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几乎可以掌握所有客观知识的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育该何去何从?5月25日,2024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开幕,主旨论坛上大咖云集,就“数智赋能更好的教育”主题建言献策。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北京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林建华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讲起。他说,波普尔认为世界分物质世界、人的世界以及知识世界,其中知识世界是指人创造的所有客观和公共知识。
AI会是第四个世界吗?林建华说,AI展示了巨大的威力,几乎可以掌握所有客观知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强大逻辑、思维能力。人的独特魅力在于个人的知识和体验有限,但具有独特性,人性、激情及独特体验孕育创造力,而AI将使人的创造力更加强大。
林建华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使人更加独特。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将更加回归教育的本质——释放人的内在潜力。提供更好的学习成长体验,要打开学科边界、学习边界和学校边界,学习不再仅仅是书本和课堂,更是实际生活、工作的历练,要利用社会教育和学术资源,在应用场景中研究与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荣怀也认为,在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培养学生持续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人工智能的创新能力、多次灵活就业的适应能力、不确定性状况的处置能力和富智能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黄荣怀说,人机协同教学已成为未来教育教学实践形态的必然趋势之一,要深化研究,建立标准,传播经验,明确相关技术的准入标准,构建安全的人机协同教学环境,发布人机协同教学实践指南和教学标准,促进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使用智能技术的规范性,同时引导学生合理、合规地应用智能技术。学习者应从“被动接受”转向“自我驱动”,在智能环境中通过与同伴、教师互动,以及与智能体的协同构建活动来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刘益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姜朝晖,北京一零一中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等也围绕数智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甄选培养、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教育等主题进行演讲,共话“数智赋能更好的教育”。
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发起,已连续举办十年,成为围绕教育创新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创新周活动将持续至6月2日,包括多场平行论坛、教育工作坊、参观访学、教育创新应用体验展等,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学校育人模式创新、数字教育内容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产教融合发展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