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DIY NAS系统日益热门,受众多用户青睐。因生活和工作中数据量激增,传统存储方式难满足需求,而DIY NAS系统优势明显,在数据存储、共享方面意义重大。
生活中,它可作家庭数据中心,集中存储照片、视频等资料并方便分享,家庭成员用多种设备均可轻松访问。工作场景下,对小团队或自由职业者来说,它能实时备份文件,避免数据丢失,其同步功能还让团队成员在不同设备上无缝访问最新文件,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团队协作。
DIY NAS系统凭借灵活性和高效性,在数据管理领域地位愈发重要,所以越来越多人选择它。
对于刚接触 NAS 的新手来说,黑群晖系统是一个不错的入门选择。它有着显著的易用性优势,比如只要进行简单的 “洗白” 操作,就能获得非常便捷的外网访问方式,让你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能轻松访问到 NAS 中的数据。而且其功能十分全面,无论是文件存储、共享,还是搭建一些常见的应用服务,像百度网盘(NAS SVIP 比直接买 SVIP 便宜)、迅雷(无广告)、Qbit、NoteStation(笔记工具)等,都能轻松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使用者的学习成本,能让你花较少的时间就获得类似白群晖的大部分功能,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
不过,黑群晖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它原本是设计运行在群晖的硬件之上的,所以在硬件兼容性方面会有一些限制,例如无法读取 sas 硬盘的 smart 信息和温度信息,导致难以对存储池的状态进行准确判断。同时,其 ssd 读写缓存也存在一定问题,使用中自动回写的机制不够智能,常常会出现 ssd 缓存盘中的数据已满的情况,而基于 ssd 的技术特性,在满盘状态下对其进行写入操作会极大地消耗 ssd 的使用寿命,因此使用黑群晖系统时通常不建议使用 ssd 缓存,当然,它也可以使用内存的剩余容量作为缓存来满足大部分使用场景。另外,相对一些开源系统而言,黑群晖对于万兆及以上网络的支持也稍显逊色。
总体来讲,如果你是刚踏入 NAS 领域的新手,想快速熟悉 NAS 的基本使用方法,黑群晖系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入门之选,一些小的兼容性问题在日常使用中并不会对大多数用户造成太大影响。
FreeNAS(现已改名为 Truenas)是一款备受关注的 NAS 系统,它有着诸多令人瞩目的优势。首先,它集成了 Sun 公司的 ZFS 文件系统,ZFS 拥有众多文件管理方面的特性,非常适合管理那些有大量可扩展数据的系统,例如可以利用快照功能保障数据安全,即便文件被加密了,仍然能够通过快照功能返回加密之前的状态,这为数据的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且,FreeNAS 还支持将引导盘备份到多个存储介质中,互为镜像,如此一来,即使其中一个引导盘损坏了,也依然可以不做任何修复就能正常开机,不会导致服务中断,这可以说是它的一个 “杀手级” 优势。
然而,FreeNAS 也并非十全十美,它对硬件有一定的要求,例如需要 ECC 内存来维持 ZFS 文件系统的基本运行,要达到日常可用的状态往往需要较大的内存,如果要安装插件或者启用虚拟机的话,可能还需要更多内存。而且,ZFS 文件系统在存储池扩容的时候一般需要添加和原存储池相同数量的硬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扩容的灵活性。此外,过去的 FreeNAS 基于 FreeBSD 内核,原生不支持 docker,这意味着安装应用会比较麻烦,硬件兼容性也相对较差,很多硬件缺少对于 FreeBSD 的驱动,不过现在其 Linux 内核版本的 Truenas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软件兼容和硬件驱动方面的部分问题。
总的来说,FreeNAS(Truenas)系统适合那些对数据安全及系统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且具备一定硬件基础以及技术能力,愿意花费一些精力去进行配置和维护的用户使用。
Open Media Vault(简称 OMV)系统是一个基于 Debian 的 NAS 操作系统,有着许多突出的优点。它是免费且开源的,基于 Debian Linux 发行版,继承了 Debian 的稳定性以及广泛的软件生态支持优势,具备很好的兼容性,能适配多种硬件设备,甚至可以安装在树莓派等 arm 平台设备中,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硬件选择的灵活性。OMV 还支持原生 Docker,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应用的容器化部署,并且能够借助第三方软件(如 MergerFS)组存储池,实现磁盘冗余备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它采用了 Web GUI,让用户通过浏览器就能完成所有的配置操作,无需接触复杂的命令行,操作界面相对友好,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但 OMV 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引导盘没有冗余设计,一旦引导盘出现损坏,就需要进行修复才能恢复使用,而且这个过程还存在丢失系统设置的风险。另外,它在国内属于比较小众的系统,相关的教程资源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能更多地需要依靠自己去摸索解决,对用户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要求。
