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林艳
10月22日,华为举办原生鸿蒙之夜暨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在新品发布环节,华为HUAWEI WATCH Ultimate非凡探索焕新发布,带来新成员“绿野传奇”。
“‘绿野传奇’带来了专业高尔夫球场模式,覆盖全球超过1.5万家高尔夫球场,新增专业高尔夫球场地图、智能击球建议、半场计分报告等功能。此外,这也是目前唯一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的智能手表。”华为终端BG CEO何刚在会上介绍道。
AI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功能在智能手表中得以应用,比如健康监测、运动追踪、支付功能等,它已经成为部分人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有智能手表,AR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智能穿戴设备也在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前进之路并非坦途,当前受限于技术等多种因素,我们距离智能穿戴设备的大规模落地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华为在智能手表领域不断发力
在智能手表领域,华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产品线日益丰富。
2024年第二季度,华为智能手表产品再添新成员,公司发布了包括WATCH FIT 3和WATCH 4 Pro太空在内的多款穿戴新品。华为WATCH FIT 3超轻薄时尚设计,科学运动减脂、实时守护健康。WATCH 4 pro是全球首款支持ICCE UWB无感车钥匙的穿戴产品。此外,其还能支持60秒连续检测10项健康指标,包括新增的高血糖风险评估等,生成微体检报告。
可以发现,智能手表在不断融合最新的AI新技术,实现多样化功能,力求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据头豹研究院研报,全球智能手表市场正经历着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呈现出持续且加速扩张的态势,2019年至2023年市场规模已由237亿美元增长至391亿美元。聚焦中国市场,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增长也十分亮眼,2019年至2023年其年复合增长率为29.0%,预计2024年达460.7亿元人民币。
智能手表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成本控制难度大、技术更新速度快,以及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都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对此,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个智能手表产业面临的挑战是来自多方面的,比如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供应链管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不仅如此,电池续航和用户需求多样化也是行业企业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可穿戴设备大规模落地仍需努力
除智能手表之外,AR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可穿戴设备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众多科技企业入局可穿戴设备市场。
今年9月份,星纪魅族推出了StarV Air2 AR智能眼镜,搭载自研的StarVision系统;Meta CEO 扎克伯格在Meta Connect 2024大会上发布了公司首款AR眼镜原型产品Orion。智能戒指方面,苹果、三星等大厂均有布局,三星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推出了Galaxy Ring,主打健康数据监测。
AI技术的提升,尤其是生成式AI的加入,给可穿戴设备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唤起了消费者兴趣。据IDC预测,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5.597亿台,同比增长10.5%,预计2028年出货量将增加到6.46亿台。
“AI+可穿戴设备目前已经在健康监测、运动追踪和智能助手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例如,智能手表和手环可以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生理参数,并通过AI算法提供健康建议。”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不过,要想实现“AI+可穿戴设备”的大规模落地,端侧技术是当前急需破解的关键点。“端侧算力不足,过度依赖网络是AI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上应用的主要瓶颈。当前,即使是在手机、电脑上,NPU的算力也无法满足大模型流畅运行的需求,更不用说在对功耗和成本有更高要求的可穿戴设备上。”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当前端侧技术确实面临着较大挑战。“一方面是计算能力有限,难以支持复杂的AI算法;另一方面,功耗高,影响设备续航。此外,数据传输带宽和延迟问题依然存在,传感器精度和多样性需要提升。”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不过,低功耗AI芯片、5G通信和高精度传感器的不断发展,正在逐步改善这些制约因素。余丰慧表示:“端侧技术正在朝着更高计算能力、更低功耗、更高速数据传输和更精准传感器方向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大规模落地未来可期”。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