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幕后揭秘:制作人的叛逆经历与育儿哲学

发表时间: 2024-08-24 19:24

一个游戏竟然有这么大排面?

全网爆火,登上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还给制作人做了独家专访!

央视新闻截图

新华社专访冯骥截图


这让我一个从不玩游戏且不会玩的人,也不禁好奇,《黑神话·悟空》究竟有什么魔力?

不查不知道,了解后我竟直接被圈粉!不过,我粉的不是游戏本身,毕竟不玩没有发言权。

作为非游戏玩家,我首先被圈粉的,是这个游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宣扬。

不管是用西游记题材,还是游戏中用到的中国建筑的寺庙、古塔、雕塑,都让人大为震撼,这游戏能当电影看!

《黑神话·悟空》游戏画面截图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和杨奇那“离经叛道”而又坚守热爱的成长经历,引发了我更多的育儿感悟!

《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


《黑神话·悟空》制作人杨奇


兴趣驱动,是成长主线里最牢固的牵引绳


1982年出生的冯骥,本是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高材生,还没毕业时他也有着考研的打算。

大学毕业设计,他是跟着导师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完成的,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彻底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生物。

很巧的是,冯骥毕业这一年,现象级网游【魔兽世界】发布。

本就是游戏爱好者的冯骥,一下子被【魔兽世界】吸引住了,命运的转盘在这里发生了转折。

冯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游戏里,对待学习也180度大转弯,竟然放弃了考研,经常泡在网吧。

把用于考研的钱全部花光了,甚至落魄到向同学借钱吃饭。

看到这儿,大多数家长恐怕要把冯骥当反面教材教育孩子了。

沉迷游戏,罪过罪过啊!

如果冯骥沉迷的是音乐、是篮球足球、是滑雪跳水呢?我们还会视若洪水猛兽吗?还会戴有色眼镜看待吗?

可能家长们看到的就是兴趣和热爱。

后来,冯骥凭借着玩游戏的经历和思考,获得了进入游戏行业的机会。

2005年,他入职某游戏公司做游戏策划岗位。

2008年,他加入腾讯的量子工作室,担任腾讯PC网游《斗战神》项目的主策划。

2014年,他从腾讯离职,先后开发了两款热门的手游游戏,从2018年开始创作《黑神话·悟空》。

六年磨一剑!

如今《黑神话·悟空》大放异彩,打破了长期以来欧美国家3A游戏的垄断。

重新定义了国产游戏的制作标准,在国外形成了强有力的文化输出,被誉为“国产游戏里程碑”。

现在再看冯骥的经历,是不是很自然的就摘掉了有色眼镜,也没那么纠结他曾经沉迷游戏的经历了?

其实,从“网瘾少年”到知名游戏的制作人,冯骥一直没有变的是他的兴趣和热爱。

放弃考研玩游戏,在别人看来是离经叛道、不务正业,但在我看来,其实正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兴趣所在,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用《黑神话·悟空》里的话来说,冯骥是不是那个开创中国3A游戏新篇章的天命人呢?

其实,在冯骥的公司,和他一样看似“离经叛道、不务正业”的人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合伙人,《黑神话·悟空》的美术总监杨奇。

杨奇的父亲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杨奇5岁时父亲就给他报名在少年宫学习传统绘画,一学就是8年。

上初中时,杨奇就基本确定了人生要在美术这条道上走下去,他的高中上的也是美术高中。

大学杨奇考入了浙江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他选的绘画方向是古典油画。

进入大学的杨奇,并没有老老实实的在学校上课,他曾和同学一起接外包,为南京博物院画“郑和下西洋”的壁画。

大二下半年,他就去了一家动画公司实习,开始接触数字绘画。

没过多久,他就从杭州跑到北京,在一家韩国游戏公司的中国部门做3D贴图,这是杨奇第一份真正和游戏相关的工作。

杨奇工作没多久,学校打来电话,被告知旷课超过 300 课时,没有学位证了,如果再不回学校,毕业证也拿不到。

杨奇无奈只能回到学校,一边上课,一边在杭州的一家公司工作。

杨奇的种种行为,在同学看来觉得怪异,甚至瞧不上。

因为中国传统艺术通常被视为高雅,而杨奇作为美术生却痴迷做游戏,况且当时媒体称游戏为“电子海洛因”。

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杨奇还是一头扎进了游戏制作里。

2007年6月,杨奇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2008年,他凭借做游戏的经验进入腾讯,在这里认识了冯骥,后来他们一起离职创业。

