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未来主义风潮来袭:从辐射到原子之心的科幻之旅

发表时间: 2024-10-08 22:36

有人说,纽约双子大楼的一声巨响,轰碎了20世纪的迷梦。

但我总觉得,从人类在1972年最后一次离开月球起,世界就变了模样。

3年后,微软成立。

人类从星辰大海走向了赛博朋克。

图:我们将以何种形态迈向群星?


什么是复古未来主义?

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是一种相当有意思的话题。在一些游戏或者电影中,你一定已经感受过复古未来主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一个定义是这样形容复古未来主义的:未来复古主义是对早期人类对未来想象的一种回忆


这个定义表达了复古未来主义的两层特点:一方面,它是带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是当时的人基于自身现状对未来展开的想象;另一方面,它又带有当下的视角,包含当下的人对于过去想象的解读。


借用人们描述青春的一句话——你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复古未来主义亦是如此——你无法同时拥有对未来的想象和对这种这种想象的追忆。


实际上,未来复古主义有着相当混杂的精神内核。在二战结束后的大约50年里,随着剧烈变化的社会不断发展和流变。

图:过去的人对未来的想象

核战阴霾下的金色年代


二战结束后,人类迎来了一段高速增长的岁月。这其中尤以美国为最——在战后的约50年里,美国的经济始终占到全球的1/3左右。


与现在产业空心化的美国不同,彼时的美国还是世界工厂。如今被称为铁锈带的五大湖地区。在当时仍是帝国的心脏——其贡献的GDP大约占到全美的40%,汇集了约50%的产业工人。


在当时,1人上班就能供1套大house、2辆大排量汽车、3个子女上学。堪称美国人的黄金年代。

图:金色的童年


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随着大量军用科技转为民用,战争带来的技术爆炸逐渐惠及普通人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个人造卫星东方一号上太空

1961年,苏联尤里加加林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登录月球

1971年,美苏先后建立空间站

1972年,人类最后一次离开月球

1975年,微软成立,世界跑步冲入PC时代

图:土星5号,力大砖飞

而这样一个充满活力、梦幻般的金色世界,距离毁灭仅仅相差一个核按钮


这绝非夸张的修辞,而是一种写实描述——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刻,全人类距离核战争真的就仅仅取决于那几个能够按动按钮的人。幸运的是。在我们的世界线上,他们并没有启动按钮。


科技爆炸冷战这两个大背景下,催生出了许多带有浓重时代特征的复古未来风元素


● 核弹与重工业风格


在冷战中,核战争是笼罩在每个人头顶的乌云,也因此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游戏《辐射》系列集中体现了人类对核战争的恐惧——在《辐射》的设定中,美国被一场核战争直接炸成了废土。


而在这场虚构中的战争之前,人类已经基于核能技术点出了一整套“未来科技”。

图:核能家用机器人、核能车


战争武器,尤其是核弹的视觉元素被应用到游戏的设计上,就连肥宅快乐水可乐都被做成了核弹外观(核子可乐)。

图:形似核弹的玻璃可乐


所有的载具则都呈现饱满、圆润的流线型外观。


形似飞机座舱的载具驾驶舱使得这些陆地座驾更有科技感。尽管从今天的视角看,这些座驾的样式是相当复古的。

图:圆润的线条与形似飞机的座舱


这种视觉风格也沿用到了家用产品之中——咖啡机上粗大的重工业风金属管道就这样暴露在外,与小巧的咖啡杯形成强烈反差;形似武器的灯具由略带未来色感的塑料与厚重的金属支架构成;就连停车计时器也像是两个倒立的手榴弹。

图:带有攻击性视觉体验的日常用品


● 女性妆造与Pin-up风格


女性的妆容与发型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发型的变化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尤其是80年代,全世界不论男女,头发都“炸了”——那是一个被摇滚犁过的世界。

图:美国20世纪发型演变


图:苏俄20世纪发型演变


通过作品中女性的妆造,你能大致分辨出其所处的年代。例如1979年上映的《异形1》与2024年上映的《异形:夺命舰》,女主的发型差异明显。

图:从1979到2024


图:《银翼杀手2049》中电子老婆的梦露仿妆


Pin-up风格的海报则能够更直接地营造出复古的质感。其中的女性通常拥有苗条而匀称的形体、前凸后翘的曲线,以及亮丽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表情。

图:Pin-up风格是20世纪中叶具有代表性的“美式审美”


《辐射》基于pin-up演绎出了属于自己的海报风格——加入一些诸如镭射枪、呼吸头盔之类的科幻小元素,即可呈现又复古又未来的质感。

图:《辐射》中的核子可乐海报


● 阴极射线管


作为人类最早也是最经典的电子显示器之一,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视觉符号。


在很多带有复古未来风格的游戏或是电影中,各类显示设备往往就是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它们有着标志性的绿色屏幕,窄小的屏幕之后连接着宛如藤蔓般错综复杂的线路。

