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推出“金融级云原生”服务,助力金融机构IT架构升级

发表时间: 2023-05-08 18:12

【亿邦原创】5月8日,阿里云举办2023年金融·云原生前沿趋势发布会,阿里云智能金融&互联网行业总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刘伟光发布阿里云“金融级云原生”。

刘伟光介绍,云原生架构指的是:微服务、分布式与计算存储分离。

金融级云原生的核心思想是让云原生从狭义走向广义。狭义云原生仅应用于互联网行业,随着低代码、serverless的普及,云原生从只覆盖应用开发,扩展到系统物理部署架构这样的完整技术链路,从单纯的开发态转向设计态+研发态+运行态+运维态+容灾态。

在过去40多年里,随着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的业务发展和转型,IT系统整体架构也同样经历过多轮的迭代演化。

银行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可概括为四个主要阶段:单机时代、联网联机时代、数据大集中时代、分布式云原生时代。其中,数据大集中时代是银行IT信息化发展最快、对业务推动最大一个时期,而整个IT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由集中式架构支撑的“核心系统”。

集中式架构由IBM、Oracle、EMC三家厂商为代表所主导的系统架构范式,它通过增加单机的资源配置来提升系统的处理能力,并通过增加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的集群机制来提升系统的可用性。

集中式架构虽然部署简单,但存在纵向烟囱割裂、横向管理分散的情况,每个层面和每个技术产品都独立分散管理运维。

阿里巴巴在2009年提出去集中式架构,在2013年基本完成“去集中式架构”。

这期间,阿里通过用低价和相对可控的PC服务器解决海量规模的计算问题,也推动了云原生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

此后,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阿里云开始为金融机构核心系统从传统架构转向分布式云平台架构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息科技中心副总经理唐明剑分享了金融级云原生的落地方法。

唐明剑介绍,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拥有1.5亿账户,2万亿资产,日均交易2880万笔,峰值交易6600万笔。

四川农信的上云策略是:整体规划、分布推进、先增量、后存量。

目前四川农信实现云原生业务架构:把业务需求分解为包含紧密关联的业务能力(高内聚)、相互之间保持独立(松耦合)、可以在不同的业务流程中使用(可复用)的业务能力。

应用架构:围绕业务能力构建微服务、诶服务具有包含自身程序和数据(高内聚)、在独立进程中运营(松耦合)、通过API访问(可复用)的特点,与业务能力完全匹配。

部署架构:容器为每个微服务提供一个独立运行的环境,以及弹性扩展、容错、全自动部署和统一管理的机制,与微服务天然契合。

整个核心系统基于两地三中心云平台,支持x86和ARM的多芯片体系演进。新系统首次采用了云原生单元化的设计,整体的单元化设计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以及性能和扩展能力大幅度提升,研发效率提升40%,运维成本降低56%,系统可用率99.9965%。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指出,我国金融机构2023年的IT花费约2700亿人民币,其中云服务占比26%,约700亿元。

而国内金融机构选择云服务的标准是:

政策理解和匹配能力;

技术先进性与可靠性;

行业理解和最佳实践;

开放生态和整体创新能力;

提供长期服务的能力。

其中政策理解和匹配能力排名第一。

刘伟光强调,金融级云原生时代有10大新要素,分别是:金融级一致性,单元化&多地多活,全链路风险防控,安全可信,业务连续性和数智化运维;平台工程,混合云弹性,云原生基础设施,多技术异构继承,成本友好。

金融级云原生以经典云原生技术为基础,并针对金融行业需求研发的一整套技术体系,从而支持金融机构建设既符合行业标准和监管要求、又具备云原生技术优势的“新型IT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