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小松人物纪
"一名上海交大的教授,买来国外芯片,将上面的标识打磨掉后,印上自己的标识……就这样,这个教授凭借着这项'发明',荣获国家上亿科研资金,并被授予'民族英雄'称号。"
这则爆炸性的帖子,在2006年春节前夕的一个晚上,出现在清华大学的论坛上。
顷刻间,这个名为《汉芯黑幕》的帖子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网友们难以置信,纷纷谴责、声讨这名欺世盗名的"教授"——陈进。
就在此前,这个陈进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3年前,他宣称以"汉芯一号"领衔,让"中国芯"从此不再受制于人。
消息传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将其视作民族脊梁。
然而,繁华散尽,这场自导自演的闹剧终被拆穿。
"汉芯"虚假、科研经费被骗取、陈进逃往国外……接踵而至的事实,如一记记耳光,抽在国人脸上。
昔日"英雄"的面具被撕下,揭开了怎样一副恶魔嘴脸?这个留美高材生,又是如何一步步堕入欺诈的泥潭?
20世纪60年代末,陈进出生在福建省的一个商人之家。
聪明伶俐的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智力,学习成绩永远名列前茅,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望着桌上陈进的奖状,父亲常这样感叹。
1986年,18岁的陈进以优异成绩考入同济大学计算机系,从此与IT结下不解之缘。
大学期间,他在专业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天赋,经常解决教授提出的疑难问题,毕业论文更是在导师指导下发表于国际期刊,一鸣惊人。
本科毕业后,陈进留在母校工作了两年,但很快就感到这里的天花板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恰在此时,美国德州大学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去美国深造,才是实现理想的捷径。"怀揣着这样的信念,1991年,陈进只身远赴美利坚。
在异国他乡,陈进凭借过人的天赋很快完成学业,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进入当时的科技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工作,从事芯片设计。
在这里,他一方面大量吸收专业知识,一方面练就了一双"慧眼",学会分析形势、把握机遇的本领。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掀起了以"中国芯"为目标的科研热潮。
消息传到陈进耳中,他嗅到了巨大商机。
"芯片领域,正是我最擅长的!如果我凭借在美积累的经验回国发展,一定能获得巨大成功!"
2001年,机会来了。陈进了解到,上海交大正组建芯片研究中心。
他从容辞去美国高薪工作,毅然踏上归国征程。凭借其在摩托罗拉任职期间积累的技术和口碑,他顺利入职交大,担任微电子研究院教授,更成为芯片研究中心主任,掌控着国家重点项目"汉芯"的研发。
从这一刻起,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在陈进心中萌芽……
2001年,当陈进披着"归国专家"的光环,再次踏入时隔多年的上海交大校园时,迎接他的是铺天盖地的关注和肯定。
"陈进教授在摩托罗拉做了多年芯片设计,是国际最前沿技术的参与者,我们一定要把他留下!"领导们争相表态。
来者不拒的陈进很快被任命为微电子学院教授,更兼任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成为举足轻重的"关键先生"。
学校领导多次表示:"陈教授有任何需要,学校都会全力支持!"
如鱼得水的陈进雄心大增。
他深知,芯片研发被视为中国科技的命脉,无论资金还是人脉,学校乃至国家都会给予超常规支持。于是,他立即抓住机遇,向领导力推一个叫"汉芯"的项目。
"开发高端芯片,是当今世界的趋势。我主持'汉芯'研发,一定能让中国的芯片水平一举赶超世界!"陈进对领导慷慨陈词。
领导们听得热血沸腾。
凭借陈进在美国名企的履历,谁会怀疑他的能力?很快,陈进获得巨额科研经费支持,以"汉芯一号"为核心的项目全面铺开。
陈进志得意满,对团队下达"军令状":"四年内,'汉芯'必须成为中国芯片的骄傲!"
接下来的日子,陈进马不停蹄。
芯片设计图纸,他亲自审核;技术难题,他亲自攻关;项目申报,他亲自上阵……连吃带睡在实验室,通宵达旦争分夺秒,这个曾在美国闲庭信步的博士,以常人难以想象的狂热投入到"中国芯"的研发当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10月,当陈进自信满满地站在"汉芯一号"芯片发布会上时,国内IT界无不为之侧目。
仅用了16个月,他就带领团队,研制出堪比国际水准的高性能处理器!
自此,一颗冉冉升起的"IT新星"熠熠生辉。
陈进不仅成为上海交大的明星教授,更先后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等称号。
一时间,他是众人眼中的民族英雄、科研精英,无数赞誉如潮水般涌来。
然而,惊人的荣光背后,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正暗流涌动……
2003年初的一天,锦江宾馆小礼堂灯火通明。
各路记者汇聚一堂,就连两位院士也莅临现场。
摄像机的闪光灯此起彼伏,人们屏息凝神,翘首以盼。
因为今天,陈进及其团队研发的"汉芯一号"芯片,将在这里隆重亮相。
"女士们先生们,经过我们16个月的夜以继日攻关,'汉芯一号'芯片终于研制成功!"伴随着陈进激昂的演说,礼堂内掌声雷动。
"今天,这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必将改写我国芯片受制于人的历史!"陈进信心满满地说,"'汉芯一号'采用180纳米工艺,32位内核,运算速度达每秒2亿次。
从关键技术指标看,已经达到乃至超过世界同类产品水准!"