在《黑神话·悟空》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中国古建筑、雕塑等视觉元素,这些素材的使用,让这个游戏充满了中国风的美。

图片素材来源于《黑神话·悟空》官网

在新华社记者采访的时候,杨奇拿着一幅幅卷轴画、厚厚的一摞宣纸绘画展示,还讲述了到全国各地去采风古建筑、雕塑、壁画等。

采风古建筑后建模


杨奇谈到他想把心心念念的山西高平的铁佛寺融入游戏中,但实地拍摄时发现空间受限,无法全景扫描建模。

最后没有办法,他们就根据拍的照片,一笔一刀的把这个寺庙雕刻了出来。

杨奇看着虽然年轻,但谈起这些绘画艺术,古建雕塑,他显得很轻松,能看出有着很深的积淀。

再回看杨奇的经历,你会发现他虽然不像传统意义的“好学生”,但他走过的路都沿着一条主线——和热爱的绘画相关。

《黑神话·悟空》能一下子让中国文化惊艳世界,形成强有力的文化输出,这里面离不开杨奇精心选出的那些中国元素。

对比着看冯骥和杨奇的经历,我们会发现,遵循兴趣和热爱,很多时候会让孩子少走弯路。

兴趣会为孩子指明人生方向,是成长主线里最牢固的牵引绳。

兴趣和热爱是内在的动力源泉。

当我们对某件事情充满兴趣或热爱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需外部压力或激励。

这种内驱力能够让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持续前进。

同时,热爱也会促使我们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也会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唯有兴趣与热爱,能抵岁月漫长。


进阶讨论:仅有兴趣就能成功吗?


有了兴趣驱动,人至少在前进时是主动的、积极的、内心有期待的。

兴趣能帮我们打开未知世界的另一扇门,为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助力我们快步前行。

但能够走多远,永远是个未知数。

冯骥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我很有感触:“让你痛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底的沙子。沙子是无穷无尽的,但是要到达远方的高山,你就得忍受这个过程。”

兴趣就好比远方的高山,那里有我们的目标,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要想在兴趣指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不断攀登,这个过程必定是困难重重,千辛万苦。

鞋底的沙子就是眼前的困难,忍受的过程就是坚持的时间。

就拿冯骥和杨奇来说,2014年他们从腾讯离职,都想要做高品质的单机游戏,但当时的时机却并不成熟。

一个是时代背景,那时还是手游盛行的时代,想要实现梦想,他们要先保证生存。

一个是技术门槛,想要做世界品质的单机游戏,很多特效他们还没办法实现,技术人才也还没有集合到位。

为此他们不得不基于现实做手游,积攒财力为单机游戏做准备。

《黑神话·悟空》从2016年被提出,2018年立项,到今年正式发布,从想法变成产品,经历了8年时间。

图片素材来源于《黑神话·悟空》官网


这期间他们面临的种种困难,数不胜数。

例如,游戏中的所有人物,都要在《西游记》中找到原型,为此他们都要熟读《西游记》。

游戏中涉及的妖魔鬼怪数量众多,需要原创的妖怪达200多个,比市面上的3A大作怪兽数量多2倍不止,这个工作量难以想象,但他们还是决定尝试。



图片素材来源于《黑神话·悟空》官网


在众多的采风取景中,涉及众多中国古建,基于文物保护的必要,他们必须要走各种审批,做好各种保护措施。

最终花了四年时间,扫描了全国上百座寺庙和古迹,收集的素材超过游戏实际需要的六七倍。

图片素材来源于《黑神话·悟空》官网


更多的困难不再列举,但这个过程给人的感受就是,虽然繁杂琐碎,但他们一直在坚持,最终六年磨一剑!

