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C919的第50万名乘客顺利抵达目的地,累计安全飞行时间破万小时。
朋友圈又是一波“厉害了,我的国”刷屏,连带着C919概念股都跟着涨停。
然而,在这片欢呼声中,我却隐隐听到了一丝不安的低语:发动机还是别人的,这大飞机,咱们真的能造出来吗?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
新舟700的遭遇,就像一盆冷水,把很多人的热情浇了个透心凉。
新舟700,西飞的野心之作。
瞄准的是短途支线航空市场这块大蛋糕,直接对标ATR72和Q400这些国际老炮。
燃油经济性、环保性能,该有的全都有,订单更是雪花般飞来。
然而,就在新舟700准备首飞,眼看着就要大展宏图的时候,晴天霹雳来了——发动机被卡脖子了!
问题出在那台本来寄予厚望的普惠PW150C涡桨发动机上。
2020年,加拿大政府找借口说要进行“安全审查”,就把这批发动机给扣下了。
紧接着,普惠被美国雷神公司收购,发动机供应彻底断供,新舟700直接被按在了起跑线上。
这还没完,更要命的是,我们自己的涡桨发动机技术还跟不上!
说来惭愧,国内的涡桨发动机基本靠仿制和改进苏联老大哥的技术,跟西方的先进产品比起来,性能、效率都差了一截。
新舟700的遭遇,赤裸裸地揭开了国产大飞机的伤疤:发动机,成了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有人说,新舟700不是试飞了吗?
2022年的那次低调测试,用的应该是老款的涡桨-6发动机,勉强能飞,主要是为了测试其他系统。
但这就好比一辆顶级跑车,却装了个拖拉机的发动机,能跑起来就不错了,还想跟人家飙车?
当然,我们也不是完全束手无策。
AEP500涡桨发动机被认为是新舟700的救星。
这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性能参数直逼普惠PW150C,军用版本都已经用在了KJ-600预警机上。
但是,民用和军用,那可是两码事。
AEP500要拿到航空适航认证,最早也得等到2028年了。
这事儿一拖就是五六年,黄花菜都凉透了!
新舟700的困境,给所有中国航空人敲响了警钟:发动机这道坎,不迈过去,国产大飞机就永远飞不高,飞不远!
新舟700的困境让大家对C919也担心起来。
毕竟,这可是中国商飞的“亲儿子”,承载着中国大飞机“弯道超车”的梦想。
1000多架订单,上千亿美元的市场,谁也不敢拿C919的命运开玩笑。
不过,C919目前用的还是美法合作的LEAP-1C发动机。
这发动机是不错,波音737MAX和空客A320neo都在用,技术成熟,性能可靠。
但问题是,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哪天篮子被人抽走了呢?
新舟700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C919能重蹈覆辙吗?
当然不能!
还好,我们还有CJ1000A发动机作为后盾。
这款发动机从2009年就开始研发,十几年磨一剑,终于到了要亮剑的时候了。
点火测试、涡轮测试、鸟撞测试,CJ1000A一路过关斩将,现在就差最后一步——适航认证。
一旦CJ1000A通过适航认证,C919就能装上真正的“中国心”了。
到时候,谁还会担心发动机被卡脖子?
C919的“备胎计划”,说白了,就是一场豪赌。
押注的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能力,也是对中国突破技术封锁的坚定决心。
而这场豪赌,我们输不起,也绝不能输!
CJ1000A的研发,可谓十年磨一剑,充满了挑战和艰辛。
从2018年首次点火测试,到2020年完成撞鸟测试,再到如今进入适航取证的冲刺阶段,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航空人的心血和汗水。
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
技术封锁、人才短缺、资金压力,都是横亘在国产发动机面前的“大山”。
但是,我们别无选择。
新舟700的困境告诉我们,发动机技术是国产大飞机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挺直腰杆,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与“巨无霸”们同台竞技。
CJ1000A的成功,不仅仅是C919的胜利,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胜利,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胜利。
除了发动机,C919的航电系统也主要是从欧美公司进口的。
这就像手机芯片一样,是另一个需要我们攻克的“卡脖子”难题。
好消息是,国产航电系统也在快速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919也能用上完全自主研发的“中国大脑”。
从新舟700到C919,我们看到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决心和信心。
这条路不容易,满是挑战,但我们一直在往前走。
从“运十”项目停摆,到ARJ21的艰难起步,再到C919的成功起飞,中国航空人一直没放弃做大飞机的梦想。
我们知道,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
咱们都清楚,想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C919的成功运营,只是一个起点。
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大飞机在天空中翱翔,把“中国制造”的标志带到全世界。
发动机只是国产大飞机面临的一个难题。
从“芯”到“系统”,从技术突破到产业链整合,从政策支持到市场培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十四五”规划提到,要加快C919大型客机的示范运营,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文化传媒的话来说,国产大飞机将遇到很大的发展机会。
面对机会,我们得保持冷静。
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解决核心技术难题。
发动机、航电系统、材料科学等领域,都需要我们持续投入,久久为功。
接下来,要优化产业链,增强配套支持。
返回搜狐,查看国产大飞机的成功,背后离不开一条强大的产业链支持。
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多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在全球化的今天,封闭只会落后,开放才能共赢。
最后,要培育市场,打造品牌。
只有让国产大飞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实现商业上的成功,才能推动中国航空工业的持续发展。
国产大飞机的“芯”挑战,是机遇,更是挑战。
我们相信自己,也能走好自主创新这条路。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大型飞机一定能飞遍全球的蓝天!
这不仅是中国航空人的梦想,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星辰大海,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