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惊人利润背后的真相:消费者为何仍争相购买疑似假货?

发表时间: 2024-10-29 17:43

超市购买商品

文 | 桃汁晥露

编辑 | 暮史时分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一直努力发展,目前我们的科技水平可以说是在世界遥遥领先

科技改变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购买物品再也不用跑来跑去,直接在网上购买就可以送货到家

网购

人们也将这种为电商,还有一种最近新兴的购买方式就是直播带货,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购买。

随着电商和直播带货的蓬勃发展,购物的便利性大幅提升

在商品琳琅满目的同时,假货问题也随之层出不穷,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

直播卖货

有网友说到现在购买的商品基本上全是假货,并且他们的利润相当的高。

但是为什么人们还会争相的购买?

假货屡禁不止的原因与背后利益

在假货市场中,最为直接的原因莫过于“暴利”,许多假货生产商以极低成本制造商品,然后通过直播间或电商平台高价售卖,获利颇丰。

10月24日央视就报道了一例案件,一家电商直播上的商品全是假的,让所有人震惊。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24-10-24 直播被封,好多人都买了!央视曝光:全是假的

还有某些直播间出售的潮牌服装,其生产成本低至几十元,却能以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价格出售,利润率高达数倍。

正是这样的高额利润,让一些人铤而走险,选择进入假货市场。

直播间潮牌服装

除了利润因素,监管体系的薄弱也给假货提供了“生存空间”,尽管政府和电商平台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缺乏足够的力度。

有些平台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假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货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此外,一些假货商人甚至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被平台封禁后换个账号继续售假,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直播平台的涉假现象尤为明显,尽管某些大平台尝试通过品牌合作机制来保证商品质量,但因为审查机制存在漏洞,假货仍然大量流入市场。

根据媒体报道,现在电商的利润已经高达2400%,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信息来源:电商报 2020-08-17 直播卖货大骗局:利润率高达 2400%,“我只是摸准了消费者的心理”

这样庞大的利益让平台在利益与责任之间徘徊不定,成为假货问题的一个重要推手。

现在的假货越来越多,对消费者的伤害也越来越大。

直播带货

假货的广泛领域及对消费者的危害

假货不仅仅在奢侈品、服饰等领域泛滥,食品领域的假货问题更是令人担忧,市面上冒充土鸡蛋的普通鸡蛋、掺香精的大米等假冒伪劣食品,不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还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特别是儿童零食、老年人常用的补品,往往因包装精美、价格优惠而受到青睐,但实际上却是劣质产品,甚至含有一些有害成分,这种情况尤为严重。

直播卖食品

食品假货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更直接威胁到健康,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群体,在长时间食用这些不合格食品后,可能出现消化系统、内分泌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

化妆品和保健品领域假货问题的严重性不可忽视,假货中的成分往往来路不明缺乏安全检测,消费者在使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对身体造成更深层次的伤害。

直播卖食品

假货不仅让消费者经济上蒙受损失,更严重的是其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长期威胁,购物本应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假货的存在让许多消费者的信任度一再降低,甚至对整个行业产生不信任。

直播卖饮料

直播售假现象的深层影响

直播带货在当今社会掀起了一阵狂潮,而在这股浪潮中,一些所谓的“制假村”成为了假货的供应链源头。

10月23日有媒体报道,山东一村庄内在制造并销售冒牌名酒,涉案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

信息来源:光明网 2024-10-23 “3个月没敢做,今天刚做12瓶……”直击捣毁制售假酒窝点现场!

