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出手!第三方运营媒体整治风暴来袭

发表时间: 2024-11-07 12:49

NO.633

作者:观察君

校稿:程程 / 编辑:致知

最近,《财经天下》周刊庆祝创刊十二周年,一片欢天喜地。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家杂志其实是利用过去监管部门的一个执法“灰色地带”,才得以持续经营。上个月,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专项行动。类似《财经天下》背后的博雅天下那样,作为第三方主体运营互联网新闻媒体的灰色行为,此后或将成为历史。

网信办部署专项行动,重点治理第三方主体运营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在此之前,由于国家新闻出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新闻机构,一些民营机构便想出了和国有机构“合作”的方式,通过出租资质等方式进行媒体实际运营。例如一家名为北京博雅天下的民营企业,就已经经营了16年时间,对外公开称其运营了《财经天下》周刊、《博客天下》等杂志,和多个自媒体账号。

之前我们曾发文揭露过,在博雅天下旗下的“AI财经社”、“财经天下周刊”等互联网账号因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被封号后,“AI财经社”的原班人马很快就换到博雅系另一个账号“市界”下继续违规运营。

文章发出后不久,博雅天下针对我们进行了密集站内投诉,严重干扰到了我们在一些平台的正常运营。然而终究“邪不压正”,不久之后“市界”账号也被全平台封禁,可见监管部门的眼睛是雪亮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这种违法行为,我们不受威胁,将继续监督。

在被博雅天下投诉后,我们针对这家公司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违规运营的媒体账号被封禁后,该公司还通过和地方国有企业(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方式继续打擦边球,即通过国有企业子公司注册媒体账号,但实际的采编团队仍隶属于博雅天下这家民营企业,由该公司人员具体运营。此次的“清朗”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显示,监管部门的整治措施也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借壳重生”等第三方代运营行为也被明确定性为违规,博雅天下的违规行为或将得到彻底整治。

旗下账号多次因违规被封,民营企业博雅天下16年曲线建成媒体帝国

打开博雅天下官方,订阅中心频道下,《财经天下》周刊、《博客天下》等杂志赫然在列。第三方杂志订阅渠道的杂志简介显示,这些杂志都“隶属于北京博雅天下传播机构旗下杂志群”。2023年,博雅天下的高管也在公开活动中介绍,15年来,博雅天下成功运营了《财经天下》周刊、《博客天下》、市界和健识局等多个内容产品。


博雅天下官方网站和第三方订阅渠道显示,多本名义上由国有机构持有的杂志都“隶属于北京博雅天下传播机构”

所谓的内容产品,指的是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账号,最初都由博雅天下或其子公司直接注册运营。或许正是因为上述违规行为,导致博雅旗下的多个账号都被封禁。

微信公众号“财经天下周刊”为例,该账号最初由博雅子公司“北京财经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注册,2022年11月8日,因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被停止使用,并屏蔽所有内容。同日被封的,还有博雅天下注册的另一个微信公众号“AI财经社”,业内猜测封号原因或为违规从事新闻业务。

博雅天下及其子公司注册账号“AI财经社”、“财经天下周刊”因违规被封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相关法律法规,博雅天下等民营企业不得从事新闻采编业务,该公司仍长期公然招聘“记者”,并注明了文章发布公众号为“AI财经社”、“财经天下”。在岗位职责中,博雅天下还明确要求,记者应“主动发掘选题,能独立生产高质量的深度报道”,“有采访突破能力”。

民营企业博雅天下曾多次公开招聘记者

上次我们已经揭露过,“AI财经社”那些没有采编资质的“记者”、“编辑”们,仅在封号两天后就在博雅旗下另一个微信公众号“市界”上继续发文——此前这个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数量很少,可谓“换皮转世”。或许是被监管后来发现,目前“市界”账号也因违规被全平台封禁。

而和“AI财经社”同时被封的“财经天下周刊”,转世时就没有那么简单粗暴。它打了一个擦边球,通过借壳地方国有企业,以“代运营”的方式重生,于是顺利存活到了现在。但其采编团队,仍与已被封号的“市界”高度重合——例如财经天下周刊的执行主编,同时也是“市界”的执行主编。

近期的“清朗”专项行动,或将彻底堵上了这种漏洞。

代运营打擦边球,“财经天下周刊”改名“财经天下Weekly”重生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11月8日,公众号“财经天下周刊”被封当天,名为“财经天下杂志”的公众号就被重新注册。只是这次没再直接使用博雅天下自己的公司,而是通过杂志名义上的主管主办机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宁夏黄河期刊传媒有限公司的出面注册。

2024年,宁夏黄河期刊还注册了另一个类似的账号“财经天下Weekly”。这两个账号,让已经被封的“财经天下周刊”能够在略微改名后继续存在和运营。

2022年11月8日,公众号“财经天下周刊”违规被封,当日“财经天下杂志”即被重新注册成功

或许是因为曾因无资质从事新闻采编被监管部门封号,借壳重生后的“财经天下杂志”和“财经天下WEEKLY”发文时变得非常小心,作者和编辑署名时都使用了假名。但由于两账号发布的文章很多都来自实体出版的《财经天下》周刊杂志,杂志上的文章用了真名,对照后很容易发现作者和编辑都是谁——基本就是已被封号的“市界”团队。

也就是说,“财经天下杂志”和“财经天下WEEKLY”这两个互联网账号,还有实体出版的《财经天下》周刊,都只是借用了地方国企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壳子,其实际采编团队仍隶属于民营企业博雅天下集团,也就是所谓的“出租”或“代运营”。

《财经天下》周刊的核心采编和运营团队,实际隶属于博雅天下

随着此番“清朗”专项行动将委托第三方公司运营互联网新闻媒体的行为纳入整治重点,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以后也将不能蒙混过关。

除了新闻资质问题外,博雅系旗下媒体账号的报道内容,此前也已经多次引发争议,甚至被人告上法庭。如2017年,“AI财经社”就曾因为一篇关于华为的负面报道引发企业投诉,被微信官方标注为“以下内容存在争议”。2024年4月,“市界”更因名誉权侵权,被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博雅系旗下多个媒体账号曾因报道内容引发争议,甚至诉讼纠纷

通过打擦边球,被封号后各种转世重生,博雅天下这家民营企业用16年时间建立起了自己的媒体帝国。但随着监管部门的治理规则越来越完善、执法越来越严格,他们还会有下一个16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