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行业在AIGC领域布局的关键考虑因素

发表时间: 2024-04-06 22:38


主编温静导读相较元宇宙,AIGC对广电行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现实。AIGC并非空中楼阁,其多样态产品正逐渐落地,为广电行业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和提升。AIGC并非万能,其应用过程中同样伴随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广电布局AIGC需系好“安全绳”,切勿盲目跟风。


来源|传媒内参(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刘松林



“广电在积极布局AIGC的同时,需系好安全绳,切勿盲目跟风。这是因为AIGC技术虽然强大,但并非万能,其应用过程伴随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行业的应用日益深广,AIGC加速释放广电新质生产力。在此次网络视听大会上,一系列AIGC产品纷纷亮相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广电在AIGC领域布局进展如何?广电布局AIGC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也再次成为此次网络视听大会重点关注的话题。

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

AIGC成必争之地

伴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上海广播电视台AIGC融合创新室、成都广播电视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等接连亮相,AIGC正加速席卷传媒行业,成为广电在融合领域的必争之地。

在此次网络视听大会上,广电领域的诸多AIGC动作再次引发业界关注。据介绍,目前,央视网正积极探索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在新闻线索感知、新闻稿件及评论撰写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打造传媒行业专属大模型。


“爱芒”是湖南广电打造的国内首个AI导演,其相貌由湖南卫视、芒果TV制片人的人像合成而来,声音则是采集了两个平台“95后”“00后”年轻导演的声音合成。此次网络视听大会,“爱芒”导演第一次正式用自我介绍视频的方式在业内正式亮相。作为助理导演,“爱芒”能多维度参与影视剧、综艺创作。接下来,湖南卫视、芒果TV一系列节目、晚会、活动将邀请爱芒导演参与。

芒果TV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卢海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湖南广电布局AIGC分为三条线,“首先是生产力方向,比如内容的结构化分析能力已经融入生产环节,‘爱芒’是我们在面向导演的生产力服务,我们希望让双平台各个职能部门都能接触和掌握AIGC,让生产力进化;其次是面向用户的部分,我们已经上线了一些AIGC产品,比如AI角色对话能力;再就是文化、文博方向,每个行业未来都会有垂类大模型,针对文化、文博方向,我们正在筹备一个重要的项目。”

成都广播电视台已经把用AI技术创制的AI音乐、AI视效、AI动画等先后成功运用在大型人文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之《青城山—都江堰》、《蜀·风流人物》之《司马相如》、科幻纪录片《科幻之都》、系列人物纪录片《回乡种地的年轻人》等精品视听作品中,并常态化运用于海报创作、各类标识设计、文创产品设计、logo动画演绎等日常内容生产。


在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看来,“近年来,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AIGC的生产内容包括文字内容、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AI为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工具与新机遇,可以极大提高创作效率,突破传统局限。同时,这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元宇宙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当下,我们要积极应对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让AIGC成为网络视听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并非空中楼阁
多样态产品逐渐落地

相较于元宇宙,AIGC对广电行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现实。AIGC并非空中楼阁,其多样态产品正逐渐落地,为广电行业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和提升。

在融媒体产品方面,一批沉浸式、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的创新产品集中亮相,这也成为广电行业积极拥抱AIGC技术、推动内容创新的重要实践。


比如,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央视频启播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并上线极具创意的系列微短剧《AI看典籍》;北京广播电视台人AIGC 宣传片《AIGC 三国》正式亮相。

随着大模型、数字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人这一新兴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AIGC技术的加持下,“申䒕雅”的人物模型和动作设置再次优化升级,形象更有“眼缘”、表现力更具“温度”;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闪电大视野》的天气预报的AI智能配音是山东广电旗下山东一千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AI智能配音以山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的声音为蓝本采集生成而来。AI智能配音运用到新闻制作中,具有剪辑流畅、减少错误、优化配音流程、节约成本等优势,有助于提高内容生产效率和质量。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视听垂类模型的研发应用,开展面向传媒文化类的AIGC内容生成范式探索,多家广电媒体在AIGC大模型层面已有诸多探索:

比如,央视网正积极探索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在新闻线索感知、新闻稿件及评论撰写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打造传媒行业专属大模型;北京广播电视台将与实验室共建单位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与探索,结合广播电视节目生产需求,锻造BRTV融媒跨模态生成模型。

正如沈阳所言,AIGC技术的发展,实际上要求人们具备两种核心能力:一是审美能力,即能够判断什么是美的;二是创作能力,即能够通过 提示语让AI将美的元素呈现出来。这种“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广电系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广电人长期从事内容创作,对美的追求和把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美感在大多数机构中都是出类 拔萃的,这使得他们在 AIGC 领域能够更好地发挥创作才能。

据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副台长蔡怀军透露,目前,数千种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湖南广电的综艺节目、纪录片、电视剧、晚会等,新技术使用占比超过90%。

卢海波也表示,“目前AI大模型与工作流程完美协同需要调整,这正是我们决定用大模型能力来打造AI导演的机会点,湖南广电作为内容生产机构,有充分的掌控力和场景来落地AI能力,也有非常多优秀的人才可以训练自己的大模型,内容团队身上的经验与智慧在网络上绝无仅有,更重要的是我们有非常大的决心要做好这件事情,这使我们能够坚定地在生产流程中顺应AI的场景来实现调整。”

不难看出,AIGC技术为广电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强大的生成能力和智能化特点让内容创作与传播变得更为高效和多元,广电通过积极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场景,将AIGC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综艺节目、广告宣传等多个领域,以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观众的不断升级的需求。


系好“安全绳”

切勿盲目跟风


AIGC虽然可以释放广电新质生产力,但并非万能,其应用过程中同样伴随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在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网络音频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数字人身份标识规范》行业标准制定正式启动。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罗建辉指出,AI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视听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应当鼓励和支持行业内的技术创新、资金扶持和人才培养,应用新技术、生产新内容、提供新服务,推动AI技术在网络视听行业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力。与此同时,用“AI”加强内容监管,培养行业从业者的“AI”素养也是行业的必修课。

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央视频公司总经理过彤表示,网络视听本身就是媒体科技创新的产物,“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是主流媒体的必然选择。媒体只有坚守如磐初心、构筑价值高地,才能抵御智能浪潮的冲击。要有迎风起舞、拥抱变化的热情和勇气,但不能盲目跟风,也要系好“安全绳”。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首席科学家沈浩对此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一定是科学和艺术的和谐统一,面对大数据、大模型,我们特别重要的是要生成未来,同时还要生成价值。这也意味着,行业不仅要关注未来生成价值,还要知道如何让数字人被AIGC和智能体复活,去寻找不同的场景。

伴随新的算法和模型不断涌现,要求广电机构不断更新自身的技术储备。但技术的更新往往伴随着成本和风险的增加,广电机构需要在投入与收益之间做出明智的权衡和选择。

在笔者看来,广电机构在运用AIGC技术时,务必严格遵循数据保护法规,强化数据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以维护公众的信任。高质量的内容是吸引和留住观众的关键,广电机构在应用AIGC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持续优化算法模型,提高数据质量,以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过度依赖AIGC技术可能会削弱人类的创造力,甚至可能引发版权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广电机构在应用AIGC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其伦理和社会影响,制定合理的使用规范和标准,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