在这些地区,假货已经不仅是一个谋生手段,更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生存方式,成为某些村庄的支柱产业。

当地的小作坊生产的低成本商品被包装成“高端货”,通过直播间推销给消费者,最终实现高额利润的“转化”。

假货小作坊

直播售假的泛滥对社会诚信体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冲击,假货商人利用消费者对直播平台的信任,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让假货流入市场。

最终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财,更是对市场的信任和对商家的信赖。这种情况的延续将使得整个行业的诚信度下降,形成一股信任危机,影响到正常经营的商家。

消费者买到假货后的心理也十分的受人关注。

假货小作坊

消费者容忍假货的心理因素

许多消费者明知某些商品价格低得不合理,仍抱有侥幸心理,甚至愿意在明知是假货的情况下购买。

这一现象背后,是部分消费者的虚荣心在作祟,高仿商品能够让他们以低价体验到“奢侈品”的感觉,满足自身对品牌的追求。

警察查封假货作坊

对于这些消费者而言,商品是否为真品并非最重要,外观和品牌标识更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高仿市场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使得假货市场日益壮大。

消费者对低价商品的侥幸心理也是假货市场的助推器,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认为价格低即使买到假货损失也不大。

警察查封假货作坊

正是这种心理给了假货市场生存的空间,助长了假货问题的愈演愈烈。

并且,这些假货销售者的手段也是非常的高明。

假货背后的“包装“与“营销“手段

假货商人为了掩盖商品的真实身份,往往会采取各种高明的包装和营销手段。

比如,某些假货生产商会在线下召开“新品发布会”,邀请明星代言,甚至和一些正规的IP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给假货披上“高端货”的外衣。

新品发布会

假货的价格常常被定得接近正品,这样微妙的定价策略让消费者难以分辨真假,通过这些手段,假货在市场上得以生存并逐渐壮大。

许多假货商家还会雇佣水军,通过大量宣传账号告诉消费者其商品拥有正品授权。

这种大规模的水军宣传不仅掩盖了消费者的疑虑,还增加了假货的市场竞争力,消费者在这些“包装”下,往往放下了警惕,误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正品。

直播水军

目前化妆品的销售行业十分的混乱,真假已经让人无法分辨。

化妆品代购市场的乱象与消费者无力分辨

在化妆品领域,代购市场中的假货问题尤为严重,许多消费者青睐国外的大牌彩妆和护肤品,因而通过代购途径购买。

但是由于代购难以监管,真假掺半的情况屡见不鲜。

假货化妆品

特别是一些代购商家利用网络平台的漏洞,将真假混售,导致消费者分辨力不足,难以确保购买到真正的正品。

一些代购商家的发货地并不符合“人肉代购”的实际情况,例如,许多标榜“韩国代购”的店铺,发货地却在国内。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2024-10-17 LVMH 谈控价难,要在中国市场严打美妆“黑代购”

由于代购商品重量、数量受到限制,所谓的大量代购难以实现,因此这些商家的代购模式真伪难辨,代购市场的假货乱象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治理。

消费者因难以核实商品的真实来源,加之代购过程中难以退货维权,往往在发现问题时已经无计可施,导致经济损失和健康风险。

代购市场的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让整个行业的诚信度受到质疑。

化妆品批发

打假对策与治理呼声

面对假货问题的愈演愈烈,治理呼声不断高涨。

政府和电商平台加强监管,特别是在电商平台上加强审核机制,确保商品的真实可信。

要提高消费者的打假意识,许多消费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自身权利,主动在网上曝光假货,通过职业打假人等形式对假货进行打击。

打假

职业打假人虽在市场上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打击假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帮助消费者提高识假防假的能力。

特别是面对高仿商品和代购商品,消费者需要提高辨别能力,避免因一时侥幸心理而上当受骗。

打假

在消费时保持理性,不被低价诱惑,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假货问题的发生。

结语

假货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他们身后的利益链条、监管漏洞以及消费者的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假货市场在电商和直播平台上得以生存和发展。

假货问题不仅是一个诚信和法律问题,更是一个多方需要共同协作的社会治理问题

打假

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假货,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强监管,电商平台需完善审核惩罚机制,而消费者则需要提高打假意识与识假能力。

面对假货泛滥的现状,消费者也应保持理性消费,提升识假防假意识,避免被低价或虚假宣传所诱惑,唯有合力抵制,才能让市场环境逐渐回归诚信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