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手表3口锅4个电水壶,一觉醒来爷爷先用后付买了54样东西。待小辈知道时,已经到了好几个快递。(详见《9个手表3口锅 一觉醒来爷爷先用后付买了54样东西》)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模式,先用后付可以先享受商品,后进行支付,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双赢的创新。然而,对手机使用并不灵活的老年人而言,先用后付总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不为人知的消费,这种支付方式引发的争议愈加明显。老年人独自上网时,面临类似的无形陷阱,也需得到关注。
先用后付增加了线上支付的灵活性,利于促成交易,是有优势的。传统购物模式中,消费者提前支付款项,等待收货。先用后付简化了购物流程,可到货后满意再付款,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而言更加贴心。通过鼓励消费,平台也能从中受益,增加销售额,提升活跃度。
灵活便利的支付方式背后,衍生出一些问题。为提升成交率,有的平台将先用后付开通流程设计的很模糊,关闭该服务的渠道设计的很复杂,导致消费者开通服务不知情,想要关闭服务又阻碍重重。有的消费者摸索出关闭路径,却因存在先用后付的订单无法关闭。一些手机操作不流畅的老年人,不会关闭功能只能选择接受。先用后付降低了对“花钱”的感知,用更加理想化的购物方式掩盖赊账。并且,先用后付下单往往就在一瞬间,年轻人反应迅速,会立刻退款,对许多反应缓慢的老年人来说,先用后付下单页面一闪而过,也就真的只是一闪而过了。支付流程中的“小心机”,漠视了消费者权利,也让老年人上网过程产生了不必要的消费。
不止先用后付,短视频、直播间等于老年人而言,都有着看不见的风险。比如,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向老年人推送浮夸又离奇的微短剧,以极低的价格诱导继续观看并默认开通免密支付,按集扣费并自动播放下一集,导致一些老年人误以为是免费观看,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一些直播间的主播,通过虚构剧情,喊老年粉丝“爸妈”,大量老人对假剧情信以为真,从直播间中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与先用后付的套路大致相同,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落入看不见的消费陷阱。
网络上的隐形陷阱总能精准围猎老年人,主要因其精神世界空虚。这是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缺乏儿女陪伴,存在社交情感上的空虚,直播间中的一句爸妈,短剧中猎奇的剧情,都吸引老年人为之付出时间金钱。生活中,家人可以对老年人多些关注与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日常动向,对可能已经发生的支付行为及时拦截。
保护老年人不受网络消费陷阱坑害,也需要多方发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向老年人提供清晰、准确的交易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性陈述。就购物平台而言,是否可以将下单支付流程清晰化,让老年消费者自主选择开通或不开通,而非在模糊的购物流程中“被迫”下单。就短视频平台而言,技术层面能否设计更加清晰的付费作品支付页面,让老年人付钱时做到心中有数。就直播间而言,平台能否对直播运营流程及时监管,提高对违规直播间的甄别能力,畅通维权机制,及时为老年人追回损失。
老年人是家中最大的宝贝,网络适老化需要更多包容与关怀。让老年群体享受网络带来的利好,既需要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技术方面的升级防范和更有温度的社会关注。更重要的是正视老年人缺少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避开网络中模糊的消费陷阱,为他们提供更健康积极的娱乐方式和生活选择。
信网评论员 王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