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席卷全球,媒体如何紧跟潮流求变?

发表时间: 2024-11-27 15:21

南都讯记者 杨柳 生成式AI给内容生成制作带来新的变量,媒体机构如何顺势调适?带着这个困惑,南方报业AIGC创作培训基地一行20余人,11月25日和26日分别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专家展开对谈。

11月25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向南方报业一行表示,从元宇宙到大模型,所有的技术更迭都是阶段性的。作为学者,要对急剧变化有自身定力,避免迷失在技术浪潮中。因此,学者既要密切深入行业了解现状,还要同行业保持一定距离,以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

陈刚观察到,上一阶段的人工智能,主要用途是解决内容的分发问题,通过个性化推荐,为受众匹配其感兴趣的信息。当前生成式AI则体现为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优化:媒体工作者直接借用AIGC工具,将内容改写成适合不同平台传播特点的风格,减少了初级的劳动量,提升工作效率;另外,AIGC工具还能推动内容的即时性、规模化生产。

但媒体在处理与技术的关系上仍有待进一步磨合。陈刚分析说,为顺应数字化趋势,传媒行业谈论媒体融合的口号已有时日,但融合后的实际效果有限,“遇到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得多”。为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一书解释称,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趋势的迫切需要。要推进主流媒体技术革新,建立有利于新技术使用、新应用创新的体制机制,探索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以先进技术驱动媒体转型,重构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底座。

南方报业调研团与陈刚交流。图:李豪

陈刚认为,媒体适应新技术开展传播,应该强化效果导向。效果导向包括传播效果和转化效果。传播效果过去主要看收视率、发行量等指标。但是,数字时代的传播效果维度更多,更加准确和快速;转化效果强调传播的信息要能影响受众对事物的态度,甚至转化为实际行动。目前对主流媒体平台最大的障碍,不仅在于生产力层面,更是生产关系的问题——媒体的管理机制能不能适应技术的变化?

北京大学校友青年CEO俱乐部秘书长、“人工智能+”研习社发起人蔡润维,列席了南方报业AIGC创作培训基地成员在北京大学的交流会。

南方报业调研团与王庆柱交流。图:李豪

11月26日,南方报业一行来到清华大学未来媒体实验室。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执行主任王庆柱从校媒实践教学的角度,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的运用。

王庆柱提到,清华大学新闻学院近年来投入了1900余万元,用于实验教学通用基础设备采购及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其中一个项目为“社会媒体数据传播分析平台”。借助该平台的舆情监测系统,学生可以及时发现热点,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该平台的AI中台管控系统,则为学生提供从数据管理、数据标注到零代码开发等多项功能服务。

和媒体强调把AI技术落地到内容生产不同,王庆柱说,学院实践教学更多将AI作为训练学生数据分析和内容创作技能的辅助工具,让同学了解AI进行数据处理的工作过程,而不直接用于AI生产作品。

带队此次高校交流的南都编委、N视频CEO陈伟斌表示,希望未来和高校在新兴领域加强沟通合作,“双向赋能、双向奔赴”。

11月25至27日三天,南方报业AIGC创作培训基地一行还参访了字节跳动每日经济新闻百度快手,从科技大厂和媒体同行处学习大模型改造传媒业务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