总体而言,OMV 系统适合那些已经有了一定的 NAS 使用经验,渴望进阶折腾,想要通过各种插件和 Docker 来实现更多个性化功能,挖掘 NAS 更多潜力的用户。
Windows Server 系统(以 2019 数据中心版为例)作为一款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其优势在于基于 Windows 庞大的软件生态,有着大量的应用程序可供选择,无论是办公软件、专业工具还是娱乐软件等,都能轻松找到对应的 Windows 版本,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各种拓展应用。而且对于熟悉 Windows 系统的用户来说,上手会相对容易一些,能更快地适应其操作方式。
不过,Windows Server 系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的管理界面功能相对分散,不像一些专门的 NAS 系统那样将各种功能集中整合在一个简洁明了的界面中,这使得用户在进行系统配置和管理时,可能需要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来回切换,操作流程相对复杂一些。同时,关于 Windows Server 系统的教程资源也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其在 NAS 应用方面的详细教程不多,这对于新手小白来说不太友好,需要用户自身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学习探索精神才能更好地驾驭它。
综上所述,Windows Server 系统更适合那些熟悉 Windows 系统,并且有一定技术能力,希望利用 Windows 丰富的软件资源来打造符合自己特定需求的 NAS 功能的用户去尝试使用。
OMV 系统是一款基于 Linux 开源的网络附加存储(NAS)解决方案,旨在为小型组织和个人用户构建和维护私有云存储环境降低技术门槛。它支持多种文件服务协议,像 SMB/CIFS、NFS、FTP、DAAP、HTTP/HTTPS 等,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文件共享需求。其备份与同步功能也很强大,集成了 Rsync,可以定时备份数据,并方便地与其他设备进行同步操作,确保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安全性。
在功能扩展方面,OMV 内置了插件系统,扩展性极强,目前已有超过 50 个官方和社区开发的插件,涵盖监控、虚拟化、邮件服务器等诸多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启用或禁用特定的插件,打造个性化的 NAS 功能。而且,它采用直观的 Web 界面,使得整个系统的设置和管理变得简单易懂,即使是没有深厚技术背景的用户,也能较为轻松地进行操作。
当然,如同其他系统一样,OMV 也并非毫无缺点,比如在面对一些复杂的企业级应用场景时,可能其功能的深度和专业性相对部分商业 NAS 系统会稍显不足,但对于家庭用户和小型办公环境来说,它的功能已经足以应对日常的数据存储、共享以及简单的服务搭建等需求了。
unRAID 是一款基于 Slackware 这个 Linux 发行版的 NAS 系统,有着独特的存储管理方式,它不像传统的 RAID 那样配置,而是采用一种 “无阵列” 的方式,允许用户独立添加或删除硬盘,各个硬盘的数据相对独立存储,某块硬盘的数据丢失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磁盘的数据,同时又能通过奇偶校验盘的设置(最多支持 2 块磁盘作为校验盘,可实现类似于 RAID5/6 的冗余模式)来保证数据安全,例如在极端情况下,即使存储序列内有两块硬盘损坏,也能确保数据不会丢失,这种方式在灵活性和数据保护方面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它的虚拟化技术以及硬件直通功能也十分亮眼,可以在此基础上虚拟化安装各个操作系统以及充分利用硬件接口,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搭建多样化的应用环境。并且,unRAID 系统支持硬盘无访问自动休眠,能有效节省电力,尤其适用于那些有多块硬盘但并非时刻都有访问需求的家用阵列场景,起到节能、降噪的效果。在扩容方面也比较方便,只要往阵列中继续添加磁盘即可,唯一的限制就是新添加的硬盘容量不能大于校验盘大小,如果新加入的盘容量大于校验盘则需要先将校验盘替换成该硬盘,然后将原来的校验盘作为新盘加入来增大阵列容量。
不过,unRAID 系统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它是需要授权的,并且费用根据硬盘数量有所不同,从最低 59 美元(6 块硬盘)到 89 美元(12 块硬盘),再到 129 美元(无限硬盘)不等。而且系统配置在重启后可能丢失,其基于一个非主流的 Linux 发行版,当遇到问题时,排查和解决问题可能会遇到瓶颈,对用户的技术能力和耐心有一定考验。
Proxmox VE 是基于 Debian 的 Linux 系统,虚拟机内核为 KVM,有着良好的硬件兼容性,这使得它可以适配众多不同的硬件设备,为用户在硬件选择上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它算不上是一个纯粹的 NAS 系统,但可以将其作为物理机的操作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安装如 OpenMediaVault 这样专门为 NAS 而设计的系统,从而构建出功能强大且灵活的 NAS 应用环境。