图:《辐射》系列中的哔哔小子


在游戏《异形:隔离》中,CRT显示器显得味道很正,很好地还原了电影中的复古未来感。作为对比,《普罗米修斯》中更为现代化的超大显示器则失去了这种独特韵味。

图:《异形1》中飞船的显示器


图:《异形:隔离》沿用了1代电影中的显示器风格


图:《普罗米修斯》中的显示器更具现代感


● NASA朋克


在那个时代,人类对于殖民太空是相当乐观的——毕竟,人类1969年就登录了月球,而60多年前,人类才刚刚发明了飞机。按照这个速度,21世纪必然是恢弘的宇宙大航海时代。


没有人会想到,差不多同样的60年跨度之后,人类甚至没能再次回到月球。


尽管如此,人类在当时取得的一些列伟大的航天壮举依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航天热,对未来宇宙殖民的想象则深刻影响了今天的各类文艺作品。


NASA朋克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写实的一种,它是低保真科幻(LO-FI SCI-FI)的一种非常具体的体现。(所谓低保真科幻,可以理解为用近未来甚至于当下可实现的技术创作的科幻作品)


视觉上,NASA朋克式的飞船总是有着乱糟糟、裸露的线路;窄小的屏幕上显示着各种复杂的数据和图表。

图:国际空间站


图:《2001太空漫游》中的飞船内景


NASA朋克这个词(NASA Punk)的诞生也挺抽象——当贝塞斯达端出《星空》这款大作时,很多玩家纷纷表示其中的飞船、宇航服都显得不够酷、不够具有未来感。于是贝塞斯达整出了NASA朋克这个词,并阐述了这种写实审美的重大意义。

图:《星空》中的飞船


图:《异形:隔离》舱室,带有强烈的功能主义意味


图:《异形:隔离》舱室,裸露的管道向远方延伸


● 我,人造人


1950年,系列短片小说集《我,机器人》出版,阿西莫夫系统阐述了“机器人学三定律”。由此,科幻得以在相对严谨的框架下讨论机器人问题。


人类对机器人的早期想象也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厚重的工业风格,醒目的晶体管与线路用最直白的方式呈现着高技术。


实际上,这些机器人看起来像是穿着某种怪异风格的金属铠甲的骑士,亦或者是某款古老的怪诞潜水服。

图:年代感的机器人与金发女郎


图:《我,机器人》书籍封面


图:早期的潜水服


这种全金属的人行机器人透露出浓重的复古意味。相较之下,那些非人形的机器人则显得写实与现代很多。

图:《星球大战》中的C-3PO(左)与R2-D2(右)


图:《辐射4》中复古外观的机器人


赛博朋克


整体而言,由于20世纪的技术爆炸,科幻作品整体呈现的精神是积极和正面的。毕竟人们的生活确实随着技术爆炸在飞速进步。


这使得赛博朋克在当时显得相当异类——它预言了一个技术发达但生活依旧差劲的世界,即所谓的“高技术、低生活”(High Tech,Low Life)。


然而,苏联的轰然解体让资本主义再一次露出了獠牙——赛博朋克竟可怕地从小众文化变成了某种惊天预言。


● 下雨的夜晚


永远下着雨的黑夜,这是《银翼杀手》为赛博朋克世界定下的视觉基调。


即便没有雨,赛博朋克的世界也应该弥漫着高度工业污染形成的雾气,使得所有的光线都足以形成丁达尔效应。

图:电子羊在雨水和长夜中才有梦境


● 密集的建筑群&闪烁的霓虹


说到赛博朋克的建筑美学,是无法绕开九龙城寨的——极端密集的楼房相互咬合在一起,不放过任何一点可以住人的空间;绿植在这里是奢侈品,每一寸空间都要尽可能服务于生存。

图:令设计师灵感爆炸的九龙城寨


颜色各异、数量惊人的标志牌与近乎光污染的各色霓虹也是赛博朋克世界的必要元素。典型的如脑斯基非常喜欢的游戏《Stray》中的场景,就是非常优秀的赛博朋朋克风格呈现。

图:《Stray》场景设计令人惊艳


●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赛博朋克的另一大特点,是往往会涉及大量的文化融合。


最常见的,代表中国饮食文化的筷子高频出现,汉字也常出现在各类广告牌或是街上。

图:《银翼杀手》中主角吃面条


图:欢迎来到舌尖上的夜之城


图:随处可见的汉字


图:一个非常典型的赛博朋克街景


● 义体改造


血肉苦弱、机械飞升!


