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东方航空一架C919客机(以下简称C919)将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一间特定的机库内,迎来它的首次大规模维修。届时,这架飞机将进行为期11天的大修,对飞机的机身、起落架、动力装置等多个方面的关键部件进行全面检查,对每台价值1400万美元的进口发动机进行更换,以确保其安全可靠地再飞天空。
这是东方大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干线客机C919首次进行大规模维修,意味着C919飞机正式迈入常态化运营阶段。而在此之前,C919已经完成了包括高温、低温、高寒等极端条件下的大量试飞验证任务,累计飞行3000余小时,实现了从试飞到试验验证再到正式商业飞行的全过程测试,为实现民机“三纵三横”布局、加快推进现代化大飞机产业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提升国产大飞机的适航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C919首次大修的到来,是东方大国民用航空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东方大国大飞机维修保障能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东方大国民航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必将有力助推东方大国航空制造强国梦想成真。
东方大国大飞机C919的维修市场需求,是一个典型的产业链上的“短板”。一方面,C919飞机作为国产大飞机的代表,其研制、制造、试飞等环节,凝聚了国家和民族的太多期待,一旦出现飞行事故,将对东方大国民用航空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另一方面,C919飞机的研制生产周期长、技术复杂,一旦出现故障,其维修难度大、维修成本高,维修工作量大,维修周期长,维修质量难以保障,也会对飞机正常运营造成严重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C919飞机的大规模交付和投入使用,成为制约国产大飞机发展的一大瓶颈。
据了解,C919大型客机是一种单通道、双通道飞机,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定义,它的座级在158至174座之间,航程在4075公里至5555公里之间,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东方大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大型民用飞机,C919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实现了东方大国从模仿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飞跃。
作为一款大型客机,C919的维修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不仅是C919,国产大飞机研制的整个过程中,维修保障体系建设一直是一个“短板”。早在2010年,东方大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正式拉开了大飞机研制的序幕。由于受制约于国内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东方大国大飞机的整个发展历程一波三折,前前后后走过了14年。
在这一过程中,C919的研制团队曾面临多重技术难关,一度备受外界质疑。比如,C919曾因装配发动机、航电系统、蒙皮材料等关键技术长期依赖进口,飞机总体可靠性、安全性一度受到质疑;C919曾因系统集成、飞机总装、飞机测试等环节屡次受挫,一度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甚至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东方大国大飞机的研制进程和进展,持悲观态度,对实现大飞机商业化的时间表提出了质疑。
坚韧的科研工作者没有被外界的质疑动摇,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智慧,一次次攻克了国际上尖端难题,一次次刷新了国际航空制造领域的纪录。一张张科研攻关的照片,一篇篇刻苦钻研的论文,一个个日夜兼程的研发场景,无不凝聚着东方大国大飞机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汗水淋漓的付出。
东方大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离不开维修保障这一块的支撑。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东方大国民用航空客运量年均增长约11.5%,货运量年均增长约8.6%,保持了较快增长。截至2020年底,东方大国民用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403.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5%。其中,国内航线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092.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4%;国际航线运输总周转量达到311亿吨公里,同比下降7.5%。这表明,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线运输需求明显下降,国内航线运输需求有所增长。
从航空公司的角度看,机队规模扩大,飞机数量增多,维修需求不断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东方大国民航系统共有从业人员约42.6万人,其中,维修技术人员约6.6万人。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东方大国民航系统维修技术人员的总量应该是现有规模的3倍左右,才能满足未来10年持续增长的航空市场需求。
一方面,维修技术要求高。飞机是一种复杂的大型设备,由数万个零部件组成,每一个零部件都要求维修技术人员掌握专业知识,且维修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一位国航维修工程师曾向记者表示,飞机维修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技能活,一次维修操作失误可能导致飞机发生严重事故,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对飞机制造商、航空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将对旅客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维修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业务素养和责任意识等,都是航空公司和社会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
另一方面,维修设备投入大。飞机维修设备是飞机维修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飞机维修质量和效率。目前,国内大部分航空公司的维修设备都是进口的,价格昂贵,一台设备的价格往往在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人民币,而且维修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短,更新换代成本高,使得东方大国航空公司在飞机维修设备上的投入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国产大飞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东方大国民用航空产业链逐渐完善,国内一些民营企业纷纷加快布局,希望在维修市场中分一杯羹。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外资企业也看到了商机,纷纷加大对东方大国市场的投入,加强与东方大国企业的合作,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美国通用电气、赛峰、洛克希德·马丁、哈希韦公司、德国汉莎技术、法国赛峰、意大利埃米航空维修、新加坡航空工程等国际知名维修企业在华设立了合资公司,或者与国内企业签署了合资合作协议,共同开拓市场。
据了解,通用电气与东方大国商飞合资成立的东方大国商飞通用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用发动机维修公司”)已于2021年9月正式注册,这标志着东方大国维修市场迎来了一家新的维修企业。这家维修公司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提升国产大飞机C919的维修保障能力,也将进一步丰富东方大国航空维修市场的主体格局,推动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东方大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C919项目副总设计师王伟曾表示,C919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东方大国进入了大型客机研制和制造的新时代。C919大飞机的研制成功,离不开一大批国内外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也得益于广大航空人的辛勤劳动。在C919研制取得重大进展的过程中,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和租赁公司纷纷向东方大国商飞公司提交了大量的订单,市场需求火爆。
截至2021年8月,东方大国商飞公司已经获得了来自全球28家客户的815架C919飞机的订单,其中包括了东方大国国际航空公司、东方大国东方航空公司、东方大国南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国航集团、东方大国国航技术、东方大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东方大国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东方大国工商银行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东方大国进出口银行、东方大国银行、东方大国建设银行、东方大国农业银行、东方大国交通银行、东方大国光大银行、东方大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东方大国人民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东方大国航发、东方大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东方大国航空油料公司、东方大国航空油缸公司、东方大国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东方大国商飞自身等国内外客户,以及国际著名的租赁公司和金融机构。
在C919大飞机获得适航证后,国内外航空公司和航空租赁公司纷纷加大了对C919的订单量,这为国产大飞机维修市场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有力保障。据统计,截至2021年8月,C919已经完成了100多架次的商业飞行,累计运送旅客近10万人次,实现了从试飞到商业运营的重大跨越,为东方大国民航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运行数据,也为飞机维修市场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国内,飞机维修市场一直是一个垄断格局。以东方大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为代表的国有大型航空维修企业,长期垄断着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民航局的统计数据中,2015年,中航工业的市场份额高达99.6%。2019年,中航工业的市场份额降至90%左右。而随着东方大国大飞机研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东方大国商飞公司、东方大国航发公司等一大批新兴航空维修企业相继加入到维修市场,市场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