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款必备EDC翻包大解密:长期主义的年中特辑

发表时间: 2024-07-21 11:13

Hello各位好我是善生,这些年分享过很多次EDC。作为日常出行的随身装备,我的标准是一定要满足「好用好看」。

其实随行装备的选择我更倾向于「长期主义」,足够好用的东西才值得我们去购买,并长期使用。

趁着年中再来分享一期,都是我实打实用过很久并认可的,大家可以照着抄作业。没恰饭,都是自己常用的物件。

【 手机 】

今年依旧买了不少手机,华为三星OPPO都尝试做过一段主力机,但最终还是换回了iPhone 15 Pro Max。

原因就不展开了,只能说脱离生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今年iPhone跌价很凶,每年买首发的我不想说话了。

如果你现在想换手机,最近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购机节点。256G版本的iPhone 15 Pro Max,价格已经来到了7500左右。

【 随身小配件 】

| 精简下的断舍离

手机、耳机、卡包、移动电源和数据线,基本就是随身装备的全部了。这套设备一直在我柜子里放着,要出门随时就能一包带走。

「 耳机 」

之所以要带三个耳机,是我对耳机这件事还挺事妈的,三个耳机分别对应不同用途。

分别是AirPods 3、AirPods Pro 2和声阔的开放式耳机。

这三款耳机一句话点评下吧。

| AirPods Pro 2

降噪依然很可,但硅胶塞戴久了容易不舒服甚至中耳炎。所以我现在呢,只有在飞机或者高铁上短时间使用。

| AirPods 3

最常用的耳机,无硅胶的平头塞设计,即使夏季耳道也不会闷热潮湿。短耳柄的设计,虽然舒适度不如1代,但相对来说还可以接受。

| 声阔 AeroFit Pro

似乎一夜之间大家都开始做开放式耳机了,我有在酒店健身的习惯,所以也会带一个在身上。除了健身,其实日常差旅也适用。主要优点就是不入耳,长久佩戴也不会有耳道不舒服和中耳炎风险。

开放式我只推荐韶音OpenFit、声阔AeroFit Pro和华为FreeClip,好的体验基本都在千元上下。当然几百块的也能用,但不要妄想着低端打高端。

「 移动电源 」

| 酷泰科10号

之前朋友送的,ZMI原班底打造,现在是我的出门必备了。目前一百五上下的价格,非常值得推荐。

10000mAh自带数显和功率计,120W MAX输出,体积还算适中。缺点就是1C1A接口有点少,这个功率和容量,做成2C1A更加合适。

| MagSafe外接电池

夏天其实不太推荐这个,户外经常过热不太好用。之所以带着它呢,主要还是飞机和高铁上用,或者室内开一天会。手机高电量下使用,系统会优先消耗这块外接电池的电量,可以额外给iPhone提供一些补给。

「充电器」

最近出门只会带俩充电器,苹果35W双口和Anker的30W单口,随身的这些设备足够用了。

MagSafe Duo也是差旅常备,可以为iPhone、Apple Watch和AirPods无线充电。

「 手机壳 」

| UAG 支架防摔壳

之前我出门总是带一个支架式卡包,最近换成了UAG新上的支架防摔壳,依然通过了军工810G的测试标准,防护等级为1.2米抗摔。出门在外,也不用担心手滑摔手机了。

这个壳子的特别之处是增加了一个六角造型的铝合金支架,且同时支持MagSafe。内建支架可以实现0°~130°的自由角度调整,无论纵置横置都可以支撑手机了。看电影、刷短视频或者进行拍摄,都要方便不少。

闭合状态下,实测也不影响其它MagSafe配件使用,且支持MagSafe充电动画。

「 卡包 」

我这个属于绝版的皮质卡包了,但是买了三个。相比目前苹果的精织斜纹,在耐久度、质感上都要好很多。我基本就放身份证和房卡,出门在外不论安检还是住酒店都很方便。

「 收纳包 」

| incase Facet

小的收纳包也是我多年一直带着的,随身的配件、零碎收纳起来很方便。

我用的是incase的Facet系列,在一众收纳包里可以说是大牌好物了。incase是苹果多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做配件也是驾轻就熟了。

