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人形机器人”这个词,可能大家脑海里第一个反映的都是“高达”、“变形金刚”、“钢铁侠”之类的科幻作品名词,但其实在现实中,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可能会让你吃惊的程度,并在今年的下半年掀起了一阵“融资潮”
具身智能(Embodied AI)就是将 AI 能力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使其能听懂语言、识别物体、与环境交互并完成任务。11 月 18 日,2023 年 5 月刚成立的人形机器人创企银河通用完成 5 亿元战略轮新融资。
今年 6 月,该公司天使轮已融资 7 亿元,创当时最大天使轮融资纪录。
银河通用的投资阵营有美团战投、北汽产投、商汤国香基金、讯飞基金等产业投资方,还有京、上、深、港四地国资,以及启明创投、蓝驰创投、经纬创投、源码资本、IDG 资本等风投基金,阵容豪华。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不完全统计,2024 年 1 月至 10 月全球人形机器人共发生 69 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 110 亿元,其中 56 起在中国,总金额超 50 亿元。单笔融资额最大案例为宇树科技近 10 亿元的 B2 轮,其次是银河通用今年 6 月的 7 亿元天使轮。
11 月 18 日,深圳创企戴盟机器人宣布接连完成两轮亿元级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有联想创投、头部银行系投资机构等。
11 月 13 日,埃斯顿酷卓获 1.3 亿元 Pre-A 轮融资。同日,灵初智能获高瓴创投等机构的天使轮融资。
11 月,千寻智能(数千万元)、星海图(2 亿元)、月泉仿生(近亿元)、自变量机器人(数亿元)等人形机器人企业均获得融资。
在具身智能赛道,前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稚晖君)也常获资金。2023 年 2 月,稚晖君与上海交大教授闫维新在沪成立智元机器人,一年就获数轮融资,吸引高瓴、经纬、鼎晖、高榕、蓝驰、红杉中国等头部机构,及比亚迪、上汽创投、百度风投等产业资本。今年 3 月完成最后一轮融资。
今年以来,除银河通用、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头部创企外,星动纪元、帕西尼感知、加速进化、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穹彻智能等人形机器人企业也先后获融资。其中,“星动纪元”日前公布 Pre-A 轮融资 3 亿元,投资方含阿里、联想创投。
互联网大厂纷纷布局。百度投了星海图、智元机器人;阿里投了逐际动力、星海图等;美团投了银河通用、宇树科技;科大讯飞投了银河通用、灵童机器人等;腾讯通过旗下腾讯 Robotics X 机器人实验室打造具身智能产品。车企也积极参与。上汽创投投了智元机器人,北汽产投投了银河通用、智元机器人、帕西尼感知;现代汽车收购了波士顿动力。赛道火爆,华为的加入更是添了把火。
11 月 15 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会上华为与 16 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包括乐聚机器人、拓斯达、兆威机电等。
曾经发展不温不火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怎么突然火爆起来了? 具身智能概念恐怕功不可没——得益于AI的爆发,机器人一下有了智慧“大脑”的想象空间。
宇树科技靠四足机器狗起步,2023 年在全球机器狗市场占据 69.75%份额,其创始人王兴兴现已全力投入人形机器人产业,已推出 H1、G1(已量产)等产品。
G1 量产版在 2024 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出,起售价 9.9 万元。美团是银河通用第一大外部投资方,与其合作打造“24 小时无人药店”,由银河通用的轮式人形机器人 Galbot G1 值守。Galbot G1 采用“双臂+单腿+轮式底盘”结构,银河通用负责人王鹤称此为务实选择,因腿部技能在安全性、稳定性和成本上有挑战。
王鹤在蓝驰创投大会上预计,未来两三年内人形机器人能在货架场景完成部分任务,从长远看,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火,但实现具身智能还需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学习积累。
今年 7 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发展论坛”上,不少参会专家指出:数据是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关键。当下,人形机器人规模化数据是整个行业的最大难题。所以,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必须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源,创建和搭建机器人专属的“训练场”。
今年 5 月,国地中心在上海成立,这是国内首个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公共平台。依托该平台,能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同时加速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的研发。
6 月,该中心设立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预计总额超 100 亿元,首期 20 亿元。目前,国地中心正在浦东建设一个能容纳 100 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的训练场,11 月完成 1 期建设;预计到 2027 年,该训练场能扩大到容纳 1000 个人形机器人训练。
清华大学苏航研究员在论坛中分享,业内从关注灵巧性到强调泛化性,主要是为降低成本。“若机器人泛化性足够好,十个、百个场景能用一款机器人,能规模化生产,机器人成本能降到 BOM 成本。”他提到,目前实验室收集到的全网人形机器人数据及各种 AI 操作数据,至少比真正的泛化型差 2 - 3 个数量级。在达到最终目标前,要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实际应用场景,解决复杂现实问题并形成生产力,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
王鹤表示,要让机器人认识世界,需要一个“对时间、空间、物理定律有细致表达”的世界模型,但“这不是现在任何一个软件平台或智能模型能做到的。”也就是说,要让人形机器人从简单的“叠衣服”展示,变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家务型、陪伴型机器人,还需长时间努力。
自称“乐观”的王兴兴预测,最迟明年年底,全球会出现“比人跑得快”的人形机器人,“比如 100 米跑进 10 秒很有可能。包括体操,在体育项目和文艺演出上,人形机器人的进展比做家务更容易更快。”
尽管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