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这个口号企业已经喊了许多年了,然而真正能做到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屈指可数。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讲“数字化转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该如何成功落地?
给大家分享一份《企业数字化建设知识地图》,关于数字化转型的问题,这里都有详细解答:
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这是“数字中国”首次被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与此同时,商务部2024年4月26日发布了《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对数字商务领域的发展也进行了规划和部署。所以,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数字化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经营模式,技术应用都在逐渐暴露弊端,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进行数字化转型,则在市场中的竞争中将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技术层面,数字化转型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降本增效的重要有效途径。
当前谈起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听到最多的词就是踩坑、烧钱、价值体现难,导致数字化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鸡肋般的存在,离不开但用不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或者是知道但却无能为力。其实出现上述情况,归根到底,还是没有真正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本质。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不是企业投的资金越多,转型越成功。
当前大部分传统企业数字化建设投入资金都不少,但效果却都一般,很多数字化项目甚至在实施期就烂尾了。真正的数字化转型不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重复项目建设,而是要建立问责机制,以成本为中心的进行数字化建设、数字化转型。要让每一次的数字化投入产生预期的、应有的价值。这是解决企业数字化为什么要做的问题。
想清楚3个问题:
数字化转型实施过程扯皮不断。这是因为没有明确分工合作的问题。企业要明确的一点是:真正的数字化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是信息部门 + 业务部门 + 软件公司三方共同发力,能力融合,而非某一方的单打独斗。只有通过有效的合作和协调,才能确保数字化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想要做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加强对数字化系统应用的考核和监督,提高员工的使用积极性和系统的应用效果,从而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想实现数字化转型落地,得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来做。这里我们以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例,聊聊传统制造业怎么实现数字化转型。
归根到底,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效率提不上去,转型就是失败的。四个融合就是解决效率问题的,而以下四个融合正是解决效率问题的关键。
(1)能源管理与自动化融合。在过去,能源采用集中生产模式,即集中发电后通过电网输送至各地。如今,随着新能源的出现,能源管理要求从集中式向分散式转变。
以数据中心为例,过去其做法也非常集中化,而现在越来越多地采用边缘计算。无论是能源还是自动化,都处于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分布的变化过程中,因此两者的结合至关重要。
(2)纵向的终端到云端融合。第一层实现物理层面的互联互通;第二层确保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可视化以及可拓展性;第三层则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加以应用。
(3)横向的全生命周期融合。
任何工艺都具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设备同样如此,从设计制造阶段开始,历经投入使用,再到后期的维护以及最终的弃用,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在以往,相关的数据大多以纸面形式呈现,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数据存储不便、查询困难、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等。
而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让数据形成闭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设备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关联,从设计环节的参数设定,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数据,再到使用阶段的运行状态监测数据以及维护过程中的维修记录等,实现数据的无缝衔接与流转。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还能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中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降低运营成本。
(4)从分散式管理到集成化的企业管理
以前企业规模小,当一个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就注定企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当一个企业的规模足够大的时候,管理方式要从分散式到集成化进行转变。
在信息化起步阶段,制造业企业可先从以下步骤推进数字化转型:一线生产人员摒弃纸质单据报填,实现各种流程的无纸化线上流转,促使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各个环节的数据能够快速集成,最终达成的是可留存、可控、可查以及可分析统计的良好效果。
企业在配置方面,通常会采用一套 ERP 系统(侧重于财务方面)以及一套即时通讯软件(如钉钉、企业微信等)。对于企业而言,若要实现数据的全面采集,要么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数据采集体系,要么充分调动一线人员进行数据上报。然而,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更为建议企业建设条码工厂。
条码工厂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数据的高效采集与管理。通过条码的运用,企业可以对生产、销售、采购等各个环节进行精准追踪,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条码工厂的建设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成功实现数据的流程化、规范化之后,可以把数字化过程拆解为业务模块、技术基座、数字化能力三个板块。在具体场景上面,我们可以把企业的所有系统当作一个完整的数字空间进行讨论。
在制造业企业中,整个现实空间可划分为办公室空间与车间空间,分别对应着办公数字空间和生产数字空间。
办公数字空间主要体现为企业办公数字化能力的全面提升,以 OA 板块为代表。这里的 OA 并非仅仅局限于传统概念,而是涵盖了整个企业办公数字化的各个方面。
生产数字空间的上层围绕着 ERP 系统。企业需要将 ERP 的数据对接出来,在生产执行系统中运转,完成后再导回 ERP,以满足管理层和计划层的应用需求。
在执行层面,需部署 MES(制造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TPM(设备管理系统)、QMS(质量管理系统)这四个板块,从而提升数字工厂的建设水平。
最后,在工控层,企业还应建设设备互联平台、移动条码打印平台、人脸考勤平台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并与上方的生产数据打通。
通过上述步骤,此时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完成了一大半,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企业数字化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大部分企业就会面临着数据孤岛的难题,所以此时,企业需要具备将所有系统的数据抽取出来进行清洗,并最终汇总到一起进行集中提取分析的能力。
当前,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底层数据建设与数据价值应用,这需要通过建设数仓和 BI 来实现。
总的来说,数字化转型是每个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则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因此,积极拥抱新技术,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是如今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更多行业相关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具体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