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大国背后的流量经济真相揭秘

发表时间: 2024-07-23 18:31


小A有个从不轻易示人的“秘密”日历本。


日历本上,每个月都有密密麻麻的标记。对小A来说,这些标记就像一颗颗惊心动魄的信号弹——因为这是每个网贷平台的还款日。


在这些画圈的日子里,手机上的连环陌生来电成了小A最害怕的敌人。这些陌生号码往往是催收电话,每一个都在敲打她紧绷的神经。


小A的阴影是当下无数困在“贷”里的人的处境,无数的年轻人被困在这个“小贷大国”里


只要你上网,基本上每天都能不断地刷到各种贷款的广告。而且每个广告都贴心地告诉你,只要点击一下,然后报个电话号码就可以测出额度。


PART.1

抖音、阿里、百度、京东、联想

所有的巨头们竟都看中
小贷的大生意



难道流量的尽头是放贷


2024年初,有消息称抖音等字节系公司的放贷余额近 4000 亿”。抖音旗下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方面回应称,此为不实信息。


目前抖音等字节系公司的放贷余额并未对外公开,但从其近年频频增加注册资本、多次申请 ABS 来看,抖音在信贷领域的现有布局规模及未来的野心不小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头部企业都在抢小贷的大生意。


支付宝有花呗借呗,腾讯有小鹅花钱,京东有京东金融京东白条,百度有有钱花,微博有微博钱包,美团有美团借钱,360360借条,今日头条有放心借,至于其他的更多的贷款平台,小贷平台,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阿里、京东字节跳动、百度、美团、腾讯360为何青睐小贷因为他们都有大数据


所谓的大数据就是掌握了无数用户的个人信息,然后在各个平台上投流洗脑,不断地、反复地告诉你他的贷款利率有多低,贷起来如何方便。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近年来,小贷行业因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市场激烈竞争等因素,小贷公司数量减少。然而,总的贷款余额规模却画出一道上扬的曲线。这表明,小贷行业市场依旧在不断扩张,但身处其中的玩家却经历着深度洗牌。


为何在小贷行业面临清算的情况下,部分玩家陆续离场,头部互联网却在小贷领域不断增资


在小贷业务上,盈利与否取决于两点:一是资金成本的控制,二是风险控制


非互联网的小贷公司,受限于一些因素,比如客户的触达能力很弱,缺乏流量入口。在线下靠网点去推进,是传统的如各种理财公司的常用手段。


互联网在此有着明显的优势。风险控制,即识别借款人的风险等级,在这方面,据资源是核心资产和竞争力。相较于缺乏多维度大数据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由于借助自身庞大的数据库,通过去差异性的处理对同一口径内的小微企业数据整合,在小贷业务上更具优势。


比起银行等传统贷款渠道,网贷平台的门槛更低、放款更快、可贷款额度更高。传统融资模式所涉法律、法规甚多,无形中抬高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由于信息不完整或者资质不达标而被拒绝的小微企业数量多。互联网小贷在客户选择上更多依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平台内客户、园区及市场管理方推荐客户,降低客户管理成本。


另外,互联网小贷打破了传统小贷的地域限制,相比于传统小贷公司实现了经营效率和经营规模的倍增。


有资金和场景、用户加持,发展互联网小贷水到渠成。这些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贷款服务。随着行业洗牌加剧,小贷资源会越来越向头部集中。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小贷就个现金奶牛,吃的是钱,挤出来是更多的钱


前一段时间,一向会做秀的360老板周红祎卖迈马赫换新能源车,网友吐槽说没钱干嘛不用360借条借啊。


数据显示,360的核心业务3年亏了17亿。360旗下的奇富科技网贷生意则做得风生水起,三年赚了140个亿


2024年3月,快手拿下小贷牌照


PART.2

小贷的“罪与罚”:
诱导消费、暴力催收、裸贷、广告暴力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互联网系小贷,也隐藏着深深的“罪与罚”。


“有一段时间,好像所有平台都知道我很需要钱,会有不同的平台打电话给我推销贷款产品。我就安慰自己,先不想了,能还一个月是一个月。”


深陷欠债困境的小C,为了填补漏洞,在电话、广告等网络上的“诱惑”下不断地申请新的贷款,原本8000元的债务变成了8万余元,陷入了恶性循环。


网络贷款平台往往会利用通过数据分析技术,非法获取用户信息,专门锁定那些迫切需要资金但又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群体。这些非法的网络贷款平台通常会利用借款人的心理弱点,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以诱人的承诺来吸引他们落入陷阱。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网贷平台会通过隐蔽的手段收取高额利息。这些平台还可能引导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之外的其他合同,例如服务合同、咨询合同和担保合同等,并以此为名目收取不菲的担保费、服务费、咨询费等。结果,借款人最终支付的实际利率,往往远高于宣传中所承诺的低利率水平。


一位网友以借呗来举例子,“借呗的利息的话,我看我自己的账号,是年化百分之18.25,还款方式如果是等额本息,等额本息的话,利息一般都要乘以二”。


除了各种引诱人进入小贷的手段之外,催收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短信和电话骚扰是常规手段,往往都是成百上千条,辱骂、恐吓、各种脏话不堪入耳。


进阶手段是爆通讯录,骚扰欠钱人的所有亲友,让欠钱人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直接社会性死亡。


更卑劣的手段还有上门催债,堵门口进行人身攻击、泼油漆、PS遗照,逼迫卖淫或肉偿,甚至送假法院传票恐吓。


小B因赌博裸贷了5000块,几个月后还款却被告知要还550万。她还不起钱,裸照就被发给了所有亲朋好友,承受巨大压力的小B因此患上了中度抑郁症,一度想要自杀。


青春和肉体,就这样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一旦陷入泥泞,就很难再回头。


在债务人疲于应付催收时,所谓“反催收”又演变成一个新的灰色产业。“反催收”者教唆债务人通过各种恶意举报、 伪造虚假材料来逃避债务。结果就是网贷债务人“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为何小贷在年轻人中如此盛行?


究其根本,当代年轻人,从他们出生到懂事之后,数字化的氛围已经开始成熟。他们习惯了运用科技和网络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也一直基于网络


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现代消费的逻辑是符号操纵。如今,互联网不断生产着各种符号系统,不断催化欲望的更新迭代。互联网公司利用流量优势,不断煽动这些年轻人超前消费。


特别是对于无收入来源的学生,标榜无抵押、无担保的消费贷,让本就不具有还款能力或心智不成熟的年轻人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不知不觉背上巨额债务。


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做过调查统计,部分消费金融公司80后、90后客户占比达到90%以上。其中,90后客户占比普遍在50%左右,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占比高达50%~75%,面向90后客户提供专门产品和服务。


无论是豆瓣中拥有32000多名成员的负债者联盟,还是蛋壳公寓事件中的租金贷,甚至是最近几年被监管重拳出击的非法校园贷,个人消费信贷似乎已经和年轻人紧紧地绑在一起,变成了冲动消费、过度消费的代名词,曾经自带普惠金融光环的个人消费信贷开始蒙尘


曾经,在城市的街头最多的就是各种房产中介店,还是几百米就有一个的药店,如今,只要你上网,什么好分期,宜享花,抖音极融、洋钱罐借款……每隔几分钟,各种小贷广告就会被精准地暴力地推送你面前,让你无法拒绝,好像没有这些小贷公司,我们这一贷人就无法再活下去了。


草*泥*马*的小贷!


作者:坠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