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韦青 编辑 | 张齐齐
来源 | 首席数字官
12月16日,2021中国数字化年会盛大开幕,在本次年会的500 强企业数字化创新私董会中,微软(中国)CTO韦青分享了微软在“技术与变革”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理解。
微软的管理逻辑
每家公司都有自身的管理逻辑,而在巨变的时代,我们进入了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微软结合实践与案例的总结,得出了6点管理逻辑,但在这个时代,任何经验都不能照抄,只能借鉴,经验和教训是没有任何一个书本上是能够看到的,一定要找出自身的发展动力。
1.“微软只有18个月的生命,不革新,就消亡” – 比尔•盖茨
2.“我希望微软是一个坏消息比好消息传得快的企业” – 比尔•盖茨
3.“别骗别人,也别骗自己” – 萨提亚•纳德拉
4.“所有的成功都是过去时,我们的行业只尊重创新” – 萨提亚•纳德拉
5.幸存者偏差 – 没有神迹,只有实践、实践、再实践 …
6.系统论 - 控制论 - 信息论
实证的体会
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后,一些企业开始自我反思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与概念,我们是否需要数字化转型?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是否已经真正实现?云计算、边缘计算、雾计算、霾计算等等各种各样计算的本质就是计算,数字化转型的第一个灵魂质问是我们是否可被计算,而很多公司由于数据无法实时产生导致需要通过布置CPS的方式慢慢积累数据,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身可以被计算。马克·维瑟在1992年发表的文章《21世界的计算机》中提出“无处不在的计算”,而到今天为止,并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真正实现了这一目标,可见“无处不在的计算”是一个手段和过程。
DIKW模型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纳入到一种金字塔形的层次体系,每层比下一层都赋予的一些特质。应用到数字化中可以理解为,企业原本有很多数据化的债,没付清的情况下直接跳到信息化层面。我们所说的好像已完成的信息化,大概率下只是在做无纸化办公、自动化生产或流程自动化,但由于全社会、全链路、全要素的数字化底座尚未完成,因此真正的全社会、全链路、全要素的信息化远没有实现,这是智能社会的基础。
对企业而言,如果企业内部数据全要素尚未完会打通,先不必认为信息化已做完,而是回头将数据这本基础的“字典”做好。如果没有这本“字典”,就没有真正的信息化,企业在金字塔上层的知识与智慧层面将如纸上谈兵。
改良 改革 转型
人类文明流传千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改良与改革,而转型是穿梭在二者之间的,有很多有实践经验的政府与企业领导就已明确提出,要打破数字化转型词语的局限,将其实质结合中国国情,将数字化转型定义为数字化改革的系统工程,而企业制定转型策略的时候,也需要有突破勇气。以数据孤岛为例,
企业的所谓数据孤岛问题的核心不仅是技术问题,它的本质是康威定律的展现,是组织的问题。在数字时代,信息是一种权力,信息的统一在一定意义上是权力的再分配,当然不容易。一个企业只有在数据上做到统一,实现信息的中央统一管理,才能够真正放权给一线的部门,让大家轻装上阵,共同专注于为用户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理论的基础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构成理论的基础,系统论即复杂科学;控制论即以反馈为机制的机器学习;信息论即对于信息的评估和信息的价值,如Cross-Entropy,企业要的其实不是数据,而是有价值的信息,本质来讲,我们因数字化转型而进入的信息时代后,如何实现新型的人机关系仍然是需要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这也代表了我们进入智能社会的过程。
技术框架
Azure的本质是一台世界的计算机。它既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边缘云、末梢云还是一个安全的物联网芯片。它强调的是无处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智能和以人为本的技术,这是Azure的核心。
从微软的平台架构可以看出,Microsoft Azure作为底层支撑,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操作系统,只不过它是一个能够管理全球计算、存储、通讯与安全资源的操作系统。在它的上层是开发环境,再上层则是应用,而最下层则是最基础的安全合规,这便是微软的整套平台方案。
总结
数字化转型、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全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名词,它会慢慢误导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试图跳出这种思维局限,如前面提到的浙江省省委书记袁家军,抓回自己的话语权,将数字化转型进行改良为接中国本土地气的数字化改革。
我们的核心矛盾是思维模式没有改变,还认为我们是在做数字化转型而不能回到自身的业务当中。数字化只是在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我们需要利用数字化赋能自身原本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