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的日子不好过了,利润一口气跌了50%,全球市场份额还只剩下可怜的1%,反观国内市场的依赖度却高达80%。这企业一看就是典型的“窝里横”,在家门口还能混个脸熟,一旦离开国内,立马发现自己在全球市场简直是“小透明”。
芯片行业不景气,需求降温,大家都知道。不过,中芯国际的麻烦,不止在于大环境,更多是它自身的“偏科”问题。80%的业务都靠国内市场,这意味着一旦国际市场风吹草动,它就只能干瞪眼看着利润大跳水。其实,这种“技术牛、市场瘸”的情况,说白了还是企业自身结构的毛病:技术上它能造出像麒麟9000S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高端芯片,证明它不是没实力,但市场策略和全球布局就差远了。
这么说吧,中芯国际这几年过得像极了那些埋头刷题但忘了交卷的学霸,技术硬是硬,但拼市场占有率却让人替它捉急。价格战是个无奈的招数,最后把自己搞得进退两难:要技术有技术,要利润没利润。国际市场开不开得了,不仅是个现实问题,也是个战略问题。
当然,指望靠一两个研发成果打天下肯定不够。中芯国际也不是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知道要在研发上下大功夫,还引进了一些高端人才。说白了,这企业虽然现在摔了跤,但底子还在,它在努力“自救”,拼命调整市场策略,想拓展一些新的客户资源,同时也在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希望能慢慢在全球市场上扎根。
问题是,技术再强,光有技术并不能带来市场份额。更大的难题是,中芯国际得学会如何在全球舞台上找到自己的节奏。国际市场的变化比国内复杂多了,不光是产品过硬,还得考虑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波动的大背景下,单靠国内市场肯定走不远。
这也给整个科技行业提了个醒: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得有应对复杂市场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研发能力,还包括市场敏感度、全球布局以及面对价格战、行业洗牌的韧性。中芯国际能不能咸鱼翻身?从它的技术积累看,可能性是有的,但前提是它要认清自己的短板,尤其是国际化这一块。如果它只是在国内市场玩票,未来的路注定不长。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中芯国际想要打破困局,除了加强技术,还能靠什么呢?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它能分到多少?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