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广州正在召开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参会的一家宁波企业,带来了一项我们天天接触但又不一般技术产品。
媒体展示中,一张薄如蝉翼的膜,用圆珠笔等尖锐物拉扯到极限,也没有被刺穿。一张薄膜,如何做到如此强的拉伸性?更重要的是,这么强的拉伸性有什么用?
说缠绕膜,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过说起物流运输中包装和固定货物的那层薄膜,多数人又都不陌生。
这层膜又叫拉伸膜,广义上可理解为一种包装材料。不光在物流领域,保鲜或者某些商品的防护上,也都被广泛应用。
宁波这家企业带来的产品,之所以不会被尖锐物体刺穿,就是因为其中运用了不同的技术。
这张膜在不折叠的单层状态下,只有8微米厚,就是说用手指捻都感觉不到它的厚度。这是什么概念呢?一根头发把它劈开成两半,那张膜的厚度只有一半。
肉眼看不见的厚度,但放在显微镜下,会发现它是由纳米层级的更薄的膜构成的,一共有56层纳米级的厚度。
这种高性能的缠绕膜,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更强的拉伸性。一般的薄膜,基本上随手一扯就断,就是由于柔韧性不够好,再加上膜要尽可能薄,就导致拉伸强度不够。
高性能的缠绕膜,则从技术源头解决了这一问题。生产出来的膜不但更薄,但韧性和强度却不低。
根据企业的介绍,这一技术目前在国内同行业内,各项指标都在前列。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各项性能高出了1.5倍还多。
目前像这种产品,企业的设备一分钟就能生产1050米。除了该产品外,其他类型的缠绕膜生产,同样研发出了新技术和新设备。
像7层流延膜的生产线,一分钟就能生产800米的产品。企业研发的多套生产线,在国内都属于首次突破,技术上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除了韧性好,拉伸强度高了之外,新技术还大大节省了原料。以往同样是一公斤原材料,生产产品只有100米,而且强度还一般。
现在一公斤的原材料,生产的产品长度多了一倍,拉伸强度和各方面的性能,还进一步优化增强了。这样一来,企业的产品自然就更具有竞争力。
技术上的创新,让这家企业拥有了30多项发明专利。同样,也让企业在行业内拥有了更大的话事权。行业中有5项标准,企业主导并参与了制订。
在产量上,宁波这家企业,一年光是生产高性能的缠绕膜,其总长度能达到惊人的50亿米,不过产品加在一起的总重量仅有3万吨。
产品性能加强,不单单在国内有市场,更是销往了海外30多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属于后来者。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缠绕膜市场,我们的技术和市场都取得巨大的优势和进步。
整个缠绕膜市场,全球产值总规模,去年已高达150亿美元。市场的预计是,到2028年将增长到240亿美元。
我国是生产和出口缠绕膜的大国,2020年的年出口量就达到了53万吨,出口产值达到了6.85亿美元。而相比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还是很晚的。
上世纪90年代,缠绕膜的产品乃至技术,才从西方传入国内。此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我们经济整体发展较弱,没有巨大的商品和货物流通,所以对缠绕膜几乎没有需求。
9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迅猛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国内商品流通,还是对外贸易,由于包装等因素,对缠绕膜的需求由此便多了起来。
刚传入国内的时候,只在东南沿海的福建和浙江两省内,有少量的企业在试着生产制造。
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为何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家宁波企业,可以在该领域取得长足发展。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他们那边起步发展较早。
不过,早期我们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生产设备,所以从国外引进的同类产品,基本上都是全套的。
也有资料显示,当时国内还没有企业真正进行生产。一直到1997年,江苏一家塑料制品企业,才从海外引进设备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
规模化生产还未真正起步,国内市场需求也很低,整个市场的年需求量连2万吨都不到。
对企业来说,大规模铺开生产并不现实。每年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了广东和上海两地,而且用户主要还是外资企业。
进入21世纪,随着需求的逐步扩大,整个市场也才起步了。但还是因为受限于技术,国内每年一半的需求量,主要从澳大利亚和意大利进口。
直到2005年前后,国内的生产企业才开始迅速增加。资料显示,当年一次性只需投资5万多元,就能开启生产。除了国内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外,香港包括国外马来西亚等国的企业,也都纷纷进入我国设厂生产缠绕膜。
就这样,年生产量从最初2万吨,增加到了14万吨左右。彼时国内的生产企业,共有100多家。除了缠绕膜,围绕该领域的一些周边企业也开始起步发展。
像专门生产缠绕包装机的企业,国内的数量也很快发展到了30多家。在企业和市场扩展的同时,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最早缠绕膜的平均厚度为23微米,随后又逐步下降到了17乃至15微米,而今宁波的企业已经达到了8微米。而在生产速度方面,早期一分钟的产量只有约500米,现在的产量则提升了一倍。
下一步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呢?
