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某211高校软件工程招生规模达1900人!

发表时间: 2024-09-16 16:28

今天咱们聊一个有趣的话题:某 211 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今年招了 1900 人,比往年多了 400 个,这是什么概念?60 个班,感觉有点儿像在做一个批量化培养程序员的流水线。

看到这个数据,我都愣了,搞得跟赶集似的,瞬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我随便一刷,就看到网友们炸了锅:

“就业市场就是被这种学校毁掉的,每个专业都应该严格控制学位名额。”

“1500 人,搁这儿养猪呢。”

“建议和黑马联培算了,正好黑马培训班也在山西,直接三七分成,狠狠赚学生软工学费大米。”

我觉得网友的吐槽有些还是挺在点子上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

作为一个程序员,我经常会关注我们这个行业的就业情况。1900 人的招生量,确实是个天文数字。大家担心的是啥?

无非就是就业啊。你想想,几年前,大家还觉得软件工程专业是香饽饽,毕业后直接进大厂,年薪二三十万不是梦。但如今情况明显不同了,招的人多了,竞争自然就激烈了。

我记得以前,软件工程专业可不是那么容易上的,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但现在呢?一下子放出这么多毕业生,真不怕市场“消化不良”吗?我有点替这些学生捏把汗。

有人会说:“这么多人进市场,岂不是给本来就内卷的市场再加把火?”确实,现在的程序员市场已经是相当卷了,不少公司在用人方面已经变得更挑剔了。

但是话说回来,技术岗位虽然竞争激烈,但真正有能力的人始终不愁工作,关键是看个人的硬实力。

再者,从行业角度来说,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AI、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领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挺大的。只是,当大家都挤在某一个专业、某一个方向时,就难免会有些饱和。

有个网友吐槽:“有没有可能竞争对手中转码的就很多,根本不怕科班的变多。”我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点。转码这个事儿,近年来特别火,不少非科班出身的人都通过自学、培训转行进了这个行业。

相比之下,科班出身的学生其实有一定的优势,毕竟基础更扎实,理解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所以,虽说市场上的竞争者多了,但对于那些基础打牢的科班学生来说,竞争力依然在那儿。

再说说这1900人的招生规模,感觉像是把学生当产品批量生产。培养模式如果真的流水线化,会不会导致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呢?有些学校为了追求毕业率,培养质量就成了个大问题。

你想想,60 个班,每个班的老师能顾得过来吗?这样搞下去,岂不是毕业生只会基础的“增删改查”,深层次的技术难题谁来搞?当然,我不是说所有学校都是这样的,但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

其实,软件工程专业虽然招的人多,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找到好工作。有人觉得只要学了软件工程,就可以稳稳当当地进入大厂,拿着高薪。

但现实情况是,现在用人单位看的不仅仅是你的专业背景,更看重的是你的项目经验、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些靠背几本教材就想“横扫”面试的同学,估计会碰得头破血流。

我看到有网友直接调侃:“建议和黑马联培算了,正好黑马培训班也在山西,三七分成。”这话其实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学校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脱节。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学的东西,等他们毕业了,早就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了。那种拼命刷题过面试、实战项目经验不足的情况比比皆是。

于是乎,学生们不得不去各种培训班补充技能,甚至有些学校和培训机构“联培”,看起来就像是大批量制造出来的“码农”。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得自己争气。学校可以给你一个平台,但最终能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是看你自己。要是指望着学校教什么你学什么,毕业就等着大厂来抢你,那可真是“猪养肥了等着宰”。

怎么才能不被市场淘汰?我觉得首先得有扎实的基础,不能光会些皮毛;其次,还得不断学习新技术,跟上行业发展,尤其是像 AI、区块链、云计算这样的新兴领域,未来大有可为;再者,多参与实际项目,积累经验,这样在求职的时候才更有底气。总之,别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学校身上,自己掌握主动权才是王道。

最后,我还是想说一句,不管学校怎么扩招,咱们作为程序员,最核心的竞争力永远是自己的能力。只要你能不断提升自己,在技术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再卷也不怕!

那么,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分享你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