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订后即焚现象的背后意义

发表时间: 2024-10-29 10:13

维 辰

近日,有网友用同程旅行小程序订酒店时,发现一项“订后即焚”的自选功能,勾选后“住后订单自动删除,保护隐私不被泄露”。有人认为此举可以保护个人隐私,也有不少网友评论“正常人也不会去删酒店的订单吧”“除了出轨,谁还有这个需求?”同程旅行回应称,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将考虑是否优化。

开房后删除订单,的确能抹掉不轨行为的部分痕迹。无论“订后即焚”真实的设计初衷如何,都难以否认可能产生掩饰不轨行为的客观效果。但若要论功能导向,就不得不严谨一些。显而易见的是,除了方便个别人抹掉一些“见不得光”的记录,难道它就没有别的正面效果了吗?当然不是。

涉事平台说该功能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许多人不认可,因为用户手机上看不到订单,但平台后台仍留存相关数据,“掩耳盗铃”充其量只是“隐藏隐私”而非“保护隐私”,用户隐私泄露风险仍在。风险仍在没错,但有一点不能忽视:一般而言,信息经过的环节越多,泄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风险越大。用户手机上没了记录,不法分子也就没办法通过这一环节盗取,或多或少具有隐私保护效果。诚然,不管用户是否勾选“订后即焚”,平台都要尽到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但设置这一选项,也是让用户拥有对自己信息的掌控权。

至于负面影响为主还是正面影响为主,还有待时间检验。可以确定的是,类似的功能并不少见。“订后即焚”的本质是自动删除,其他平台支持订单自动隐藏的“无痕预订”同理。手动删除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电商平台、外卖平台中随处可见的“删除订单”,等等。

若都以桃色滤镜审视这些功能,恐怕没有哪个是无瑕的:订酒店信息可能是出轨的证据,购物信息、点餐信息也可能是,难道所有信息删除功能都在“鼓励出轨”?照这种思路,聊天记录不该支持删除,相册也不能删,手机内存满了也不行,因为会有掩饰不轨行为的风险。在商言商,若以商业视角考虑,比如让一个产品经理说说为什么设置信息删除功能,诸如订单管理云云,大概率又是另一番景象。

对于类似功能,即使无法说瑕不掩瑜,也不该拿着道德显微镜放大不足、忽视好处。

不放大不足,同时也要正视不足。涉事平台客服表示,“订后即焚”上架已有6年之久,用户使用率并不高,由此来看起到的隐私保护作用有限,如今还惹来“鼓励出轨”争议,只能说在“扬长避短”方面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另外,订单是个人信息,也是重要的交易凭证,一旦删除,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难以提供订单相关信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若一项功能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还增加了新的用户维权堵点,从争议中提取用户反馈与期待,进而优化产品就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