双隔层的L形拉链设计,上面还做了一个立体轮廓造型,相比一般的收纳包层次感更好,颜值也更高。

看下细节和做工,毕竟是incase嘛,这些点我一向很放心。

内部设计了多个口袋收纳位,平时充电器、数据线什么的都可以有序归纳。

【 够能装的背包 】

| incase Tracks

不论日常通勤还是差旅出行,能装的弹道尼龙双肩包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几年我一直用的incase,从city、Twill到ARC都在长期使用。

incase最近上了全新的Track 系列,这次出差就背着它了。

新款Track系列最大的变化,就是正面改为了竖开。一个拉链贯穿上下,前口袋有了更高的容量位。

和ARC、Twill系列对比一下,可以看到这次外观设计变化还是蛮大的。正面竖开之后,观感上一体化会更好些。当然ARC和Twill等系列也一起在售,可以看自己喜好选择。

但不管哪种设计,依然保持了incase简约低调的高级感,这也是我最喜欢它的地方。

传奇面料品牌Cordura®️打造的弹道尼龙面料,最大的有优势就是耐磨、抗撕裂和抗污性能。

这也是弹道尼龙背包为什么受欢迎的原因,要知道你买个同样材质的TUMI要大几千,同样是大牌,incase只要不到千元就做到了。

三层结构,「能装」也是incase双肩包的传统艺能。

YKK拉链和高性能的Duraflex硬件,细节做工也相当到位。

背部的设计和肩带处理都做了升级,现在肩带即使长期使用,目测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磨损了。

轻背负系统在保证了背包轻便的同时,也能减缓背负的压力。和背部接触的位置都做了厚实的填充,网眼的设计也增强了透气性。

顶部提手,在过安检或者下车的时候可以随手提起来。

两侧都有外扩口袋,可以放水杯、雨伞之类的物件。我平时习惯放些消毒湿巾和纸巾,方便随手拿出。

支持了竖开之后,现在直接可以一把拉到底全部打开。

拉开之后内置了许多小隔袋,可以装一些常用物件,比如移动电源、手机、数据线什么的。

顶部依然保留了我很喜欢的隐藏口袋,内部还做了植绒覆盖,不会划伤物品。

我平时习惯把钥匙、卡包之类的放进去,用的时候取出很方便。

第二层打开,除了上面的网兜之外,下层也设计了多个口袋收纳位。数据线、充电器之类的零碎,都可以归纳到位。

这里还做了双隔层设计,我日常会放个洗漱包、书和文件之类的东西。

第三层就是电脑位了,同样做了双层设计,最大可以同时放下16英寸的笔记本电脑和新款13英寸的iPad Pro。

下边的电脑位和上面的平板位都做了超纤植绒,触感很细腻,就算电脑平板裸机放入也不用担心被划伤。

最近出门带的是LG gram 16,很轻松就能放下了。因为细腻的超纤植绒,放入和抽出的手感都很顺滑。

市面上支持16寸的背包,低调且高级的可选其实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用incase的原因。

足够能装,各种收纳位的小心思设计合理;弹道尼龙材质+涂层,又兼顾了防水和耐磨。新款更改为竖开之后,前袋有了更高的容量位,拿取东西也更方便。

在肩带和背负系统上也做了升级,加上YKK拉链和高性能的Duraflex硬件,和整体的产品力要更好。

所以如果选一个能装16寸电脑的背包,无论设计还是品质感,incase旗下的Track、Twill和ARC系列等,都会是一个很务实的选择。

【 够轻够大的电脑 】

| LG gram 16

如果说轻薄本有段位,那gram是可以作为标杆存在的。作为一个多年的Mac用户,Windows阵营只有LG的gram是深得我心的。gram可以说单独开创了一个品类,在我的理解里,轻薄本只有gram和其它。

所以出门很多时候我都带着gram,要知道作为16寸的笔电,gram只有1199g的重量和15.7mm的厚度。

现在LG gram也全面拥抱了AI,CPU+GPU+NPU三大AI引擎,可以实现上百亿参数大语言模型的不联网运行,还支持本地AI生图和NPU优化剪映的智能抠像。

得益于英特尔首次采用intel 4制程工艺和3D高性能混合架构的升级,现在的gram续航有了高达36%的提升。日常办公、回家外接投影,也能有更多的电量冗余。

【 总结 】

我是一个念旧的人,你也可以理解为「长期主义」。在我写过这么多次的EDC里,虽然产品型号不断在更新换代,但始终留在身边的,往往都是这几个品牌,比如苹果、incase、UAG、Anker等等。

「低调中的高级,简约中的质感」是需要多年建设的品牌格调,显然这些牌子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