在赛博朋克的世界中,用人造肢体、器官对自身进行改造是一种风尚。肉体与机械的边界显得越来越模糊。


那些冰冷的、印有厂商信息和说明的人造物体被用带有侵入性的方式粗暴地植入肉体,直观地显示出人的高度异化,以及个体感受的虚幻。

图:脑机接口


图:义体手臂


● 威权建筑


赛博朋克是对资本主义极端化的一种构想——人们在其中主动对自己的肉体和精神进行异化,以迎合资本的需求。


而在这些作品中,总会有一个包揽一切的巨型公司,或者准确说,巨型托拉斯。民众从生到死所需要的一切产品都由它们制造,甚至容身的房屋、呼吸的空气也都是它们的资产。


这些托拉斯总是以宏大的巨构建筑作为自己的总部——通过建筑物的巨大来彰显某种不可动摇、无法战胜的伟力。

图:《赛博朋克2077》中的荒坂塔


图:形如金字塔的总部


宗教建筑的设计思路也会被用在建筑内景的设计中——巨大的几何线条分割出超现实的空间形状,衬托出人类在其中的渺小。

图:《银翼杀手2049》华莱士地球总部内景


图:空旷收紧的上层空间展示出一种压抑但不可撼动的力量感


越战泥潭


越南战争大概是美国最不愿提及的战争——历时十几年、伤亡几十万人、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一切武器,最终收获了包括自己国人在内的全世界的谴责和一地鸡毛。


从二战对抗纳粹的正义之师,到成为一场毫无意义战争的炮灰加屠夫,越战对美国人的社会心理、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各种文艺作品中留下了印迹。


● 海军陆战队


越战时期的海军陆战队形象成了一种标志性的形象。


最典型如《魂斗罗》中的主角,《异形2》中的陆战队,都采用了这种刻板形象。

图:《魂斗罗》中的角色


图:《异形2》中的陆战队形象

● 征兵广告


越战期间由于兵力短缺,美国政府使用了各种骚操作在全国征兵——包括但不限于征兵委员会点民送前线、全民大乐透按生日抽签上前线、征召智力障碍人士上前线。


名义上,政府高举着民主自由大旗,似乎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实际上不过是送无数年轻人毫无价值地死去。


电影《星河战队》系列以及游戏《地狱潜兵2》都通过伟光正的征兵广告讽刺了这一现象。

图:《星河战队》中的征兵广告


图:《绝地潜兵2》中的征兵广告


苏式复古未来主义


苏联曾经到达过的美学高度是令人惊叹的,人们不禁想象如果苏联仍在,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这种想象带来了一种非常有别于“美式”复古未来主义的美学风格——“苏式”复古未来主义

而《原子之心》堪称代表。


● 苏式建筑


斯大林式建筑是苏式风格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在意识形态的加持下,斯大林式建筑偏好对称布局,巨大高耸的外观,从而彰显出集体的力量。

图:斯大林式建筑的代表作——七姐妹楼


图:《原子之心》中的建筑


而另一些则融合了粗野主义、结构主义、装饰主义、斯大林主义等诸多建筑风格,形成了一种被称为苏联未来主义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极具视觉张力和想象力。在今天这个没有苏联的地球上,昭示着文明前进的另一种可能

图:概念感十足的苏式建筑


图:《原子之心》场景


● 苏式机器人


在《原子之心》中,机器人的一大特点是带有性别特征——标志性的发辫搭配上额头的红色五角星,几乎一眼就能识别出双生舞伶的苏联血统;男性机器人则加上了小胡子,极具辨识度。

图:《原子之心》中的双生舞伶


图:屡试不爽的五角星


苏式机器人的另一种特征(或者广泛点来说是苏式机械)是用脚行走——当然,人行机器人就是用脚行走的,但这里强调的是原本不必要用到脚的机械加上了脚的设计。

图:“多余”的足


这是一场21世纪的文艺复兴


未来的人会怀念我们这个时代么?


在登月后的60年里,人类沉醉在互联网的幻梦境中,变得越来越内向;苏联解体后,资本的贪婪彻底失去了枷锁,在AI爆发的前夜,无数打工人面临着沦为无用阶级的命运;冷战结束了,但世界却正在走向孤立与保守。


普通人在奶头乐中娱乐至死,但就连这份娱乐的质量都在下降——LGBT、政治正确、审美降级、流量明星、过渡营销......甚至连音乐都干巴得像90岁的老头。


也许这就是复古未来主义的意义,如同暮气沉沉的中年人回望自己年幼时对未来的想象——原来我们也曾把目光投向深空,群星向我们招手;原来资本也可以如此温和与驯服,人类解放就在不远。


是什么让我们踏出摇篮的脚又收了回来?


今天,每年全球发布的各类论文数量大约是1990年代的6倍,手机的性能吊打阿波罗登月飞船的主控计算机,但我们依旧没能重返月球。


光银河系内就有上亿颗可居住星球,但人类仍痴迷于残杀同类——巴以冲突超4万人死亡、近10万人受伤;俄乌冲突双方伤亡人数已超过百万。


未来的人会怀念我们这个时代么?

END

往期精选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原文关注:

聊聊复古未来主义!辐射|异形|赛博朋克|银翼杀手|原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