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芯片严重依赖进口:如何应对挑战?

发表时间: 2024-12-04 08:46

国产电动汽车拿下全球66%市场,但90%芯片仍依赖进口,这可能让很多人很震惊。

虽然近年来国产汽车芯片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但在车规级MCU碳化硅功率器件、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等方面,仍大部分依赖于进口。

比如在车规级MCU市场,主要被英飞凌NXPMicrochip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等国外头部厂商所占据。虽然国内也有比亚迪兆易创新国民技术、小华半导体、云途半导体等国产车规级MCU厂商,但是整体市场份额依然有限。

财联社的消息,中国车载芯片9成靠进口,这可能是残酷的现实。这条消息客观发布至少有四个现实意义:

1、大家更冷静。在美国进一步打压中国芯片制造的时候,告诉大家现实,只会激起中国人不服输的精神,比采取安慰式“我们最强”更有驱动力,全社会也更有紧迫感。

2、大家看问题更客观。那些不重视芯片研制的“旁观者”或者“侥幸论”者会面对很多社会压力。没有技术支撑,单靠成本优势注定走不远。社会大众知道真相,那些盲目的喝彩声会少一些,渴盼企业加紧科研自主的社会舆论会多一些。

3、社会舆论会更正面,以手机芯片为例,华为芯片很多厂商不敢使用,华为鸿蒙系统很多友商也是做壁上观,经常采取三不政策:不表态,不适配,不使用。

支持国产,应该是所有企业责无旁贷的义务,在“小院高墙”的当下,成本利润先放一放,使用国产应该是首选,而不是无路可走,才选择国产。

4、社会投资方向更明确。我们芯片制造的市场空间有很大,蛋糕这么多,足以吸引更多企业去布局,在有技术和资金的企业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美国商务部公布新一轮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后,面对美国重压,大家并没有妥协,而是抗争。

中国汽车、半导体、互联网三大协会共同发声,实际就是表明态度,一心指望购买外国芯片道路已经到了“此路不通”的阶段。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体系重塑,早已使供应链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大家不再有侥幸心理,认为外国不会真心封锁我们的人,终于认清现实。

如果不是《财联社》告诉我们残酷现实,大家还没有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和紧迫性,依然每天给大家灌输“我们最强”的迷魂汤,大家就很难理解国家对美国禁止出口部分稀有金属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的重要意义,还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对美国让步,不应当“睚眦必报”让矛盾升级。

有人在网上批评《财联社》告诉我们90%车载芯片来自进口是“服软了”,显然是听“我们最强”的论调听习惯了,已经被蒙蔽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