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教育相结合,将带来哪些创新火花?

发表时间: 2024-05-15 00:03

体验数字人、仿生四足机器人、数字服装,参观无人驾驶汽车、七金社团、特色项目课,聆听北大、清华等专家的人工智能讲座……5月12日,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一场“人工智能嘉年华”吸引了朝阳区数千名学生前来参观、体验。

零距离接触AI的奇妙世界,体验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以“AI 时代 携手并进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这场嘉年华有哪些精彩亮点?作为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之一,八十中构建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又是如何凭实力“圈粉”?让我们走进活动现场一探究竟。

科技企业、知名高校齐聚

师生“沉浸式”体验硬核AI科技

当天,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正式启动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联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精尖企业在校园里摆摊、设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让家长、学生“沉浸式”感受AI的魅力,促进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普及推广。

高校展示仿生智能机器狗。

在本次嘉年华的大咖专场中,包括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郭宗明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马少平教授、腾讯公司高级经理袁贻辰等在内的“各界大佬”,还特意为参会师生带来了人工智能方面的专题解读,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更多的孩子走进人工智能的科技世界。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郭宗明教授。

在八十中望京校区的展示现场,包括华为、百度、360、阿里、小米、英特尔中国、北工大、北服等20余家企业、高校设立了展示体验点,展出的内容则包括了机器人、智能汽车、大模型、智能交互书写系统等数十款人工智能产品,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体验。

360集团为八十中打造的“教师数字人”。

在科大讯飞智慧课堂体验点的AI智能显示屏前,4名学生面向屏幕,开始了一分钟快速跳绳。智慧系统自动计数、计时,并在结束后显示排名、进行数据分析。前来体验的六年级学生赵同学以186次/分的成绩排名第一,赢得现场喝彩。

聚焦学生人工智能赛道

构建科学前瞻的AI校本课程体系

活动现场,八十中全面展示了该校的金鹏科技团电子信息分团、机器人分团,金帆舞蹈团,金帆书画院和金奥运动队等“七金”社团,以及强基、科创、王选实验班等拔尖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成果。八十中教育集团11所成员校也同步进行了特色展示。

来自八十中金鹏科技团电子信息分团爱迪生发明社的高二学生韩欣昱同学带来了自己的发明作品——“可进行体姿纠正的雪橇推进器”,该作品可利用配套研发的APP,在滑雪时通过手机震动感知体姿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

这些现场展示的科技社团AI小创意,只是八十中构建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成果的冰山一角。通过积极探索利用AI赋能“教、学、管、评、研”教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八十中近年来先后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活动特色单位”,被教育部评为“2021年网络空间优秀学校”、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等。

人工智能教育更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成长。2019年以来,该校学生形成了人工智能小发明方案200余项,获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展金银奖等省市级以上奖项61人次,2名学生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1人次。这些荣誉是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直观的成果展现。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带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有鉴于此,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在嘉年华活动演讲中介绍,八十中将以建设此次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为契机,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学与教”的新范式,推进规模化因材施教,推进精准化教师成长,在提高本校师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同时,带动区域、引领全国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八十中的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将探索实施AI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形成可推广的优秀案例和先进经验,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深入开展,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任炜东表示。

八十中课程教学中心课程处主任石岩在早前采访中,曾向南都记者深度介绍了AI如何赋能课堂教与学方式变革。她表示,依托人工智能,八十中已实现了课堂数据的伴随式采集,对课堂观察点和测量方式进行AI建模,实现课堂风格的教师画像分析、提问层次分析、教学组织过程分析的算法能力,为学校和教育管理实现课堂教学问题的精准诊断。石岩相信,未来教育必然将开启人机协作模式,AI在为教师赋能的同时也调动孵化了学生更强的自主学习潜能,“只要是教学中用过AI的老师都能深刻体会到,它其实对教与学都是一种减负。”

据介绍,目前,八十中已全面构建了互联网+、智能+的智慧教室环境,助力教师主动探索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同时,学校陆续建设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物理航空航天探究、生物情景等11间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配备TI图形计算器、激光雕刻机、DIS数字传感器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拟真教学情境,用于互动式、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利于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增强专业的学习体验,成为跨学科、融合创新,便于创意交流、协作实践、知识传播和交流共享的专业教室群。

在AI校本特色课程体系打造上,八十中纵向从小学以图形化编程为主、初中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主、高中以机器学习为主的分段设计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横向与语文、美术、音乐、物理、通用技术等进行跨学科交叉融合设计,合理配备师资、课时、实验室和学生,综合考虑必修课、研学课、研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创意交流和协作实践。

此外,八十中的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还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院校以及飞象星球、科大讯飞、翼欧、阿里等高精尖企业加强合作,建设专门性的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普遍性的“人工智能+”教室、支撑性的人工智能校园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开展全员人工智能教育素养提升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工智能平台建设行动、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人工智能平台开发行动等软件建设;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课程、进阶课程以及人工智能运用课程等,构建具有“小初高一体化、注重人文精神、跨学科”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采写:南都记者 吕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