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23日讯(记者郭松峤 赵相锋)10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中国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企业联络工作委员会承办,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苏州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中科融合创新加速器、长三角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作为支持单位的“2023中国智能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以《人工智能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那么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目前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机器人如何与人工智能有机结合?围绕相关问题,本期《数字经济新视野》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王耀南。
王耀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湖南大学教授,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副理事长等。曾任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领域专家、欧盟第五框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教学科研工作,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际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工业应用最高奖”,省部级一等奖12项。发表国际IEEE等SCI论文200余篇,出版机器人感知与智能控制等著作1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培养博士80余名。
财联社:作为最热门的前沿技术之一,您认为人工智能将如何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耀南院士:首先,要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几个关键技术应用于经济产业,一是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二是人工智能的的感知功能;三是人工智能的记忆推理;四是人工智能的联想,包括人工智能的分析判断以及人工智能的智能控制。
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技术,赋能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例如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智能制造领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感知技术、认知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来控制机器人完成自动化的生产和智能化的转型。
在农业领域,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育种进行分析。在交通领域,可以对车流量进行监控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此外,在智慧医疗、智慧政务及教育等领域都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财联社: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迅速,市场上相关产品层出不穷,您认为未来相关产品发展有何趋势?产品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王耀南院士:随着ChatGPT的迅速发展,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快速跟进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的研发,因此我认为要清醒的认识、清醒的应用,并清醒的找准自己的特点。
第一,要重视人工智能大模型,并且找准应用场景。大模型并非万能,关键是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来构建人工智能大模型,以此解决我们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例如针对医疗行业,就要构建医疗大模型,才能更加专业并且更加精准的进行治疗。
而制造业的需求与医疗行业不同,强调“高速、高精、高实时”的制造,就要有针对制造业的轻量化模型,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研发具有针对性的大模型,进而解决不同的问题。
财联社:您认为机器人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发展更加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将对机器人行业发展带来哪些机会?
王耀南院士: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以《集群机器人协同制造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为主题作报告,其中我认为集群机器人可以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结合。因为机器人是一个特别大的系统,需要用到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来解决多目标、多机器人的优化调度。
此外,如果要提升机器人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就要让机器人能够回答人类很多问题,在解决很多人类难以执行的任务时,也可以与大模型有机的结合起来。其中,机器人要做好执行规划,另外大模型要做好决策分析和判断,进而提升机器人的认知能力,这是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方向。
财联社:智能产业发展目前面临哪些困难?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王耀南院士: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产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智能产业本身开发各种智能产品,例如开发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其中涵盖了能源、通讯、导航、地图创建、互联互通以及车载安全控制等,因此这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
二是人工智能赋能到其他行业,例如农业、工业和医疗等,进而形成庞大的产业。因此人工智能可以向上述两个方向发展。
此外,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非常多,第一,在人工智能的模型、训练的算法以及核心硬件等方面存在痛点。因为在计算的过程中消耗能量较高,所以要找出怎样在提高算力的前提下降低能耗的方案。而如何开发出计算效率高的计算架构芯片,是全世界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第二,要解决现有人工智能模型的可解释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要让大模型在遇到各种复杂干扰时,仍能保证稳定运行。这是一个需要大家继续努力,攻坚克难的问题。
第三,要解决数据安全性问题,还需要在数据的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安全隐私以及数据提取方面找出解决方案,要使用有用的数据来训练网络。
财联社:对于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培养,您有哪些建议?
王耀南院士:既然行业面临如此多的挑战,那么就一定要培养好人工智能人才。近几年各高校陆续开放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但人工智能的算力人才、算法人才、数据人才以及应用场景人才都要分类培养。也就是需要从基础研究型、技术工程师、应用场景三个维度进行培养。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郭松峤 赵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