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成长:引领学校系统的革新之路

发表时间: 2024-05-15 08:40

■以高质量办学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本期关注:走进新优质学校系列报道④

上海市中远实验学校地处上海市环线内最大的社区中远两湾城,学校创办于2002年,原属央企中远集团投资举办的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2008年转为公办学校,目前就读学生近2000名。一所学校,如何拥有师生情智相生所带来的喜悦和美的生命状态?这个追问源于学校在体制转换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一是转制带来了师资队伍的较大调整,教师离任、新进频繁,教师素养亟待提升;二是学生学习生活品质有待提升,2012年,学校参加了上海市首期“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显示,虽然学生学业水平达到较高指数,但学业负担较重、学习动力不高,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指数一般,学校育人方式急需变革;三是学校对口超大型社区,学生数量持续大幅增加,社区对学校办学质量高度关注,学校迫切需要回应百姓需求。

面对挑战,上海市实施的“新优质学校”项目深深启发了我。10余年来,我们追随新优质学校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将学生发展置于核心,不断思考办学价值与导向,寻求办学突破,追寻优质教育的生命样态,通过三轮规划推进了学校的系统性变革,以规范扎实、轻负高效、均衡优质的办学成效,构筑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成长为具有“绿色”质量的上海市新优质品牌学校、上海市教委首批宣传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用学校吉祥物设计凝聚共同愿景

让学校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育人价值体系的引领至关重要。学校民转公后,我重新审视了学校原有的办学价值体系,为解决原有价值理念内涵不清晰、价值系统个性不鲜明、价值引领不深入人心等问题,学校发动全体师生和家长,通过共同诠释理念内涵、绘制学子形象等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办学理念和校训的内涵。

我们的设计策略是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目标、办学沿革相关联,并以学校文化标识来体现。学校发起活动,请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文化符号——校园吉祥物的设计,将育人目标用符号体现出来。其间,我们共收到3000余份学子形象投稿,并最终确定了学校的育人形象标识:悦越(小海燕形象),并赋予其“热爱、悦纳,独立、越己”的核心特征。

最有价值的教育渠道就是自我教育,参与育人形象的设计、投票的全过程,学生见证了“悦越”的诞生,更加认可自己“悦越”学子的身份,“跟着悦越养规范”“跟着悦越养习惯”“跟着悦越做公益”……“悦越”向上向善、正能量满满,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好伙伴,“悦越”凝聚的内在精神品质也成为学校师生的精神图腾,指引着学生向着人格健全、学力厚实、身心健康、素养扎实、有个性特长的目标而努力。

就这样,学校办学价值系统在不断思考凝练、设计驱动中逐步完善,形成了学校价值的个性化表达。全体师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将文化的浸润与期待融为一体,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更好地发挥了凝聚人心、指引实践的作用。

统整课程体系丰厚学生素养

课程教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和学生的生命状态。为解决学校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实施重智育、轻素养的状态,学校10余年来推进三大项目,努力让学生成长、让学业“绿色”、让素养提升。

2010—2015年,学校大力推进德育体系统整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以“情感教育、养成教育、自我教育”三位一体为实施方法,以学校所处地域“一像、一碑、一河、一地、一城、一馆、一库”为德育基地,设置六大主题节,每学期基于主题和课程,用读、看、赏、听等多样的活动形式,将德育课程统整在学科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由此,学校构建了跨时空重整合、跨年级成体系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为“悦越”学子成长注入了重要的原动力。以此为核心的“丰碑教育”成为区域知名“一校一品”,在市区进行现场展示。“中远娃”过七大中国节、六大中远节以及八大仪式活动以及跟着“悦越”养规范等特色课程为学生们喜爱。例如,在一次学校艺术节上,全体学生收集了2万个废弃塑料瓶盖,用一个月时间开展跨学校、跨国别的创意制作,呼吁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学校发动全体学生为校内各场所创作儿歌,有180个作品入选,成为学校各场所的规范要求。关注学生的情绪智力培养的重点项目“开发实施校本专题课程,提升中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实践研究”获上海市教科研成果奖。

2015—2020年,学校以“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课程统整建构与实施”项目为突破口,一方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打造以身心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六大素养课程群为核心的“致远”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关注核心知识、关键能力与重要品格在真实情境、问题解决中的迁移与运用,大力推进学科与跨学科综合活动开发实施。

