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遭家长举报:如何平衡游戏内容与孩子成长?

发表时间: 2024-09-10 16:22

有的“禁止”,或许也让孩子折损了真正成长的机会

大圣逃得出五指山,却可能逃不过一些家长打着“为了孩子”旗号的道德审视。

近日有消息称,引发轰动的《黑神话:悟空》成为了部分家长的“眼中钉”,有家长抵制并举报该游戏,给出的理由包括“其中充满了血腥暴力的画面,容易误导孩子”“游戏做得再好,也是害了孩子”“孩子自制力弱,沉迷于游戏容易毁一生”等。

对此,有网友回怼,“这游戏18+,未成年人接触不到”。由此反观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担心,究竟是自我的投射,还是教育失能后的迁怒?

不过,从教育观的角度,则为看待此事开辟了一个新空间。从举报动画、电影、游戏,到“直播带偏孩子”“烟卡、臭水带坏孩子”,再到每逢暑假引发担忧的“手机毁了孩子”,家长的确不容易,忧心忡忡似乎是某种常态。

但不难发现,忧心忡忡背后是一种庇护式的爱,“带坏”“带偏”“毁了”的恐惧背后,是一种对立化的“真空”教育观,像抽真空过程一样,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我认为对他们不好”的东西以“为了孩子”的名义,以外力除去,让孩子在无形的保护膜下成长。这种爱与教育,或许才是该忧心忡忡的,毕竟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就可能滑向另一边。

游戏、动漫、小说中的凶杀情节,频频引发热议的烟卡,以及所谓影响大脑、视力、身心健康的直播与短视频,都可以成为大人口中“对孩子不好”的事物。但“真空”只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环境,一遇到问题或受到引导,就匆忙“禁止”,那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禁止的东西可太多了,有的“禁止”,或许也让孩子折损了真正成长的机会。

的确,孩子的自制力、心理承受能力不如成人,也正因如此,才需要在教育与实践中潜移默化、慢慢培养——反之,粗暴简单的做法会让人疑惑:这究竟是对孩子成长负责,还是不负责?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倘若真正相信读书的力量,就不用如此担心,通过读书,孩子们“备真善美之三德”,能批判地看待通俗流行文化,去粗取精。

反而要警惕,狭隘的价值论会带坏孩子。比如,认为“直播带坏孩子”“封禁游戏”的一个立论是,直播无用、打游戏不能创造价值,这背后带出了专横的一元价值观。没有看到不同职业涵盖的社会价值,观念没有跟上多元社会的步伐。

当然,必须承认,近年来影视、直播、自媒体领域也曾出现问题,如虚假信息、审丑、网络暴力、低俗等,一些负面案例,也容易让人成为坚定的反对者。但冷静下来,还是要认识到,我们对于新兴事物的认识需要时间,也需要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本质,比如直播、自媒体的问题,要交给管理与规则。

“真空”里长大的孩子,当需要独立面对世界之时,可能会对正常世界“过敏”,或者因为失去“脱敏”的过程而走到反面,比如一些学生沉迷于游戏,或对社会无所适从的并不罕见。

要让孩子茁壮成长,既需要有关部门对一些乱象及时治理,也需要部分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有些事是不应该也不可能一禁了之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正确、全面、客观地去认识它,将忧心忡忡转化为宝贵的成长机会。

作者 陈自强/南京师范大学(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栏目立场)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