现场一片沸腾,所有人都在为"中国芯"由此崛起而欢呼。
"接下来,请允许我用这块芯片,播放几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只见陈进缓缓走到台前,举起一台MP3。
音乐声响起,是《沧海一声笑》《我爱你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演示完毕,现场再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人们纷纷涌上前,争相与陈进握手、合影,庆贺中国芯片技术从此"听我的"。
事后,专家组经过严格鉴定,一致认为"汉芯一号"确为国内首创,整体技术达到乃至局部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业界哗然,一致盛赞"汉芯"是中国IT界划时代的里程碑!
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从中央到地方,从科研院所到高等学府,无不为这一振奋人心的成果喝彩。媒体争相报道,将"汉芯"团队推上"民族英雄"的宝座。
陈进成了明星,他的研发事迹家喻户晓,他的讲座场场爆满,他的获奖无人不晓。一时间,关于这位"芯片大神"的传奇故事在坊间流传。
就在众人沉浸在"中国芯"的荣光中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悄然响起
汉芯'的运算速度不对劲
MP3只能播放那三首歌……
然而,这微弱的质疑很快就被"爱国者不应怀疑民族产业"的言论淹没。大家想不通,陈进这样的精英,怎么可能在这样重大的事情上说谎?
就这样,陈进成了备受瞩目的风云人物,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向其伸出橄榄枝。在随后短短几年内,他不仅获得多项殊荣,还牵头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数额高达上亿元。
他甚至还出任政协委员,成为中国IT界的代言人。
然而,惊人的成就背后,一个匪夷所思的"黑幕"正徐徐拉开……
随着"汉芯"声势日盛,陈进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他先后出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科协常委等要职,成为中国芯片领域的"国士"。
就在陈进春风得意之时,一个不速之客悄然而至。
"陈教授,我是贵校的一名在读博士。"来人是国防科大的高材生李乐。
"哦?找我有什么事吗?"陈进从文件堆中抬起头。
"是这样,我在研究'汉芯一号'的结构设计时,发现它与摩托罗拉的DSP56800芯片有很多相似之处……"李乐迟疑着说。
陈进心头一紧,但很快镇定下来,"年轻人,你是不是搞错了?'汉芯'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怎么可能跟摩托罗拉有关?"
"可是,'汉芯'很多指令集和运算单元的设计,与DSP56800高度重合。这似乎不太可能是巧合……"
"好了!"陈进沉下脸,语气生硬,"你一个学生,懂什么?这么质疑前辈,要注意你的科研道德!"
李乐还想再说,但看到陈进冷冰冰的眼神,只好悻悻而去。
送走李乐,陈进烦躁地在办公室踱步。"这小子是怎么发现的?难道真有什么纰漏?"他暗忖。
为了安全起见,陈进偷偷找来参与设计的几位工程师,"最近如果再有人打听'汉芯'的事,就说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和国外没有半点关系!"
众人纷纷点头,谁也没敢问为什么。
就这样,李乐的质疑被陈进强硬地压了下去。但在学界,关于"汉芯"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息。
"'汉芯'能在高负荷下稳定运行吗?怎么从来没见它有过完整的性能测试报告?"
"按照陈进所说的研发周期和投入,就算再天才,也不可能这么快做出来吧?"
"原本宣传的180纳米工艺也找不到任何依据,会不会是夸大其词?"
然而,当这些疑问被媒体抛向陈进时,他总是巧妙地回避正面回应。
要么就以"商业机密""自主知识产权"为由搪塞过去,要么就以"爱国者不应怀疑民族产业"为名堵住对方的嘴。
由于陈进的"民族英雄"光环和背后强大的关系网,没人敢对他发难。渐渐地,这些质疑也都偃旗息鼓了。
就在尘埃似乎落定之际,一个出人意料的帖子,在清华大学论坛上引爆了轩然大波……
2006年1月,一个名为"汉芯黑幕"的帖子,在清华大学论坛上引发轩然大波。
帖子作者自称是陈进团队的前成员,他揭露了一个爆炸性内幕:原来,"汉芯"芯片的设计代码,几乎全盘照抄自摩托罗拉的DSP56800!
"当年陈进声称'自主研发'的时候,就是从摩托罗拉内部盗取了源代码,经过简单包装,打上自己的标识,就成了'汉芯一号'!"
帖子中,作者还爆料称,陈进为了掩人耳目,专门让自己的亲弟弟
用现金从美国批量购买DSP56800芯片,然后雇佣民工磨去原厂标识,印上"汉芯"的标识,用作所谓的"实物展示"。
"这就是为什么'汉芯'MP3永远只能播放那三首歌。
因为DSP56800本身的flash只能存下这三首,根本无法更改!"
