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发表时间: 2024-09-27 20:22
文 · 本刊记者 孟圆
《国资报告》杂志2024年第7期
历经半个世纪,人类再也无法忽视人工智能(AI)的能力和巨大潜力。与之合作,成为了唯一解。
在国内,人工智能已经落地生根、跨出边界,与各行各业融合。目前,AI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其中,国企以其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庞大的用户基础、可靠安全的算力,为“AI+”注入活力,为市场带去可持续的增长和想象空间。
今年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上提及的“主动拥抱”“全局统筹”“加快布局”等关键词,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多年来,国企主动担当、拥抱变化、发挥优势,打好各项基础,打通行业“脉络”,培育科技创新生态,引领身处变革之中的个体和组织,健康前行。

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落地打牢基础

人工智能是什么?
早在1950年,“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就作出了前瞻性的描述,“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就可以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不过,从科学畅想到现实需要一段不短的距离,人工智能在此后的发展中,历经了多次沉浮。
直至近几年,Transformer模型并行学习的灵活能力,AlphaZero超越人类心智的逻辑形式,Chat GPT老练成熟的对话一一登场,更新着越来越多的人类经验领域。
业界声称,一场可能比启蒙运动更为深远的变革正在发生。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人工通用智能(简称AGI)最快可能5年内到来,将来所有移动的物体都将实现自主运行。
相比过去的人工智能,AGI可以自我学习、自我改进、自我调整,无须人工干预。“想象一下,未来十年,AGI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超过了人类的专业知识,该系统最终可能超过所有大型公司的集体生产力。”OpenAI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认为,这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
面对这样的变化,国企也在做着各项基础准备。集中优势资源、各司其职,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落地打牢基础。
“这是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首席科学家李学龙告诉记者,人工智能穿越周期走向落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以及人类对“AI改变社会”信心的增强。国家产业发展有需要,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有需求,国企有责任“冲在一线”。
实践中,电信运营商打造全链条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电信是第一家发布开源大模型的央企,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展览上,中国电信所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院展示了自主研发升级的星辰语音大模型、TeleSearch星辰视觉大模型。特别是星辰语音大模型,构建了30种方言、30万小时以上的高质量方言数据库,大大降低推理时的语音传输比特率,解决了老年人及老少边穷地区信息服务无法触达的问题。据悉,该大模型的算法代码和训练代码将面向社会全部开源开放,以共建中国方言AI体系。
基于大模型驱动的异构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框架——大模型智能体开发的“导盲犬”亮相,离线具身智能范式的可行性和潜力近在眼前。“这种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润物细无声的关系,终将实现。”在李学龙的构想中,人工智能将超越五感,智能体将走向联合,与物理世界和人类产生有效互动。通过按需定制,赋予智能体适合其本身的智能能力,不足时实现互相调用。
中国联通以“AI+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已全面覆盖71个国民经济工业分类。中国移动发布了“AI+”行动计划,包含智能基座、人工智能基地和“AI+”产品及应用三个重要领域。
“这一轮的产业焕新,新在通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移动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智慧运营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邓超说,未来的人工智能,将走向技术通用化、能力原生化、服务泛在化。
能源企业优化计算资源和能源供应,将“瓦特”高效转化为“比特”。
中国能建所属中电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必雄提出,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是支撑算力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数能融合,打造算网电网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大数据中心和信息产业后端用电负荷提供绿色低价电力,在数能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能源、交通、数字、水利、生态、产业、文化等“七网”深度融合。
甘肃庆阳“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
中电工程作为中国能建践行“东数西算”战略的实施主体单位,以“数据中心+新能源一体化”“投建营一体化”的方式在各大枢纽节点投建数据中心,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通过“风电、光伏、储能、算力”等多元素融合互动的源网荷储算一体化创新解决方案,减轻电网的供电和调峰压力,为大数据产业园提供长期稳定低价的绿色电力,将“瓦特”高效转化为“比特”,在国内创造性实现算力与电力的一体化优化运行。
相关国企还围绕AI开展投资,支持产业发展。
“真实的需求在哪、投资的意义是什么?是创新业务做试点,还是要投资回报?”中国电科首席专家、神州网信CTO张建军在采访中称,更好的人工智能意味着更好的数据,更好的数据又意味着更好的人工智能。接下来要做好数据确权,以及有效评估投入与产出。
中国诚通旗下国调基金领投商汤科技D轮融资,支持商汤科技持续研发和业务扩展,助力公司在大模型方面取得进展,同时为公司在香港上市提供帮助。
中国国新沿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与数据、智能平台及解决方案的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国新投资以积极股东的模式重点投资布局了我国EDA龙头华大九天,以集中投资模式布局了全球领先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平台龙头华大半导体、IC载板龙头深南电路等,推动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全面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开启AI大科学和大应用时代

