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再加快点,我们没有时间了。”
此时,距离奈米迪卫星越来越近,但是如果宇航员们再不走的话就会错过最佳时机,毕竟这个机会来的比较少,所以宇航员长官急切的想要抓紧时间。
而在航天飞机上看着电视上那几个宇航员的工作人员也是一阵紧张,都不敢看了,如此危险的事情这几个宇航员一旦出问题的话那就真的是危险四伏。
奈米迪卫星造价贵不说,更关键的是它周围还有一堆的垃圾物,如果卫星掉落在地球上,那么太空垃圾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
宇航员长官让几个宇航员加快了速度,而这也是他们数百次的练习,是否能够抓住这颗行驶在400公里的奈米迪卫星,直接关系到能否回到地球。
1987年,在美国的马里兰州,国际卫星组织研制的第二颗“通信卫星六号”正准备升空,在推进火箭正准备把卫星送上太空的时候,却发现卫星砰的一声炸了。
这颗卫星是国际卫星组织设计的第二颗“通信卫星六号”,而第一颗“通信卫星六号”是完全通过了测试的。
但没想到第二颗的通信卫星六号居然在发射的时候出现了故障,被迫在“疫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放弃。
但这并不代表事情就这么完了,事实上卫星已经进入了危险轨道,使用寿命大打折扣,而这个卫星光是模板费就砸了1.5亿美金。
因此,国际卫星组织不可能为了这么贵的卫星就这么放弃,因此它们开始考虑是重新发射一枚新卫星还是抢修故障的这个卫星。
原则上来说,重新发射一颗新卫星确实会更加简单省事一些,但是考虑到成本问题,再重新研制一颗新的通信卫星六号,那就意味着他们要再投入1.5亿美金。
相反,如果让太空飞机进行抢修的话,只需要不到1亿美金的成本就能搞定,更何况抢修这一任务对航天员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卫星通过太空了,但是在当时,美国的卫星并不具备降落和再次起飞的能力,所以想要进行太空抢修是不可能的。
而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后来美国组织了许多宇航员探索太空,慢慢的人类的探索趋势也逐渐
明显起来。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进行太空抢修的研究以及积累了很多关于太空抢修的经验之后,终于进行了几次太空抢修的实验,当这些实验结果都通过后,这项技术也算是初具雏形。
接下来就是研究怎样使用相对简单的工具来进行太空抢修,因为如果太空抢修的任务太过复杂,而美国的太空飞机能力有限,如此一来就非常考验航天员的身体素质了。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的太空飞机奋进号首次升空,这使得美国在太空抢修的道路上再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过这一次的太空抢修任务更为艰巨。
在这次任务中,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们需要抓住一颗行驶在400公里的卫星,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我国,我们也不是没有成功进行太空抢修过,实际上就在1981年,我国中途岛号航天飞机首次升空,单纯从升空的技术和资金来说,美国是肯定比不上我们我国的。
但是美国的太空飞机实际上有更多的功能,它可以作为航天宇航员进行太空抢修,后来就出了“奋进号”和“挑战者”号等多艘太空飞机,可以进行太空抢修任务。
不仅如此,我们我国的升空航天飞机在吨位上也是要比美国的大的许多,这使得太空飞机在进行太空任务时对宇航员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1984年,一名叫伊索兹的太空人在挑战奋进号飞船抢修通信卫星任务时,意外的摔下了太空飞船,不幸丧命。
他是太空飞船上最年轻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去世的太空人,年仅36岁的他死时孑然一身,这件事情也震惊了全世界,美国国内的对于太空飞船的热情也逐渐降温。
而在同年,我国的遥感卫星也正式投入使用,太空这个领域的地位也变得非常重要,美国越来越不重视太空方面的研究。
只不过随着通信卫星六号出现故障,美国国内终于开始重视太空这块的研究了。
但是钱德拉号太空望远镜的部件有很多,奋进号的机械臂只有15米,但钱德拉号太空望远镜的各部件离飞船有55米的高度,这导致机械臂无法进行抓取。
后来专家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终于想到了最后的办法,可以使用太空飞船的机械臂跟着钱德拉号一起绕地球飞行,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
而在这个速度下就算是没有任何东西牵引,航天飞船上的摩擦力也会逐渐阻碍速度的提高,最终停在地球的地面上。
机械臂要想拉着钱德拉号绕地球飞行,首先就要解决重力问题,所以专家们就让机械臂将钱德拉号的船舱捞起来,起飞的那一刻,从太空飞船上掉下的一个按钮,也让钱德拉号航天飞船上的太空舱失联。
这一个按钮看似十分的微小,但实则很重要,它需要配合钱德拉号进行轨道飞行,当时就是靠着这个按钮,美国才能成功的将钱德拉号送上太空,而在静止状态下的钱德拉号上的这个按钮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抢修太空这一项技术不仅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已经掌握,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未来将会有新的更先进的抢修太空的技术诞生。
虽然是在太空飞船上,但是他们三人每天都要进行十几个小时的繁重工作,而他们睡眠的时间只有六七个小时。
想要成功抓到奈米迪卫星,需要日夜兼程的训练,而这几个宇航员训练的内容正是抓住奈米迪卫星的练习。
抓卫星的过程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抓不到,但是如果抓不到的话,奈米迪卫星又会跑到别的轨道上,你的飞船就需要再次进行轨道追逐。
如此一来,不仅是很耗费火箭燃油还会浪费很多时间,这是不允许的,而且进入奈米迪轨道的机会也是比较少的。
因此,为了保证任务的成功,宇航员们需要完成数百次的抓卫星动作,才能将此次任务的成功率提高到80%,但是在经历了七次抓卫星动作后,却依旧不能将卫星控制住。
时间就这样在一点一点的流逝,而奈米迪卫星依旧在高速的进行着前行,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如果再不赶紧的话,就要错过抓卫星的时间,但是除了抓卫星还有很多的工作没有做。
因此,面对抓卫星的工作,宇航长官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机械臂,但是怎么让机械臂控制住卫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于是宇航员长官就让飞船上的宇航员进行控制,但是机械臂的动力很小,但是卫星的体积又大,宇航员们一边控制机械臂,一边向机械臂施加力,这样卫星才能被控制住。
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成功的将卫星控制住,并且对卫星进行了修复,最终将卫星送回正确的轨道,而在这次行动途中却发生了一件事情。
当时,奈米迪卫星的轨道是在400公里处,这也是宇航员们能工作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他们就只能呆在舱外太空了。
直到宇航舱失联的那一刻,太空飞船上的成员才反应过来,这是一场大火,舱外的宇航员们都已经死掉了,这也意味着他们三人要孤军奋战了。
但是面对这次灾难,他们却在太空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是正是有了这些宇航员的牺牲,美国的技术才会有所提高。
宇航员们牺牲的同时也意味着联盟号的消失,但是这对于人类来说,又有着什么了不起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太空的探索也将深入的进行,太空抢修技术也将不断完善,这是人类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