这位才智过人的年轻将领,凭借过人的谋略布下重重计策,将赵云引入绝境。天水郡太守马遵、梁虔联手从正面迎敌,姜维则带着援军从后方掩杀,意图将赵云一举围困。这次的战斗不再是单纯依靠武力,而是智慧与决断力的巅峰较量。
面对天水郡主力的夹击,赵云瞬间明白了这是一次“计中计”。马遵与梁虔的大军是假象,真正的杀招是姜维暗中的伏兵。赵云并未因此慌乱,他迅速布阵,命主力部队顶住正面压力,自己则带领亲卫队直冲后方,去破解姜维的包围网。姜维早有准备,率领弓箭手居高临下,箭雨密布,让赵云寸步难行。赵云冷静观察战局之后发现姜维伏兵虽多,但布阵过于分散。他迅速调整策略,集中兵力突破姜维的一处薄弱点,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撕开一道口子。
在赵云率领亲兵成功突围时,姜维再次展现了他的过人智谋。他预判赵云的突围方向,指挥部队迅速包抄,将赵云再次围困在天水城下的山谷中。这一招让赵云陷入更大的险境,蜀军士气一时低落。赵云并未放弃,他利用山谷地形,假意撤退将姜维的主力诱入狭窄的通道。趁姜维部队分散之际,赵云挥枪反击,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入敌阵。他的枪法依然凌厉,每一次出击都精准无比,逼得姜维不得不收兵后撤。
综上所述,赵云一生之中总共面对了五次群殴之战,足见赵云的武力值不凡。赵云作为三国之中唯一的不败之将,真正做到了单挑无敌,群殴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