基于人工智能的大科学与大应用时代,近在眼前。
“人工智能正在引领学科交叉创新,改变世界的面貌。”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直言,过去数百年来,科学家们只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发展。而今,人类将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大科学时代。
首先,在研究领域,这是个产业驱动下的大科学时代。
回顾2023年,产业界贡献了51个著名的机器学习模型,而学术界仅贡献了15个。业界认为,“AI+”与“+AI”的不同,在于是否以AI为基础,创造新的需求和增长点,这正是产业界的优势。
谈及“AI+”的主要方向,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副教授徐葳介绍道,“一是实现人力所无法完成的精细工作,例如非常高速和精细的控制。二是代替人完成烦琐、重复或者危险的事情。三是AI for Science,即帮助寻求人力和传统计算机算法都无法找到的最优解。”
正如华润生物医药基于谷歌AlphaFold2、开发 pymol 命令、开发抗体 pH 依赖性设计&Fc 亲和力增强 CADD 虚拟筛选程序,实现了长效抗体开发的计算机建模、设计、筛选全流程自动化,相比传统的完全依赖实验的方式,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再如研发化学催化剂。万华化学将AI技术深度融合于研发流程之中,利用AI技术优化化学反应条件,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在催化剂研发上,通过AI从逾万种可能性中筛选出有效分子式,极大增强科研工作的精确性和效率。
其次,在工程领域,人工智能为央企的传统业务带来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实现了降本增效。
“跨领域协同创新,整合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推动AI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是人工智能成果成功落地的要素之一。”邓超坦言。
招商蛇口联合大乐装,开发了基于人工通用智能控制(AIGC)的装配式建筑设计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融合装配式构件成本,达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升质量的目标。现已落地10个城市,截至目前,招商蛇口新拿地项目通过应用AIGC装配式设计方案,降本4855.6万元。
华润怡宝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用算法代替人眼,有效识别稿件与标准模板之间的微小差异,将包材图稿审核工作效率提升80%以上。中广核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在主设备检测维修、燃料组件检测修复等方面得到应用,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东方电气通过iPACOM智慧风电系统,实现机组的智能化运行,提升了发电量。
同时,在管理领域,人工智能帮助国企提升了运营能力,降低了决策风险。
2023年7月,保利集团所属中博世金第一名AI员工“晶晶001”正式上岗,这是中博世金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项目的开局之作,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场景实现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
国新基金构建了以Greater投资业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前中后台一体化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深化与中国国新科技中台及业务中台的集成对接,实现了“数智赋能投资”,在实现底层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使机构投资人数据覆盖与滚动更新,同时,国新基金开发了产业链图谱和知识库等功能,深化资源共享和知识沉淀,持续完善投资分析模型,有效发挥数据对投资的驱动作用。

成为大模型生态的“组织者”

精算成本、规划收益、按需定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国企主动承担引领和带动作用,与合作伙伴共建创新生态。
“国企应该成为产业链的组织者,支持高校、民企等各主体发挥好比较优势,避免人才和算力资源浪费,提高人工智能成果创造的效率。”徐葳表示。
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未来三年,在生产经营环节应用AI大模型的企业占比将提高到80%以上。在大模型领域,一幅国企组织、民企共创的人工智能应用图景,已经徐徐展开。
“如果把大模型当作一个技术浪潮,它总有巅峰和低谷。但若看作一场技术革命,它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新市场。其革命性不仅在于改造旧世界,还将开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智谱AI CEO 张鹏告诉记者,国企应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组织、优化创新生态,对国内AI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在这方面,相关国企已经开展了探索和实践。
比如,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基于智谱GLM系列大模型,构建了“IM生成式大模型”,深入挖掘海量座舱交互体验数据,将综合复杂场景进行云上分流,共同实现多模态AIGC场景。
今年4月,中核集团下属同方知网与华为共同发布了华知大模型2.0及系列解决方案,即专为知识服务和科研行业设计的大模型。利用同方知网的海量高质量语料数据,华知大模型精准“雕刻知识”,提升了专业知识问答的性能,并支持用户注入领域业务知识,服务各行业打造自己的垂直类大模型。同方知网创新发展与信息化部主任韩文坦言,“市场化运行才是大模型项目可持续的过程。”
2023年9月,南方电网发布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的电力大模型“大瓦特”,它集成了华为等企业的国产算力资源,全面支持昇思MindSpore等多种AI框架,百度提供了昆仑芯AI芯片、飞桨框架等技术支持。
中国建筑加快资源整合,与行业内外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建筑业人工智能生态链,在勘察设计、投资建设等五大业务领域推进AI技术的应用。
国新证券“新链”平台是基于生成式AI前沿技术,围绕“9+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的新型智能产业咨询平台,是探索“央企券商投研”范式创新的有益尝试。该平台搭载了个人知识库驱动型即时产业咨询、科技创新场景实验室以及链上生态等三大功能模块,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模式创新、场景挖掘、孵化推广等全方位研究支持服务,在探索金融赋能实体自驱式新路径上,激活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生态圈,打通了“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将通过自身的业务重塑和生态圈的构建,持续拓展服务人工智能领域客户的覆盖面,打造科技投行、产业投行。”国新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海文介绍说,国新证券将通过即将发布的“新链”智能投研平台深化“投行+投研+投资+财富”的综合化长期陪伴式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其痛点,助力其发展。

