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风云变幻,中国能否抓住机遇意外获利?

发表时间: 2024-11-13 09:12

文丨花花

编辑丨花花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收割众议院,特朗普强势回归,整个华盛顿算是翻了个大跟头。欧洲半导体三巨头英飞凌、意法、恩智浦也不淡定了,CEO们破天荒地站出来喊话:压力山大!“全球芯片市场没劲儿啊,倒是中国成了个例外。”可惜,这声求助在欧洲政坛像石沉大海,面对即将到来的特朗普关税攻势,欧洲还能扛多久?话说回来,这变局里,倒是中国或许能顺势迎来一波芯片突围的机会。

这次共和党的回归,尤其是特朗普那架势,让人恍惚间回到上一季的“特朗普大剧”。芯片法案?不存在的!他只信自己的“关税大棒”,从他放话要取代芯片法案就知道,特朗普又要搞他那套“用关税逼供应商回美国”的把戏。而此时的欧洲半导体企业早已精疲力尽,拜登政府的补贴政策刚消停一会儿,转头就又得迎来关税威胁,还让不让人喘气了?如果这种“只留硬仗”的经济战持续,欧洲半导体厂商可能还真是吃不消。

说起欧洲的这三家半导体公司,英飞凌、意法和恩智浦,这些年本是过得风生水起,尤其在中国市场风头正劲。凭着中国电动汽车的热潮,三大巨头在华业绩堪称“花开并蒂”。可是,这股热乎劲儿刚冒头,特朗普却上来了。冷不丁一瞅,“关税刀”已经悬在半空,这下可好,逼得三位大佬在公司门口齐刷刷地喊“求生”。因为,按他们说的,全球半导体市场除了人工智能芯片有点潜力,其他简直是一潭死水。

欧洲半导体企业的苦,简直是一把心酸泪。想当年全球化的浪潮下,半导体企业哪有这么多顾虑?哪里有市场就把厂建哪里。可眼下,全球化梦碎,分裂化“逆风”刮得正劲。西方政客们再也不讲什么经济效益,讲的全是“国家安全”这顶帽子。对于企业来说,分裂化等于重复投资。往中国建厂一套设备,往美国再建一套,直接把企业打造成“高成本公司”。而且这还不是随便哪里都能建半导体厂的,半导体生产的技术密集度极高,一些基础设施、原料和人才都是必要条件,可不是什么地儿都能“硬凹”出个芯片厂来的。

这种模式不但让芯片制造企业压力山大,还可能拉低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成本高昂、工期漫长,加上关税层层叠加,这种分裂模式最终的账单无非还是消费者来买单。可谁都知道,现在的消费市场撑不住这些涨价。

讲到欧盟的政策,又是一出让人无奈的“理想主义叙事”。现实是大厂们扛不住,急得CEO们都快上街抗议了,欧盟却还在“价值观”里头沉醉。这就好比有人家的房子都着火了,自己还在琢磨是先买哪种消防车、用哪种颜色的灭火器……还真是要命。虽然三位CEO喊破喉咙要欧盟放下价值观的包袱,以产业为主,可欧盟高层们的耳朵显然是“带滤镜”的,三位老板的求救声在政策制定者耳中怕是连个回响都没落下。

欧洲想借着美国的“东风”搞“联美抗中”的戏码,意图不难理解,可这种想法下的政策对自己一点好处没有。不少企业估计也看穿了这一点,要是政策继续硬来,未来只怕欧洲本土的芯片业也是“气数已尽”。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倒让中国市场成了欧洲芯片厂商的“救命稻草”。中国市场的需求就是“标杆”,尤其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带动下,给全球芯片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可以说,芯片企业能在当下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中喘口气,靠的就是中国这片市场。

而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欧洲厂商们也渐渐悟了个理——不如趁着这股“逆全球化”的浪潮,加速在华投资,算是为自己留条后路。这种“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不失为一种自救。对中国而言,这不仅可以推动芯片自主化进程,反而还成为拉近与欧洲半导体制造商距离的契机。打个比方,这种局面下,可能就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加速器”,中国不光能自己挺住,还能顺带做个“容纳池”。

关税风暴来袭,全球芯片市场“水火不容”,欧洲半导体制造商的“生存秀”才刚刚开始。谁会想到,这场芯片风暴最后能否吹出一条中国半导体自主化的大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