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孙悟空原型的神秘起源

发表时间: 2024-08-29 12:45

最近黑神话·悟空很火,它不只让我们找到了小时候的回忆,也在全世界刮起一股风暴,让很多国家的游戏爱好者认识了这个中国英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悟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个形象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甚至原著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谁都不是很确定,后来是鲁迅先生根据史料的记载,推论它的作者是吴承恩,这个观点大家也普遍接受,但仍然存在争议。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西游记》世人多以为是元朝的道士邱长春做的,其实不然,邱长春自己另有《西游记》三卷,是纪行,今尚存《道藏》中:惟因书名一样,人们遂误以为是一种。加以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所作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序》冠其首,人更信这《西游记》是邱长春所做的了。——实则做这《西游记》者,乃是江苏山阳人吴承恩。”

鲁迅先生说得很明白,有人认为《西游记》是全真派丘处机写的,这是误解,邱道长那本叫《西游记》的书不是小说,是游记,只是名字一样而已。真正的100回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江苏山阳人吴承恩。


但因为时间太久了,当时的出版业也不发达,不像现在出本书都有编号,就跟我们的身份证号一样,谁写的,一查就知道了。当时的书很多都是一群文人自己印的,有的甚至是手抄的。时间一长,传着传着究竟是谁写的,就有点搞不清楚了。


关于孙悟空的原型到底是谁,也有好几种说法。


目前最主要的有三种。一个是唐代高僧玄奘的徒弟石磐陀,一个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水怪无支祁,还有一个是留洋博士胡适的说法,他认为悟空的原型是“进口货”,是一个外国IP,它就是印度的猴神哈奴曼。


一、唐代高僧弟子石磐陀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西游记》这本小说,是有故事原型的。西天取经的故事,现实依据是唐代大法师玄奘天竺取经的经历。玄奘当时是在唐朝官方没有允许的情况下出境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偷渡。


在经过玉门关的时候,因为边境安检很严,一时半会出不去,玄奘只能窝在一个小寺庙里。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神秘的人物出现了,他鬼鬼祟祟地跟在玄奘身后暗暗观察了很久,最后才表明自己是一个西域商人,名字叫石磐陀,长期在丝绸之路上做买卖。


那时候的营商环境可不像现在这么好,尤其是做外贸的,那就是提着脑袋干,刀刃上舔血。

因为石磐陀是个胡人,长着一脸大胡子,所以在敦煌等很多地方寺院的笔画里,他看上去就是满脸毛的样子。石磐陀为了受到神佛的保佑,就请求唐僧给自己受戒,做了他的徒弟。


但是一想到偷渡要被连坐,如果帮助玄奘越境被发现,他全家可能都会因此手牵连,所以石磐陀就怂了,离开玄奘留下他独自面对。


所以有人就猜,孙悟空的毛脸是不是就是根据石磐陀的络腮胡来的,人们都叫石磐陀“胡僧”,因为发音不同,很容易就叫成了“猢狲”,孙悟空在菩提祖师没给他起名字之前,就是这么叫的。


还有悟空身上的反骨,就是根据石磐陀中途放弃的真实故事改编来的。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石磐陀是取经还没出发就放弃了,这根孙悟空全程护送唐僧取经差距很大。还有就是孙悟空是保护唐僧,石磐陀不但没有保护他,反而因为怕他招出自己想要刺杀唐僧。


二、东海水怪无支祁

第二种说法,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会72变,而且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有人就想,他应该来自一个神话角色,而不是现实人物。


这时候唐代神话小说《古岳渎经》中的水妖无支祁就被瞄上了。故事中的无支祁是一头巨大的水猿,他因为兴风作浪,被大禹锁在了龟山之下,也有说法是无支祁被大禹流放到了东海。这点跟孙悟空大闹龙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有点像。无支祁眼冒金光跟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有关联;《西游记》孙悟空的金箍棒,传说也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他大闹的龙宫正好是东海龙宫。

这种说法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无支祁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妖怪,而孙悟空是一个除暴安良的英雄,一个是大反派,一个是深受爱戴。


三、印度猴神哈奴曼

第三种说法是印度猴神哈奴曼,这是洋博士胡适提出来的,两人确实有不少的相像之处。


比如哈奴曼是“风神之子”,孙悟空是天生地养的石猴;哈奴曼是经常钻进妖怪的肚子里,这招孙悟空也经常用。比如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逼她交出芭蕉扇,钻进无底洞妖精的肚子逼她放了自己的师父。


还有一点就是,哈奴曼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很有文采,孙悟空也喜欢拽文,有时候连唐僧也被他整的一愣一愣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印度猴神哈奴曼是外来文化,来自印度一本叫《罗摩衍那》的书。它传入中国的时候,石猴、猴行者的形象已经早已在中国出现了。再说哈奴曼的故事很单薄,也就几个小段子,属于两三集就能演完领盒饭的那种。而孙悟空的形象非常立体饱满。


加上吴承恩家是一个商贾之家,父被寄希望让他考取功名,但他先后三次参加乡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因此,他对科举制度充满了痛恨,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十分不满,于是就借助文学作品讽刺现实,吴承恩曾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说白了,他写《西游记》就是为了发泄,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讽刺现实。这样的写作动机就决定了,他不可能用一个外国的人物形象来讽刺明代社会的官场,而是找一个本土的,并且最好是与现实世界的人物有一定的关联。


所以这个说法很可能是假洋鬼子胡适被外国文化洗脑了,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家什么都不行,西方的空气都是香甜的,就连阿三家的恒河水都恨不得能牛饮。而且他也承认他的这个结论是受到了沙俄科学院原始钢和泰的引导。妥妥的不打自招,考证自己的民族文化,却更愿意相信一个外国学者的话。


四、通天大圣孙行者

除了这三种说法。在《西游记》之前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提到跟孙悟空类似的人物。比如元杂剧《西游记》中的通天大圣。


通天大圣本名“孙行者”,称号“通天大圣”,“孙悟空”是他的法名。通天大圣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是齐天大圣的二弟。

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通天大圣则被描绘为一个与天地同生、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的角色。他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后,获得了火眼金睛和铜筋铁骨,还盗取了王母娘娘的仙桃。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也跟孙悟空有一定相似的地方,但是要说谁就一定是孙悟空的原型,这就有点草率了。更有可能的是,作者吴承恩借鉴了很多人物的形象后,把它们的特点综合起来,终于塑造出了孙悟空这样一个超级英雄。


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孙悟空的灵感最有可能来自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