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市场垄断者为何不培养本土员工

发表时间: 2024-10-29 16:58

傲慢的代价:从“数据库之王”到中国市场的弃儿

2019年,一个互联网寒冬席卷中国大地,裁员、缩招、业务收缩成了主旋律。然而,在众多裁员消息中,甲骨文中国区的大规模裁员事件却显得格外刺眼,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这家曾在中国数据库市场呼风唤雨数十年的科技巨头,一夜之间沦为众矢之的,被贴上了“傲慢”、“歧视”、“水土不服”的标签。这家曾经的“数据库老大”在中国市场为何会从巅峰跌落?是战略失误,还是管理不善?抑或是,这家硅谷巨头骨子里透出的傲慢与偏见,最终为自己酿下了苦果?

一、昔日霸主,帝国的野心与傲慢

故事得从一个叫拉里·埃里森的年轻人说起。这个特立独行、性格叛逆的年轻人,似乎天生就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注定要在科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学肄业的埃里森,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按部就班地找一份安稳工作,而是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处于萌芽阶段的计算机行业。凭借着对计算机和编程的热爱,埃里森通过自学掌握了电脑编程技能,并找到了一份软件开发的工作。

尽管这份工作枯燥乏味,但他却从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为政府数据库开发管理系统。

埃里森觉得数据管理系统将来会有很大的市场。于是,他毅然辞掉了工作,拉拢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了甲骨文公司,并开发出了名为“甲骨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款系统一经推出,就凭借着其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稳定的性能,迅速赢得了美国政府机构的青睐,订单纷至沓来。

埃里森的野心也开始膨胀,他不仅要让甲骨文成为行业第一,更要把所有竞争对手都踩在脚下。

在埃里森的带领下,甲骨文公司一路高歌猛进,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仅次于微软。不过,埃里森的野心不止于此,他还盯上了更大的市场——中国。那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信息化建设热情高涨,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嗅到商机的甲骨文公司,于1989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凭借着领先的技术和成熟的产品,甲骨文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很快就复制了其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建立起了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中国市场就像一个大蛋糕,甲骨文公司可以随便切。然而,成功来得太容易,往往容易滋生傲慢。他们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开始推出各种苛刻的条款,对中国企业和员工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傲慢和不屑。

在与中国企业合作时,甲骨文公司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动辄就提出各种苛刻的条件,甚至不惜以停止服务相威胁。2008年,甲骨文公司对中国联通开出了巨额罚单,这让中国企业的反应非常强烈。不仅如此,甲骨文公司还对中国企业收取很高的服务费,每年还会上涨20%。很多中国企业对这种“店大欺客”的行为感到很头疼,但又不得不忍气吞声。毕竟当时国内还没有能替代甲骨文数据库的好产品。

如果说对中国企业的傲慢,只是利益驱使下的“商业策略”,那么甲骨文公司对中国员工的态度,则暴露出其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甲骨文公司高层曾公开表示,绝不培养中国籍员工,中国员工在公司内部永远没有晋升机会。

然而,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甲骨文公司,并没有意识到,时代的浪潮已经悄然转向,一场关于科技实力的较量即将拉开序幕。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正在缓缓苏醒……

二、时代浪潮,巨头的衰落与本土的崛起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科技企业也开始崛起,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一批优秀的企业,在各自的领域攻城略地,打破了国外巨头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

2009年,阿里巴巴悄然成立了一家名为“阿里云”的云计算服务公司,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进军云计算领域,向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传统软件巨头发起挑战。

成立之初的阿里云,在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上都无法与甲骨文相抗衡。然而,阿里云有着自己的优势——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服务中国企业的决心。为了打造一款真正适合中国企业使用的数据库产品,阿里云的工程师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走访了大量的中国企业,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功能。2013年,阿里云自主研发的独立数据库OceanBase正式发布,一举打破了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技术垄断。

OceanBase不仅在性能上不逊于甲骨文数据库,而且价格更低,服务更优,更重要的是,它更加符合中国企业的实际需求。OceanBase的横空出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青睐阿里云的数据库产品,甲骨文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受到冲击。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甲骨文公司并没有选择正视现实,调整策略,而是继续固守着其傲慢的姿态,甚至开始指责中国企业“窃取知识产权”。

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最终加速了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衰落。2019年,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跌到了最低点,这个曾经的数据库巨头在中国遇到了大问题。为了减少损失,甲骨文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并最终决定退出中国市场。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失败,是其傲慢自大、故步自封的结果,也是中国科技实力崛起和自主创新的必然结果。

三、反思与警示:傲慢的代价与未来的挑战


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兴衰,给所有跨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在中国市场,技术优势并非万能钥匙,尊重市场,了解用户需求,才能赢得未来。回顾甲骨文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能给我们带来几点思考:傲慢是企业发展最大的敌人。

一家企业,无论其技术多么先进,产品多么优秀,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市场和用户,最终都将被市场所抛弃。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信息技术变化太快了,只有不断搞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人才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关注员工成长,才能让公司持续发展,动力满满。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失败,是其傲慢自大、故步自封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科技实力崛起和自主创新的必然结果。

对中国企业而言,甲骨文的失败既是一个警钟,也是一个机会。警惕傲慢情绪,保持谦虚谨慎。中国企业在取得一定成绩后,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戒骄戒躁,避免重蹈甲骨文覆辙。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靠买是不行的,企业必须加大研发力度,自己掌握这些关键技术,这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人才高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甲骨文的故事已经过去了,但它给企业的教训还是很值得思考的。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国企业要以史为鉴,不断进取,为中国科技的崛起贡献力量。中国科技的明天,既让人期待,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竞赛中还得加把劲,这样才能占有一席之地,为人类科技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信息来源:

那个看不起中国市场的科技巨头,掉队了2024-03-1518:24 BT财经

甲骨文创始人:不能让中国培养出比美国还多的工程师2019年05月09日01:34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