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田国,高效运维社区发起人,AIOps标准发起人
本文为《技术运营》一书推荐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何提高运维的地位?这是我和很多同仁苦苦思考的一个问题。运维向来处于软件生产链的后端,甚至有某百科给运维的定义就是“软件部署”。运维不就是把开发部门写好、测试部门验证过的软件,推送到服务器上去吗?这都搞不好,要你有何用!这样的运维离业务太远,因而很多时候沦为“背锅侠”,“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去和开发部门争辩,以证明我们是清白的(可是,真的能自证清白吗?)。我们可以拽着开发部门一起实践 DevOps,把可运维性(非功能性需求)前置到软件开发框架中(可是,依然容易被业务部门“鄙视”)。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其实办法“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运维离数据最近,我们可以通过精细的预核算及资源供应,有说服力的技术架构评审,合理的资源规划(业务指标预测、资源容量预测、资源策略与分布规划、运营优化),极致的产品体验优化及运营优化,真正为业务创造价值,提高DAU,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营收和利润。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将“链”变成“环”。在软件生产链上,本来业务部门是头,运维部门是尾,平时没啥好聊的(除非出故障了)。当运维助力业务部门实现首尾衔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让业务部门尝到了“甜头”时,那自然关系融洽,也有机会从源头上摘掉“背锅侠”的帽子。
这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运维真的有机会“翻身做主”。在英文中,operation本来既可以是运维,也可以是运营。这样一来,运维成了技术运营,并有机会成为业务部门的一分子(例如在腾讯,应用运维就属于业务部门)。
但很多运维同仁业务场景小(服务器可能也就几百台),业务上又终日疲于奔命(各种非例行工作应接不暇),没有机会也没有精力从事技术运营相关的工作。这么美好的前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只能“锅一直背”,影响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家庭幸福。
幸运的是,互联网一线大厂如腾讯、传统名企如海尔,在海量资源场景下进行了多年的精细化运营实践,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分享出来,花了很多本来可以陪伴家人的业务时间,给业界呈现了本书。
本书作者熊普江长期从事运维行业,在腾讯任职多年,他是我的好友,对我很是支持。早在2017年3月的GOPS全球运维大会·深圳站,熊普江就做过一个分享《运维价值新主张:精细技术运营优化》,在那次分享中他就已提及自己是如何帮助微信节省亿级成本的。从目前来看,那次分享貌似是本书的雏形。
本书作者盛国军(盛总)在海尔工作多年,也是高效运维社区主群的骨干成员,多年来对运维社区也是拳拳之心。盛总善于总结,提出三讲(讲观点、讲数据、讲案例)及三指数(体验指数、能效指数和弹性指数)。三讲即用观点指出问题的本质,用数据确保问题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用案例对成果具象化。三指数更是和技术运营的本质如出一辙。
两位作者多年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工作经验,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本书的适用范围大大扩展。本书不再只是一本互联网行业的“自嗨”之作,更适合助力传统行业的实践落地。
即使在不久以后的 AIOps 时代,本书也不会逊色。虽然 AIOps 确实可以使技术运营更上一个台阶,但本书作为专家知识库更彰显价值,而技术运营是 AIOps 的能力来源。当然,说不定相关内容已经在作者的再版计划之内了。
非常开心能给本书写推荐序,希望读者也和我一样,从中受益良多,并付诸行动,产生实际的价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我已经不在运维第一线,但我及高效运维社区始终在服务天下运维同仁。在此谨代表高效运维社区祝贺本书顺利出版发行,让运维同仁得以享受大厂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