首先看企业的发展,国内缠绕膜企业,目前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从山东一直到广东,沿海几个省份都有企业分布,总规模在150家左右。
其中,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大企业较少,多数企业年产量在1万吨以下。能规模化生产的厂商,总量加起来不到10家。
在市场分布区域和需求上来看,九成以上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不过近年来随着物流产业在国内蓬勃发展,缠绕膜大规模的需求,也不仅限于中东部省份了。
有意思的是,除了经济因素外,缠绕膜的需求跟天气也有很大关系。像沿海和南方地区,由于天气潮湿且多雨,企业要防止商品受潮,所以都会使用到大量的缠绕膜。
而这种情况的背后,又正好跟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区域相重叠。这种趋势,未来会随着物流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扩展,而产生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此外在物流领域,围绕缠绕膜的使用过程,通常也会搭配托盘来包装商品。因此塑料托盘的生产,就成了围绕缠绕膜的重要周边产品。
目前大量的塑料托盘,都是由上海等地的企业生产的,当地聚集了大量的重点企业。
在物流行业,通常需要用到托盘的商品,大都也需要缠绕膜来包装和固定。两者配合使用,在运输过程中能防损和防雨。
最后,再来看缠绕膜在技术上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缠绕膜主要是聚乙烯等材料在生产,由于政策上的环保趋势,再加上人们渐渐倾向于绿色包装,下一步在技术层面,可降解的材料,甚至能循环利用的产品,将会一步步成为主流。
开头提到的增加缠绕膜的拉伸强度,这是从材料领域提升了缠绕膜的力学能力,可以满足很多特殊商品的包装需求。因此这一技术在未来,同样有着很大的发展。
还有一点,市场对智能包装的预期性会渐渐增大。有些商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环境等变化。
如果缠绕膜上应用了智能技术,则可以实时对商品展开监控。具体到商品类型上,未来融入了智能技术的缠绕膜,将会更集中应用在食品饮料等领域。
目前,我国的缠绕膜主要出口到了欧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国家。越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区域,需求量都在迅猛发展。
因此说未来的整个市场规模还会增加,比如亚洲的其他地区,以及整个非洲地区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只要持续增长,势必就会带动物流乃至包装材料的发展。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国过去经济的发展特色,尤其是物流领域的发展,很大可能也会出现别的发展中国家。
只要这一趋势没有发生改变,我们的产品在未来,就会拥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未来整体的市场需求,依然会处在稳定增长的阶段。
从材料上来看,缠绕膜最早使用的是聚氯乙烯,因为在性能上综合优势不强,所以在此后的不断发展中,才逐渐改为了聚乙烯。
材料在变化,背后又代表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在该领域虽然晚西方至少20年,但今天在整个行业内部却发展成了翘楚。
这种巨大变化的背后,正是企业不断在技术领域创新的结果。尤其我国现在注重和聚焦新质发展力,这对推动企业研究和发展新技术将更有益。
信息来源:
《宁波这张“穿不破”的薄膜被央视点赞》 宁波日报 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