Proxmox VE 具备强大的虚拟化功能,支持创建和管理多个虚拟机,方便用户在同一台物理机上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无论是用于测试、开发还是部署不同的应用服务都非常便捷。同时,它还提供了直观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对存储、虚拟机以及各种应用进行管理,即便对于服务器管理不太熟悉的用户来说,也能相对快速地上手操作。
然而,Proxmox VE 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或者 NAS 初学者而言,可能在学习成本上有一定要求,因为要充分发挥其功能,需要用户对 Linux 系统、虚拟机以及网络配置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而且相关的中文教程资源相对部分其他 NAS 系统可能没那么丰富,遇到问题时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查找解决办法。
在选择DIY NAS系统时,预算是重要考量因素。不同价格区间有不同方案,各有性价比特点,下面分析以便大家依预算选契合自身需求的系统。
预算极少时,可路由器USB挂移动硬盘,这是最便宜入门方案。多数路由器有USB3.0接口,配置渐高且接口做了屏蔽,硬盘速度能达50MB/s以上。不过挂硬盘最好用原厂系统,OP挂载不建议小白用。此方式伤硬盘且USB接口挂载稳定性欠佳。
预算100元左右,可考虑支持SATA硬盘(多为2.5寸)的瘦客户机,用淘汰硬盘搭配U盘能组黑群晖NAS,但瘦客户机CPU性能一般,建议只用黑群晖系统。
这些都收拾标准方案,大家按实际预算,综合考虑各方案优缺点来选适合自己的DIY NAS系统。
DIY NAS系统的性能表现影响使用体验,读写速度、可扩展性、稳定性等性能需求因人而异,下面按不同性能要求推荐硬件和系统搭配。
对读写速度要求高,如视频剪辑工作者需频繁读写大容量视频素材,硬件可选支持高速接口主板与强劲CPU,像英特尔酷睿i5、i7等搭配支持PCIe4.0主板提升SSD读写速度。文件系统方面,ZFS文件系统读写性能好,FreeNAS(Truenas)集成的ZFS系统还能用快照功能保障数据安全。
可扩展性受关注,unRAID系统采用“无阵列”存储管理方式,允许独立增减硬盘,各硬盘数据独立,可通过奇偶校验盘保证数据安全,后期扩容添加磁盘即可,但新盘容量不能大于校验盘,否则需先替换再扩容。
稳定性要求高时,Truenas的Core分支不错,沿用FreeBSD内核,稳定性强。群晖正版系统稳定性也有保障,黑群晖虽有小问题,但对普通家庭用户基本能满足稳定需求。
系统选择的关键之处,还是需要明确最看重的性能点,针对性挑选硬件与系统组合,打造符合期望的DIY NAS系统。
不同用户对技术操作熟悉程度不同,选择DIY NAS系统时,使用便捷性是着重考虑因素。
小白用户建议选易用性好、教程多的方案,如黑群晖系统,“洗白”后外网访问便捷,功能全面,能实现多应用服务,降低学习成本,满足日常基本需求。Windows Server系统基于Windows软件生态,上手相对容易,但管理界面功能分散,操作复杂,教程资源少,需用户有学习探索精神。
有技术基础、愿意折腾的用户可考虑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的系统,像Open Media Vault(OMV)系统,免费开源,兼容性好,支持原生Docker、存储池组建等,采用Web GUI,有技术能力的用户可挖掘更多功能。Proxmox VE不算纯粹NAS系统,可构建强大灵活的NAS应用环境,虚拟化功能强,但学习成本高,中文教程少。
系统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技术水平和是否愿折腾等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DIY NAS系统方案。
DIY NAS 系统的搭建是一个充满乐趣与挑战的过程,每一种系统都有着它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希望各位读者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论了解的层面,而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去尝试搭建适合自己的 DIY NAS 系统。
也许在刚开始搭建的时候,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系统安装出现故障、网络配置不通畅或者硬件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等等,但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积累过程。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向有经验的网友请教等方式,不断地去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优化自己的 NAS 系统。
当你成功搭建起属于自己的 DIY NAS 系统后,你就能享受到它带来的数据存储管理乐趣了。可以方便地存储和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珍贵照片、视频,也能让工作中的文件管理变得更加高效有序。所以,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去探索 DIY NAS 系统的精彩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