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数字化服务的过程中,畅享网深感于软件项目成功因素之广,主体之多,复杂度之高,路径之长。按照业务需求和建设目标的达成度来衡量成功与否的话,软件项目的顺利成功已经成为偶然,过程曲折、委曲求全、局部失败甚至烂尾工程成为必然。对大型组织来说,总包管理的不专业现象,普遍存在,阻碍软件工程的成功。
本文所依据的事实来自所采集的22个总包分包负面案例,期望通过案例分析引发业内人士共鸣,引起管理者重视。所做问题分析,力求贴近现实,所提供的对策分析,力争可以作为初始方案,供管理者进一步论证,以启动数字化项目管理变革。
采用应用支撑平台模式,做强自主能力,不再受制于服务商
《国有企业集团信息化规划和设计研究》连载3-3
政务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方法研究
软件工程涉及数字化管理部门、业务需求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等业主部门,也涉及承建商、专业分包商、设计监理测评机构等供应商,业主管理模式主要有自主管理、总包管理、混合模式。在政府信息化领域,总包模式和混合模式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开展数字化工程的主要模式,总包的角色一般由国有企业及有影响力的其他类型企业承担,以期更好地平衡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民营和外资企业,既有业主方主动选择的总包行为,也有因中标商私下分包所造成的总包行为。
一、总包模式的选择
在工程领域,总包模式有必然性,主要是因为精细化分工需要由不同分包商协作完成。分包商的遴选和管理,一般由总包商进行,业主仅关注总包商与自己之间的合约,分包商行为可能会影响项目的结果,业主追究总包商的责任,因为总包商对分包商是有管理义务的。
政府、医疗教育等行业软件工程的实施,包括了交易的三种类型:买卖的交易,即平等的组织之间的交换关系;管理的交易,即上下级之间的交换关系;限额的交易,主要指政府与组织的关系。软件工程总包模式的选择,既有行业交易特点的因素,也有软件专业特点的因素,既有业主主动选择,也有业主被动选择。
1、行业交易特点。数字化项目成功因素广、主体多、复杂度高、周期长,业主采用总包模式,可以较好地将职责由总包商承担,更好地发挥专业服务商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也转移风险和责任。
2、软件专业特点。数字化项目中的硬件集成部分,多为标准化产品,沟通成本低,总包管理模式运行良好。软件开发涉及业务和技术领域广,专业性强,新概念、新模式多,对人的依赖度高。
3、业主主动选择。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一级国企单位因为编制有限、业务范围广,在实施数字化工程时,采用总包或代建模式,代表业主方开展项目管理。代建模式决策过程比较复杂,总包模式具有决策灵活和实施便利的特点,更容易为业主方选择。
4、业主被动选择。业主方在组织招标时,所要求的不是总包项目,而是单体建设项目,不允许分包。而中标商投标行为不规范,私自借壳、串通投标、低价竞争等,在中标后,自己并不实际交付,而是由分包商负责主要交付。业主方往往在项目启动一段时间后才觉察到分包行为,此时项目分包模式已经成为事实。
二、总包模式的负面后果分析
总包模式为业主方带来了风险转移但不是风险消解。对政府和事业单位来说,上下级有行政约束,比如绩效评价、人事任免等,但对企业包括国企也没有行政约束,人员可以离职而不受制约。对官僚主义风比较普遍的大公司来说,经济约束效果也有限。
本文搜集到因总分包而失败的案例,来自政府机构、教育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总包模式的负面后果类型比较多,本次研究搜集的案例样本为22个,定量统计学意义比较小,分析时更多采用定性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在收集到的负面案例中,站在总包商和分包商的角度,总包模式所暴露出的问题以经济方面为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分包商回款难。总包商在验收并收到客户款项后,因自身资金紧张,无法按合同约定支付分包商款项。或者,总包商因与业主方验收结算、财务政策、内部矛盾等问题,导致给分包商的付款节点推迟。软件开发项目普遍存在项目内容变更,由此产生的合同金额变更往往导致承包商收款周期延长,年度项目成为跨年甚至跨多年的项目。在收集到的负面案例中,此情况占比最多。
2、合同内容变更多。在业务需求内容减少时,总包商与业主单位洽谈商务变更,带来结算金额缩减。在业务需求溢出时,总包商与业主单位洽谈商务变更,可能带来结算金额增加。业务需求变更,打破了总包方和分包方的合同约定内容,带来了双方工作推进的摩擦。在收集到的负面案例中,此情况占比为第二位。
3、分包金额共识难。业主和总包商的合同变更信息,对分包商是难以做到及时公开的。总包商和分包商对结算金额及周期较难达成一致,甚至不欢而散。总包商与业主方的合作,经常是多合同合作,而分包商与总包商可能是一次性合作。总包商可能损害分包商利益而讨好业主。从工程管理的角度讲,业主是不用去管理分包商的,总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应该有分包合同约束。但在实际操作中,软件行业总包商经常不是专业的总包商,总包管理水平比较低。
4、项目资源协调难。软件工程的责任后果由总包商负责,质量和进度良好,总包商得名、得利;质量和进度差,总包商损失口碑和金钱。分包商服务质量优劣,对自身利益影响不大,因此分包商多把交差、过关、验收、收款作为上限目标,派出中等水平服务人员提供服务,不会派出能力强的服务人员。
总包商和分包商的上述矛盾是比较尖锐的,很难调和,在业主方所给的招标限额及总包商的中标金额有限的情况下,矛盾会更加激化,往往导致业主方需要承担如下风险:
1、质量低。经济利益和关系矛盾,使得分包商不愿意投入高水平人员,导致数字化项目的质量打折扣,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推诿扯皮、各有盘算、方案反复、干干停停,交涉时间多于干活时间,使得工期难保障。
2、运营差。责任、荣誉、产权与付出和收益不匹配,在上线后的运维运营、迭代升级阶段,分包商因商务原因不愿意提供高品质服务,使得运维运营工作难以为继。业主方成为负面结果的承担者。
3、追责难。涉及部门多、服务商多,在服务商评价、立项预算、安全合规等方面,由多方协同决策,导致最终难以界定问题责任。
三、总包模式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业务特点分析
软件工程的总包模式所导致的问题,来自于其业务和管理特点,主要是:
1、需求的不确定性。数字化项目中的软件开发部分,因为政策和业务变化由上到下,业务和管理存在不确定性,领导岗位变化带来思路变换,业务需求和方案设计处于动态调整状态,软件作品非标准化属性显著。加上多部门民主决策和分权协作,使得数字化项目相关人员边想边干,边干边想,成为政府、医疗教育等行业的软件工程常态。
