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青岛市即墨区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释放科技赋能新活力。
壮大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平台桥梁作用持续塑强
在能源企业节能减排、高效运营的趋势下,传统矿区面临能源数据缺乏、管理效率低下等多重严峻挑战。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AInnoGC工业大模型为山西一家煤炭矿区打造“能源大脑”,赋能园区能源数据分析预测、园区安全态势和园区综合管理等场景。其中,通过大模型的问答反思和问答推荐的全流程编排,智慧大脑实现安全事件的问答、安全事故辅助分析,为决策者、救援队、使用者给出科学的行动建议。
作为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公司自研面向行业应用的“MMOC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和“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累计申报专利1300余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今年6月,公司牵头筹建的“山东省智能制造工业大模型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建设,实现即墨区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如何精准瞄准企业的“真需求”,快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动力?当前,科技创新呈现集聚化、融合化、协同化发展趋势,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创新平台汇聚,即墨区积极加快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完善实验室体系,突出抓好科研院所、高校、产业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阵地,持续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共享协作,更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是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运维管理了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以“一船三龙”(深海一号船、蛟龙、海龙、潜龙)为代表的深潜装备体系,为我国深海大洋事务管理和海洋安全及权益维护提供重要支撑保障;
崂山实验室是中央批准成立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海洋领域新型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需求,以重大使命任务为牵引,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颠覆性研究……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下一步,即墨区将进一步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抓好实验室建设、平台示范、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服务保障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品质功能服务平台,以更精细、更专业、更综合的服务整合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加速,努力在壮大战略科技力量上聚力突破。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以CO2为染色介质,整个染色过程脱离了水和化学助剂的使用,真正实现了无污水排放。”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刚介绍,这项技术获评国际纺联“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奖”、全国纺织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带领中国纺织业跨入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阶段。纺织服装产业是即墨最具历史、最富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凭借该项目,即发集团将建成国际上最大的智能化无水染色生产线,已被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获得扶持资金1300万元。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二者互为需求、彼此促进。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即墨区积极落实“沃土计划”实施高企倍增工程,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努力创造更多原创性成果,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长土壤。
今年新挖潜创新型、专精特新培育企业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5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07家;统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人工智能、非晶合金、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引领……今年以来,青岛将科技创新、产业体系、企业主体、海洋特色、人才支统筹起来,推动城市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向更高层级跃升。
面向未来,即墨区将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青岛汽车产业新城集聚了四大整车龙头项目在内的200余个重点项目,去年年产整车40万辆,完成产值超700亿元,成为即墨区的支柱产业。
围绕汽车产业链,即墨区布局创新链,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了汽车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并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帮助其争取了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项目,创办青岛宇远新材料公司,致力于轻量化合金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项目完成后将建成设计、材料、制造、检测评价、回收利用全链条轻量化技术平台,为即墨区乃至全国提供轻量化解决方案。
瞄准顶尖人才(团队),即墨区坚持“人才+项目”模式,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先后引进院士10人在即创办企业、研究院、工作站,重大项目和高质量项目量质齐升。其中,中科院成会明院士创办的青岛瓷兴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氮化硅粉体材料指标性能居全球第二,2023年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其中净利润超过2000万元。引进刘嘉麒院士创办青岛玄纤维复合材料研究院,与即发、英龙等本土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刘嘉麒院士被评为住鲁院士,实现全区零的突破。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即墨区坚持抓好人才培育工作,出台《关于加快实施新时代“英才汇即”系列工程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青岛市即墨区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将人才与产业发展充分结合起来,以重点发展产业为导向,丰富人才供给类型和层次。
今年以来,即墨区实施“英才汇即”系列工程,新认定国家级科研工作站1家、市级科研工作站17家,组织推荐29人申报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为科技创新夯实人才基础。启动“优秀青年人才选育计划”,面向国内外重点高校招聘,全区新增人才 3091人,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实现融合发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就是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新征程上,即墨区将继续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所有、用好我所能、突出我所长、补文我所短以更大的信心决心、以更多的资源要素投入、以更有力的改革发展举措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努力推动城市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大幅跃升,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区!
(大众新闻记者 张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