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世界最大变质岩油田-渤中26-6,储量高达4000万立方米,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意义,为我国能源供应和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今年2月,渤中26-6油田新钻探井测试产能创新高,新增油气探明储量超4000万立方米,推动该油田累计探明储量突破2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变质岩油田。
渤中26-6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170公里,平均水深22.1米,构造位于渤海黄河口凹陷与渤中凹陷两大富烃凹陷之间。
这个油田的储层埋藏在海底几千米深的潜山里,主要由变质岩组成,是一种非常稀有的油气藏类型。这种油气藏由于断裂持续强烈活动,深层油气藏容易被破坏而难以形成规模性油气聚集,因此,长期以来,这个区域的勘探效果都不理想,被认为是一个“无油之地”。
经过我国海油的勘探人员不断创新,自主研发了超低频全方位地震勘探技术,攻克了各种地质难题后发现了多个亿吨级油田,其中渤中26-2北2井钻遇油气层达118米,测试平均日产油超390立方米、日产气超50000立方米。
随着渤中26-6油田的发现,按照正常采收率,油田能够开采原油超2000万吨,提炼成汽油后能够满足百万级人口城市居民日常交通使用超20年,同时可开采天然气超90亿立方米,能够满足百万级人口城市居民家用燃气超60年,具有相当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然而国家接二连三的发现新增油田,能否彻底根治我国缺油现状?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解释道: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目前每年消耗原油7亿多吨,而国内原油年产仅有2亿吨上下,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70%以上的原油来进行填补。
目前考虑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战略储备,我国的石油都是从多个国家进口,而不是单一依赖某一个国家,以保证在国际时局动荡时,也能保持稳定的供应。
渤中26-6油田的发现,在能源方面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将减少我国对外部石油渠道的依赖,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油价波动、能源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变质岩油田是指油田储层主要由变质岩构成,形成过程和条件非常苛刻,一是需要高温高压环境,通常需要在地壳深处才能达到这种条件;二是变质岩油田的形成还需要岩浆、热液或地下水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参与;三是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地质演化。
因此,这种变质岩油田在全球范围内相对都比较少。
变质岩油田与其他油田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开发难度超级高,但俗话说风险往往和利益是成正比的,变质岩油田的储量和油质一般也要优于寻常油田,具备的经济价值要更胜一筹。
渤海地区在历史上经历多次构造与岩浆运动,地下深处也存在着大片高温高压环境。并且渤海在地质史上曾经是富饶的海洋环境,沉积着大量生物遗体,是形成油气的绝佳条件。
渤海油田矿区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自1965年建立后现探明石油储量44亿吨,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共计4.93亿吨。如今的渤海油田有50多个生产油气田和180多个生产设施,预计在2025年的总产量将达到4000万吨,事实上海洋油气的生产比重,在中国是逐渐升高的。
今年4月,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开发已经拉开序幕,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平均井深4835米,最大井深达5049米,预计钻井进尺将超过16万米,相当于要钻穿18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最终达到太古界潜山变质岩地层。
潜山基岩主要为高硬度花岗岩,平均抗压强度达137-275兆帕,超过混凝土近9倍,甚至可高于铸铁的强度,由于其埋藏深,地层温度达178℃,这种高温高强度的极端作业环境给钻井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带来严峻考验。
为保证油田高效开发,中国海油推动了钻头、高温泥浆体系、配套提速工具及高温定向井仪器的改进等工作,对钻机设备完成了针对性改进,特别是高抗扭钻具的升级优化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确保了油田顺利开发见产。
中国海油在全球油气资源勘探中的不断突破,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内油气资源的自给能力,还能为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话语权增添分量。
同时,渤中26—6油田的开发也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油田设备制造到海上作业服务,再到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一系列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新的动力。
11月14日,在中国海油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随着CEPA平台成功装船,后续将赴渤海南部海域,进入海上安装和联调阶段,这也标志着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一期项目陆地建造完工。
渤中26-6油田一期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新建1座中心处理平台和1座井口平台。
其中,中心处理平台是一座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3层8腿多功能综合海洋油气平台,长86.3米、宽69.1米、高22.8米,相当于8层居民楼的高度,投影面积超过14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包括生产分离器、段塞流捕集器、闪蒸汽压缩机等160余台套生产设备以及一座可以容纳60人同时工作生活的生活楼,总重约18000吨,是目前渤海油田最重的平台。
中心平台管线总长度达35000米,超过北京二环快速路的总长,而且管线多为高压、大壁厚管线,施工难度大、焊接要求高。
以24寸天然气管道为例,两名经验丰富的焊工、轮流作业3天才能完成一道焊口焊接作业,平台焊口总数超66000道。
据海油工程渤中26-6项目建造经理李春祥介绍,面对建造困难,项目团队应用“架高一体化”预总装建造模式,有效缩减高空作业量,大幅降低施工风险,平均建造一体化率达81%。
目前渤中26-6油田开发二期海上平台项目作业也在同步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