以组织变革推动“业务+技术”融合

AI时代,人类需要重新思考个体与组织的关系。为了打造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团队,国企正在进行组织架构转变。
“未来能够匹配业务,凸显业务价值的人工智能组织形态是决定成功的关键。”招商局集团数字化中心副主任王涛告诉记者,“招商局是大型多元化业态的央企集团,规模巨大、总分双层,产业多元,能力参差是典型特点。受制于业务模式和能力基础的差异,智能化推进难以统一要求。因此,通过设定集团首席数字官(CDO)的治理模式,转变传统IT的组织形态和机制,形成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并在实践中交叉推动,建设智能化招商局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智能化促进业务价值作为锚点推进落地。”
在这里,新运营模式有了全新的生长土壤。
比如,在地产物业领域,AI客服会基于客户呼入信息自动形成具体的工单,自动化实现工单下发、跟进、反馈闭环,提升客服效率。“原有的客服人员不会下岗,反而会通过AI建立统一能力中心和配套的集约化运营模式,改变原有物业分散化客服的难点,提升服务质量。可以预见,这将会改变许多业务的运作方式。”王涛解释道,招商局集团正在积极推动组织和范式的改变。
同样在深圳的南方电网所属企业深圳供电局,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变过程。
利用 AI 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深圳供电局得以更科学地决策电网的规划、维护等,有力管控了风险,管理效率和精度明显提升,同时,这也意味着传统的业务流程不再适用,需要调整优化。
为了适应组织架构和业务需求变化、人力资源配置质量变化、人才需求变化,深圳供电局增设了AI相关部门,如智能电网管理部门、数据分析中心等,各部门围绕AI应用紧密合作,重新分析机构设置边界并优化调整。结合AI替代人的实际场景,重新设计定员定编标准,重新优化人员配置结构。
“未来需要更多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AI的交叉型人才。”深圳供电局人力资源部部长魏前虎告诉记者,岗位胜任力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其中AI应用能力需要持续提升。因此,公司一方面积极招聘引进相关人才,另一方面统筹员工了解和学习 AI技术,鼓励大家积极适应。
未来人、机、物走向原生一体,将重塑经济、社会组织的形态。因此,国企还将着手招募和培养一批青年人才、形成确定化的发展战斗力。
“在招商局集团,新的技术需要有新的人才结构和梯队,数字化条线正在汇聚更多年轻优秀的人才,形成确定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战斗力。”王涛表示,国企业务广泛,有责任给年轻人更大的科技发展舞台。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公司在人才方面,敢用年轻人,用好年轻人,让年轻人挑起重担,不设置硬性考核指标,给予年轻人充分的发挥空间,建立创新文化;在机制方面,大力开展外部交流与合作,鼓励专家人才参与外部学术交流,打破思维定式和知识壁垒。
为了实现一名大四实习生的创意,李学龙又一次带领团队进行了专题晨会讨论。他坦言,“人才是保持团队持续创新和技术领先的关键,青年是科技创新的活力源泉。当前正值建设科技强国、融入人类科技变革之际,国企必须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生力量。”




左右滑动查看2024年第9期目录



将“国资报告”设为星标”

扫码进入小程序

阅读《国资报告》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