2、立项的不确定性。业主方业务和技术部门,因为上级要求和业务需求,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及项目立项前,即开始引入供应商参与前期工作、设计工作及开发工作。供应商因业务部门或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求,以及自身拓展业务、生米煮成熟饭的利益冲动,先开展设计和开发工作,再走立项和商务流程。政策、人事、预算等具有不确定性,往往未能最终立项,总包商无法拿到合同和费用,导致分包商的投入没有回报。
3、关系的不确定性。在传统工程领域,业主方、总包方、分包方的责权利是清晰的,各方的工程管理水平很高。在软件工程领域,总包及分包工程管理处于低水平状态。业主方对总包方寄予的期望经常比较大,责任转移。总包方对自己的责任、权力及利益的认识水平层次不齐,对分包商的责权利也没有清醒的认识,在合同签署、合同条款、日常沟通上,普遍存在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在发生冲突时,经常束手无策。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
需求方、建设方、总包方、分包方、第三方的本位主义,决定了软件工程的沟通成本高,协作难,而各方目前的综合水平难以胜任这些挑战,使得总包模式和混合模式难以达到项目的预期。
1、业主方水平。业主方经常分需求部门和技术部门。技术部门因为人员数量少、心态不积极,对总包商疏于管理,或心有余力不足。业务部门因为对IT生态圈运行规则不了解,不熟悉借壳、低价中标等风险点。
2、总包方水平。总包方在签约前,因利益驱动会蔓延需求、增大合同额。在签约后实施时,会推诿塞责,减少上线工作量。业主方因为预算管理、业绩考核原因,总会验收项目并付款。总包方经常为大公司,业务范围广,在软件开发领域不擅长,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和经验弱于分包商。角色和能力错位,加剧沟通摩擦。
3、分包商水平。分包商一般为中小企业,所派出服务的人员也为该公司一般人员,因此行业认知深度、专业交付能力、理解沟通水平都偏低。总包类项目的专业复杂性,加剧了分包商与总包商能力的错位和矛盾。
4、监理方水平。软件项目要求监理工程师要不仅要懂监理规范和项目管理规范,而且要对软件开发规律、软件技术、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有较深的了解,才能为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及工程师提供合理化建议和要求。这种水平的监理工程师是比较少的。
(三)发展对策分析
软件工程的业务特点,是体制、文化和业务使然。利益相关者行为,是人性使然。这是没法直接改变的。发展对策主要是在机制和制度方面。通过机制和制度的创新设计,大大降低组织内外的交易费用,提高软件工程外包的效果效率。
1、外包管理专业化
应该通过多元主体的制度设计,提高软件工程外包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业主、总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应明确划分,确保各方在项目中的角色和期望一致,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风险,保护业主方的利益,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
(1) 招标管理。软件设计和开发通常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和协作性,不宜分包。如果必须分包,应确保分包商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并且总包商应对最终成果负责。在招标和合同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后期分包、变更的管理流程和约束条件,确保所有参与方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 分包管理。主要工作应由总包商亲自完成,分包必须得到业主方的认可。业主方应对中标商未经同意的分包行为保持警惕,评估风险,并要求中标商提供详细的分包计划和资质证明。业主方应要求总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合同规范化,需要详细界定分包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约定变更规范、费用调整机制、争议解决机制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分包额应有明确的比例限制,避免二次分包,确保分包工作的质量。
(3) 业主方角色。业主方应积极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责,对于总包和分包之间的矛盾应及时调解,避免因忽视而导致项目失败。项目中应建立严格的监督和审计机制,确保所有流程透明公正,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变更是软件工程中的常见情况,业主方应建立一套有效的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的申请、审批、实施和结算等环节。
2、费用结算标准化
软件系统分稳态应用和敏态应用。稳态应用及需求在一定时期内能稳定的敏态应用,采用固定价合同,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减少项目变更。对于业务部门急需但需求又难以稳定的敏态应用,设定评估规则,采用按成果结算模式,由专业评估机构评估结算金额。也可以采用服务目录,明码实价,使得结算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在上线后评估工作成果数量,按实际成果和成效付费。标准化的费用结构和计价方式,使得立项速度加快,立项质量提高,总包方和分包方的工作成果及其费用透明化。
3、服务力量多元化
业主方建立强有力的、由业主方管理的应用支撑平台,也可以叫数字底座、PaaS平台、技术中台、公共能力等,提供公共的开发和服务能力,如用户和权限管理、低代码开发、门户管理、数据处理、文档处理、开放能力、运营管理等,并出台技术制度规范,实现应用模块化和松耦合。业主方引入多家服务商,在一个平台上提供开发服务,互相间存在竞争关系,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以技术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一体化,服务的低成本、快速响应和多团队支撑,降低上线前对开发商的技术依赖,也使得运维运营阶段不再受制于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