这些劲爆信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网上引起了海啸般的轰动。
中国芯片"国耻"的帽子,竟然是一个骗子导演的闹剧?昔日备受追捧的"民族英雄",原来是伪装成功的"狼外婆"?
一时间,网友的情绪从震惊转为愤怒。尽管帖子很快被删,但真相的种子已然播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陈进产生质疑。
网友"中国芯"发帖称:"我在Linux论坛上看到,国外同行早就证实了'汉芯'就是DSP56800的翻版,陈进这个骗子!"
"IT精英"则表示:"半导体行业的朋友都知道'汉芯'是假的,只是碍于陈进的背景不敢说而已。"
公众的质疑迅速蔓延到现实中,陈进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采访,再也无法用"爱国"的大帽子搪塞。
面对接二连三的尖锐提问,这位昔日春风得意的"英雄",竟是表情愈发难看,大汗淋漓,甚至语无伦次起来。
就在民意达到沸点之时,一纸官方通告拍案而下:科技部、教育部联手,宣布启动对"汉芯"芯片的彻查!
然而,当调查组的人马赶到陈进办公室时,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片狼藉:办公桌上资料凌乱,抽屉尽是打开;保险柜门洞开,里面空空如也......
而陈进本人,竟是不知去向,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大家被蒙蔽时,这个"骗子"早已悄悄转移了巨额资产,逃之夭夭了!
随后,一系列细节被曝光:陈进不仅在美国有多处房产,他还长期利用职务之便,在"汉芯"项目上大肆挪用,据初步统计,其骗取的科研经费竟高达上亿元!
会议室,领导目光阴沉地盯着陈进的档案,脸色铁青。
"利用'民族英雄'的幌子做局,转移巨额国家资产,最后逍遥法外,陈进这个卖国贼,死有余辜!"
"'汉芯'造假的背后,是国外芯片垄断商的阴谋!他们利用陈进,演了这出戏,目的就是打击中国芯片产业的信心!"
文件重重地摔在桌上,领导的拳头紧紧攥起:"这个仇,我们记住了!"
历史的镜头切换到今天。
十多年过去,当年轰动一时的"汉芯"造假,早已随陈进这个人一起,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然而,这出闹剧留下的后遗症,却让中国芯片蒙上了久久难以抹去的阴霾……
陈进,这个一度名噪一时的"芯片英雄",就这样轰然倒塌了。然而,闹剧落幕多年,人们回首这段往事,内心依然五味杂陈。
有人愤怒,为陈进利欲熏心、没有操守而愤怒。堂堂七尺男儿,国家栋梁,竟为一己私利,就这样亵渎了科学的尊严,出卖了民族的利益,枉费社会的信任。即便今天,提起他的名字,依然会让国人气血上涌。
有人惋惜,为他的才华竟用错了地方而惋惜。陈进的履历本该令人艳羡:名校高材生、留美博士、业界翘楚……他本可以用自己的才干,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真正的贡献。然而,虚荣和贪婪蒙蔽了他的双眼,昔日神童,终成罪人。
更多的人在反思,"汉芯"造假给中国芯片工业带来的创伤。
惊天巨骗虽已过去,留下的阴影却久久难散
国人对本土芯片工业一度失去信心,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投入也趋于保守。
更有甚者,竞争对手借机大做文章,将"汉芯"塑造成中国芯片的"代名词",以此来诋毁、打压后起之秀。其结果是,真正埋头苦干的中国芯企业,反倒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事倍功半。
这其中最受伤害的,要数比"汉芯"更早立项,却长年甘于寂寞耕耘的"龙芯"团队。
本是同一条赛道的"战友",却因"汉芯"造假而身受连累——多少人将"龙芯"和"汉芯"简单划等号,认为它们都是骗子,都在吹牛皮。无端的怀疑和否定,给他们的研发工作带来莫大的困扰。
然而,历史终将还清白者以公道。
当2019年,当"龙芯"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一代处理器时,当昔日的质疑者纷纷对他们刮目相看时,人们所有的遗憾,都化作了一声感慨:
如果当初全社会都像"龙芯"人这样,埋头刨土,脚踏实地,又何须蹉跎十数载光阴?
如果当初国人能像今天这般,以开放理性的心态,去拥抱本土科技,又怎会让"汉芯"之流有机可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创伤虽已结疤,但教训绝不该被遗忘。"汉芯"事件告诉我们:自主创新的路从来不是坦途,它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是百折不挠的毅力,更是众志成城的团结。
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抱有投机;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必须警惕油滑之徒,必须提防居心叵测之人。
唯有如此,才能无愧于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无愧于先辈们殚精竭虑的嘱托。
今天,以"龙芯"为代表的民族芯片产业,正在摆脱"汉芯"阴霾,重新崛起。
他们咬定青山,绝不放松;他们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千千万万科技尖兵的接续奋斗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芯",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不可阻挡!
让我们携手前行,以陈进为鉴,将"汉芯"的教训铭刻于心,化作自强不息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