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再次引领潮流

发表时间: 2021-06-09 13:48

区块链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了。

文 |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丽娟

区块链又迎来一项重磅利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未来10年培育区块链产业、企业以及产业集群的若干目标。

这份文件的意义非同寻常,在一些行业专家看来,它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区块链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区块链的“政策红利期”真正到来了。

那么,在政策春风下,哪些行业和区域将会享受到红利?

6月8日,区块链概念股早盘表现活跃,多家概念龙头股大涨10%以上。图/东方财富网

玩家数量多,但缺乏杀手级应用

中国一直是区块链应用领域的主力军。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0年9月,中国以2.1万件的区块链专利申请量远高于其他国家,以998件的授权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目前,我国参与区块链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机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大型科技公司实现全产业链布局。阿里、腾讯、京东、华为等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技术积累,形成了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区块链集成解决方案。

二是区块链初创企业聚焦垂直领域应用推广。其中,有一些是加密货币机构转型而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至相关金融领域数量快速增长。有一些是纯区块链技术研发机构,将区块链技术在政务、供应链金融、社会安全等领域推广应用。目前,这类机构在行业中的占比最高。

三是上市公司推动区块链行业应用。截至2020年10月,已有超过262家上市公司涉足区块链领域。这里既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拓展完善主营业务,也不排除一些趁机炒概念的机构存在。

只不过,相比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最成熟的应用还在于加密货币领域,其他行业的应用大多局限于小范围试点。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政策时表示,当前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在防伪溯源、供应链管理、司法存证、政务数据共享、民生服务等领域涌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区块链应用。区块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但同时,我国区块链也面临核心技术亟待突破、融合应用尚不成熟、产业生态有待完善、人才储备明显短缺等问题。

资料图,新华社发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于佳宁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区块链是商业世界中‘氢弹级别’的武器,任何不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技术或金融创新价值非常有限。只有能够与实体经济的产业深度结合,切实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和威力才能显现出来。”

哪些行业将被改造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最大价值,在于提升一些行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也在于颠覆一些行业传统的应用工具。

目前,金融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中探索最多的领域,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支付清算、资金管理等细分领域都有具体的项目落地。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国内已备案的区块链信息服务中,金融领域项目数量排名第一,占比高达36%。

从专利行业分布情况来看,金融、支付、商业贸易、企业服务、数字资产和交通运输是2020年关注度最高的6个行业,申请这些领域的公司数量均在100家以上。

不过,这一状况很快就会有所改观。

从趋势来看,金融、支付、商业贸易、数字资产、交通运输等行业关注度正在减弱,申请这些领域的公司占比相较2019年出现下滑情况。而企业服务、医疗、电力能源、政务、农业等行业关注度走强,申请这些领域的公司占比相较2019年出现增长趋势。

这正符合此次《指导意见》关于区块链行业10年规划的整体目标,即向实体经济领域应用倾斜。

根据《指导意见》的目标规划,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区块链应用渗透到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在产品溯源、数据流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培育一批知名产品,形成场景化示范应用。

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海峰认为,区块链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发展整体是较为成熟的,只是缺乏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落实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在《指导意见》以及各地政府的引导下,相信区块链技术很快就会在国内的产品溯源、数据管理等领域落地开花。

于佳宁认为,对于企业来说,网络层、数据层、通用协议层和应用层都是可以考量的方向。而对于个人来说,从事区块链架构设计、底层技术、系统应用、系统测试、系统部署、运行维护等工程技术,运用区块链技术及工具,从事政务、金融、医疗、教育、养老等场景系统的应用操作都是市场需求的重点。

区块链技术正在进入日常生活。图/新华社发

“区块链企业,重点应该聚焦在某些应用场景,比如产业链金融,通过深耕行业领域来发挥区块链的网络效应。”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蒋海认为。

哪些城市将受益

近几年,围绕区块链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园区建设、各大城市战略规划也在逐渐推进中。

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23个城市或地区成立30余家区块链产业园区。从地理位置来看,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重庆、青岛、长沙等城市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较多。

此次《指导意见》目标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打造3~5个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到2030年,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可以看到,一场城市之间围绕区块链产业的竞争格局也在形成。也可以预见,新一轮的城市区块链产业竞赛也将拉开帷幕。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目前互联网产业发展领先的区域,具有发展区块链的天然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也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一定是区块链技术应用最快、最全面的区域。

有业界人士认为,鉴于上海浦东新区获得比照经济特区立法权的原因,一些法律法规可能会做出制度性创新。因此,在浦东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尝试,或许会被允许以监管沙箱的形式进行。

除此之外,王海峰认为,贵阳、成都等大数据产业领先的西部城市,也有机会成为区块链产业发展聚集区。

一些政策优越性越来越高的地区,比如政策环境友好的海南省,持续追赶的湖南省和重庆市,也各自制定了区块链相关领域扶持规划,一些地方甚至出台了积分联盟链的技术标准,未来可期。

一位行业人士建议,为了形成地方之间的良性竞争,地方政府可以考虑给区块链企业提供更优厚的税收政策,并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不要出现北方某些城市突然要求迁走的“闪电战”。

人才缺口超75万

人才缺口巨大——这或许是摆在区块链10年规划目标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根据拉勾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人才报告》,六大新基建直接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指数大幅上升,其中区块链行业人才需求增幅达67%,为新基建相关行业最高。

根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预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中国区块链人才缺口将达75万以上。

于佳宁认为,目前区块链人才成长面临三点主要瓶颈:一是大量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从业者希望转行进入区块链领域,但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和培训经历,导致没有系统性认知,知识呈现碎片化、片面化,与区块链高标准的岗位要求不够匹配。

二是产教融合水平相对较低,高校学生实际知识结构和区块链业界岗位需求存在脱节,对前沿案例和工具不了解,要进入区块链行业必须二次学习,实训教学亟待开展。

三是区块链行业薪资较高,导致岗位竞争激烈,岗位要求较高,经验相对缺乏的从业者很难获得实践机会,行业经验不容易积累。

专家认为,当前区块链人才,尤其是“区块链+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持续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要想成为区块链人才,最关键在于实现思维升级,切实掌握“区块链思维”。这是一套融合汇聚互联网思维、金融思维、社群思维、产业思维的复杂性思维体系。

从行业未来发展看,区块链行业中技术、金融、法律、产业相结合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区块链涉及IT、通信、密码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诸多知识领域,需要具备一套高度复合性的知识体系,专业的区块链人才对于区块链行业的创新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