我们遵循“让每一个孩子能选择、让每一门课程能高效、让每一项素养能精进”的原则,推进了课程分层序列、多元统整、“五育”融合和有效实施,形成了学生可选择、素养能精进、实施重高效、“五育”并举的课程实施特征,有效地改变了育人方式,优化了学校课程生态,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学业质量“绿色跨年度”指标显示,在保证高水平学业质量的同时,学业“绿色”质量、学生学习生活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学校“绿色指标”质量改进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分别在上海市教委2016年“绿色指标”新闻发布会、2019年中考改革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全市唯一的义务教育学校代表作交流汇报。

2021年至今,学校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教学改进,要求“目标一体、以学定教、激发自主、教学相长”,关注学校各类教育教学和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素养形成的教学支持和底层逻辑,构建情感、行为、思维“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样态。以此为核心的研究项目“走向深度链接的中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路径研究”在2023年入选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市级项目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

“绿色”发展让学生拥有美的生命状态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体验,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持“让每一个学生在喜悦中获得成功,在夯实基础上得到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围绕学生“自主、胜任、关系”3个方面的成长需求推进办学改进,使得学生在保持高质量外显学业水平的同时,内生的发展原动力得以被呵护滋养。“绿色”发展使得学生学习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热爱、悦纳,独立、越己”的生命追求和生命状态得以彰显。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坚实保障。学校强调“教师即课程”,通过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专业品质、生命品质,助力学生成长。在学校发展中,我们深感教师专业发展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面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如何进一步校本建构,统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二是在有限的时空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路径如何进一步校本设计,保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校变革得以落实?基于这些思考,我们依据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把塑造坚实道德品质、专业品质、生命品质的“情智”教师队伍作为教师专业素养培育目标,通过校本研修的目标进阶,让教师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适切的目标;通过内容进阶,让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全方位培育;通过方式进阶,如通过培训学习、项目实践、课题研究,让教师成为实践主体;通过评价进阶,让每个成长阶段都有适切的评价。如此,进阶式的校本研修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路径,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坚实保障。学校新手教师“微素养”进阶培养、问题导向“微讲坛”进阶师训、课程统整“微项目”进阶研修、教育教学“微课题”进阶研究成为了学校的特色项目,“进阶式校本研修”项目成为上海市暑期校园长培训案例、上海市教科研成果奖案例。

我始终认为,在高质量的学业水平之外,学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美的生命状态。一路走来,在新优质学校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们不断挖掘“悦越”学子培育文化、“致远”课程文化、“质慧”课堂文化、“情智”教师文化,逐步形成了“爱心、知心、匠心、入心、润心”的文化特质,“情智育人 润心致远”也成为了彰显学校个性的办学主张,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学校的成长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进学校系统改进,为学生打造美的生命家园,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上海市中远实验学校校长)

【专家点评】

用学生成长视角凝聚学校发展合力

代蕊华

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高质量发展是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时代要求,其根本是要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海市中远实验学校将学生发展置于学校发展系统的核心,呈现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学校改进需要重点关注的3个方面。

第一,更加关注发展理念。决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学校的发展理念。发展理念能否顺应教育规律,能否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否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能否体现正确、适合、创新的价值导向,这是学校改进的首要和根本。要逐步形成以办学思想观念为统领的学校价值系统,使之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价值、导引教育行动的实践价值、鼓舞愿景认同的激励价值。

第二,持续改进育人方式。达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育人方式的改进。当下,尤其要关注如何在融合的状况下全面育人,真正突破课堂的局限、校园的局限,甚至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将课内外、校内外,以及现实状况和虚拟空间结合在一起深度考虑。在学校改进中,需要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有更多的实践体验、项目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从而达成“五育”并举、统整育人、立德树人的成效。

第三,不断形成系统合力。一方面体现在学校教育需要在规划、课程、教学、队伍建设等各个部分,既精准适切地发现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又呈现内在系统的紧密联系,纵向上基于学生发展层层推进,横向上聚焦学生发展形成系统合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学校治理体系的优化,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从管理走向治理,以人为本,真正实现多方的参与和协调,实现多元治理,这是推进学校系统改进的客观要求,更是新时代下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所需。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15日第5版

作者: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