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行业乱象:低俗表演难以忍,监管必须“长牙齿”!
最近,甘肃11名网络主播因为低俗露骨表演被约谈的消息,让人感叹:某些直播间的下限还能不能再低一点?穿得比布料还少,语言比段子还黄,这样的表演真是能让人“大开眼界”。问题是,这种低俗内容,不只是污染了屏幕,更是搅浑了整个网络生态。约谈背后,是监管部门的雷霆出手,但背后还有更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为什么这些主播宁愿以低俗为代价,也要搏一把流量?原因其实很简单:钱。直播带货、打赏打钱,背后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流量经济链”。穿得少、说得暧昧,确实能吸引一部分猎奇用户,热度一高,平台算法就“友好”推荐,收益自然水涨船高。
可这样的表演,终究是拿自己的信誉、甚至法律风险在换钱。你赚的是一时打赏,却丢了长久口碑,更别提法律责任可能随时降临。这种短视的逐利行为,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当然,主播搞低俗,也离不开一些直播平台的默许甚至纵容。一些平台表面上喊着“抵制低俗”“健康内容”,背地里却用流量规则助推这些低质量表演。毕竟,平台赚的是流量的钱,只要有看客,广告费和充值抽成就停不下来。
更可怕的是,有些平台对内容审核形同虚设,甚至用模糊规则打擦边球。一些“黄播”“低俗秀”在监管打击下换了马甲继续生存,主播的行为恶劣,平台的责任也不能忽略。
甘肃这次的约谈行动,可以说是监管的一次“正面刚”。这一拳砸在了主播身上,也震慑了平台和其他跃跃欲试的从业者。但我们也得承认,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网络直播行业的整顿,绝不是靠几次约谈就能完成的。
首先,监管需要更完善、更强有力的手段。实时监控+平台责任追究+用户举报激励机制,三管齐下才能把低俗内容的苗头掐死。其次,法律法规也要更明确,直播内容的底线在哪,红线怎么划,都需要统一的行业规范。最重要的,是让平台为内容承担主体责任。如果平台敢纵容,处罚就得让它“肉疼”,甚至付出关停的代价。
除了监管,从业者也该有点自省:直播行业是个新兴的职业,不代表是个毫无底线的捞偏门。真正有才华、有内容、有创意的主播,同样能吸引关注,靠质量吃饭才是正道。否则,眼前赚点小钱,最终被平台封杀、甚至面临法律追究,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饭碗”。
直播平台本可以是内容创作者展示才华、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好工具。但当它沦为低俗表演的温床时,受伤的除了行业形象,更是整个网络文化的公信力。我们不缺热闹,但缺的是有深度、有底线、有价值的传播内容。
最后问一句:当直播行业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当低俗成为“赚钱捷径”,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行业发展的路?对此你怎么看?快来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