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位居中国超市百强榜第二位的永辉,是国内生鲜超市领域的佼佼者,也曾被市场视作前景最为广阔的连锁商超之一。
2020年,年度营收额度一举突破930亿元大关,门店规模浩浩荡荡地迈入千店时代。
然而时过境迁,自 2021 年起,永辉超市却陷入了困境。
从经营数据来看,其营收呈现出三连跌态势,过去三年累计亏损数额竟然接近 90 亿元之巨,曾经引以为傲的门店扩张也戛然而止,反而陷入了汹涌的闭店潮。
相关公告
截至目前,其全国门店总数已从辉煌顶点的 1400 多家急剧萎缩至不足 800 家,经营状况堪忧。
为了扭转这一颓势,今年 5 月,永辉超市毅然踏上了求变之路,师从业绩蒸蒸日上的胖东来,开启了门店的调整改造之旅。
在胖东来的悉心指导下,永辉超市对旗下门店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包括精心重新规划商品结构,毫不留情地去除供应链中的冗余中间环节,全力提升购物体验等等。
经过此番调改,在郑州、北京以及深圳等地的几家永辉门店重装开业后,客流量和销售额都犹如火箭般蹿升,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新高。
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有这些看似喜人的成绩,永辉超市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却依然显示处于亏损状态。业内行家分析指出,开业阶段的火爆业绩往往只是昙花一现,难以代表长期的平均营业额水平。
第三季度净收益
当开业的热度逐渐消退,随着调改门店数量的持续增加,如何巧妙地平衡成本与经营利润,已然成为横亘在永辉超市面前的一道关键难题,这也充分表明永辉超市目前仍处于转型的艰难摸索阶段。
深入探究永辉超市当下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供应链改革难度超乎想象。
永辉超市作为一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的连锁巨头,在 29 个省份的 400 多个城市中开设了大约 800 多家门店,业务版图广袤无垠。而胖东来则是深耕河南的区域品牌,其 10 多家门店紧紧扎根于许昌和新乡这两个地方。
胖东来凭借区域化经营在当地游刃有余,但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的复制却困难重重。
商品的跨区域调配流通、全国性的仓储精细管理以及与各地经销商的复杂合作等诸多问题,都使得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而且胖东来自身缺乏全国性扩张的经验,对于永辉超市这样门店遍布全国的庞然大物,在供应链难题上难以提供全面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是团队管理挑战重重。
胖东来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高福利策略打造出了一支服务精良的团队,其核心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通过提供诸如高额工资、充裕的带薪休假等优厚福利,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但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地域和人文特性,难以简单地在永辉超市进行复制。永辉超市的门店散落于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差异巨大,要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统一实施胖东来式的团队管理模式,谈何容易。
三是调改成本的急剧上升给永辉超市带来了沉重的资金压力。
自2021年以来,永辉超市的整体营收就如同高台跳水般持续下滑,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尽管调改后的门店在短期内呈现出客流量和销售额的显著增长,但这背后是成本的大幅攀升。
一方面,员工工资的大幅提高以及人员数量的增加,使得人力成本大幅上扬;
另一方面,采购模式的转变导致进场费收入锐减,而新的利润增长点尚未完全成熟,这使得永辉超市在资金周转上愈发捉襟见肘,毛利率也受到严重影响。在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的严峻形势下,永辉超市能否承受住这一系列的压力,成功实现转型,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你是否去过调改后的永辉超市?线下购物时又有哪些难忘的服务细节呢?
文本内容源自@声动早咖啡的音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