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软件工程领域国际人才培养新策略

发表时间: 2023-05-26 14:50

原标题: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新工科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新工科教育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深入学习和吸收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精华,不断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软件行业技术的多元性以及软件企业以项目为主导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决定了掌握多项软件技术并同时具备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更受软件企业的青睐。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因此,软件工程专业应面向软件产业人才需求,以“国际对接、服务地方、示范引领”为目标,把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和“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一精多会、一专多能”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融合CDIO工程教育规范与软件行业产业需求,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软件工程专业应以“学科规范+本科标准+国际视野+特色”为方向,紧扣“知识保障、实践强化、能力渐进、素质为本”培养主线。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实施企业课程四年不断线的能力递进。优化课程教学,以能力驱动强化实践与创新。通过融合CDIO工程教育规范,工程项目设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对软件产品进行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能力。

基于“三服务+三途径”模式搭建“一精多会、一专多能”国际化复合型软件人才的课程体系。软件工程专业应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产业国际竞争、服务于区域软件产业发展,通过嵌入式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留学生培养三种途径,构建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专业知识的国际化复合型软件人才课程体系。通过建设一流课程、双语课程和线上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精通一门编程语言、知晓国际惯例,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新工科背景下,根据国际软件产业对软件人才需求,软件工程专业应利用校地协同、校校协同、产校协同和国际协同等方式,积极建设国际合作实验室、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搭建“产学协同+国际合作联合”育人机制。

以持续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国际化专业教学需要采用多元化、开放性、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学生演讲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专业应以项目为驱动,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培养创新意识,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工程能力,形成“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可开展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方式,积极深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改革。

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办法是考核评价,正确的考核评价有利于学生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实践专业技能等。专业需要设置贯穿课程始终的过程性考核,实施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机制,对教学过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常态化监督和评价。同时,将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及其对课程的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专业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策划—执行—检查—改进”,形成教学质量的PDCA闭环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

构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培养有担当的国际化软件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有力支撑。课程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专业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目标,通过引领价值、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价值—知识—能力”相统一的教学目标。同时,专业应构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利于形成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

按照“引进来,走出去”双线共轨的原则,建设一支适应当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国际产学研合作的师资队伍。国际产学研合作育人旨在汇聚企业和国际合作者支持学校专业教学改革。软件工程专业应联合企业打造行业领军人才引领、整体提升双教能力的国际化教师团队。一是要重视学科团队建设,推进青年教师学历提高、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专业研修、短期培训或挂职锻炼。二是应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及教学顾问,帮助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和学生就业指导。三是完善外教聘请和管理制度,聘请具有资质的外籍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外籍教师队伍。同时,建立学术交流机制,定期邀请高端外籍专家来校访问交流。

(孟祥莲 奚吉,作者分别为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主任;本文系2022年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常州工学院教育国际化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新时代高素质国际化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实践研究”〈gjhjgkt2021-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