很多人都有体会,那就是当兴趣变成工作、职业后,就难以再保持热爱。

因为你要不断剖开它有趣的表象,去挖掘和研究深处的底层逻辑,这就让趣味变成了乏味。

一旦如此,这个工作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但凡把兴趣发挥到极致,取得非凡成功的人,无不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坚持努力不放弃,才会迎来人生转机。

冯骥和杨奇是这样的,前段时间爆火出圈的网球世界冠军郑钦文也是如此。

郑钦文热爱网球,才会一直突破极限、坚持不懈。

训练场上她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筋疲力尽,依然渴望继续训练。

兴趣能够决定你努力的方向,它是你感知天赋的一种幸运,而坚持努力正是持续这种幸运的保障。

仅有兴趣,走不了多远,但有了坚持的加持,抵达理想彼岸,早晚会实现。


如何帮助孩子发现热爱并保护孩子的兴趣?


上文聊了兴趣和坚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兴趣在先,为成长指明方向;坚持在后,为成长助力推进。

那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呢?

网球世界冠军郑钦文爸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他是田径运动员,看郑钦文小时候蹦蹦跳跳很有运动天赋,就想培养她当运动员。

他带着郑钦文尝试了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不同球类运动,最终发现郑钦文对网球特别喜欢。

于是,在郑钦文8岁时就认准让她学习网球,并一路为她铺路搭桥,直至送上奥运会的领奖台。


这不失一种好方法,从小让孩子接触、体验不同的兴趣门类,逐一观察孩子对哪个更感兴趣,再重点培养。

你也可以把孩子之前的兴趣爱好、擅长的东西进行一次溯源。

在这些兴趣爱好和擅长事情之间找重叠,深入回忆孩子之前的状态和能力,找出孩子最感兴趣又擅长的事情,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帮着孩子规划未来了!

那又如何保护孩子的兴趣呢?

在新华社采访冯骥时,他提到:很感谢自己的父母,很早就给他买了游戏机,大学他也有自己的电脑。


只要成绩不出问题,他的父母不太管他打游戏......

大学毕业他也因为玩游戏的经验,陡然变换了职业方向,进入了游戏领域。

从这儿我们不难看出,冯骥成长的家庭环境,是比较宽松的。他的父母没有视游戏为洪水猛兽,反而让他获得了满足。

即使对于工作的选择,父母也给了他相当大的自主权。

我觉得这样的家庭,看似放养,却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没有强行磨灭孩子的爱好,让孩子的心理营养很富足,没有缺失。

这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兴趣,其实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自控能力。

允许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也才有源源不断的内驱力。

就拿我家芒果来说吧,这不是自卖自夸,只是分享真实的经历。

芒果喜欢做手工,比如拼积木、做科学实验、做自制饮水机。

中间为芒果自己做的饮水机 瓶盖松开就流水,拧紧水就不会再流出了

做科学实验时,他拿着一堆科学实验材料,里面有胶水、有颜料、有水杯、有试管,有气球等等。

他把染料兑水混成不同颜色,他用胶水粘纸片粘杯子,他拿着小勺子往试管里撒不同化学材料,他往气球里灌水做水炸弹。

他自己做的倒是尽兴,沉浸式享受,但每次他做完,都留下一地鸡毛。

地上、桌子上、沙发上要么是洒了染料,要么是沾着不好去除的胶,要么是一片片水渍……

谁看了都可能怒火攻心大发雷霆——收拾起来太麻烦了。

还有他拼积木,总会把收拾好的一箱积木,哗的一下倒在地上。

然后边找边拼,有时候是看着说明书拼出个作品,有时候干脆自己随意发挥,造出一个新事物。

前两天他沉迷于自制饮水机,把喝过的矿泉水瓶子在底部扎个孔,接上一段吸管,当作储水箱。

然后把公司的纸箱子剪成零零碎碎,拼拼凑凑粘了第一个外壳,说是不完美,还特意买胶水又粘了一个。

看着他痴迷手工的样子,我当然很欣慰,这个过程中,他的专注力、创造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一定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但就是满屋的积木零件、满地的碎纸残屑、满身的灰尘颜料让人抓狂,对于有轻度洁癖的我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好在每次都是芒果妈妈收拾残局。

尽管一次又一次都是这样,看着他把屋里弄的乱糟糟的,身上搞得跟小花猫似的,但我们肯定不会说:“以后不许玩了!”

我很高兴芒果有做手工的兴趣,即使以后他的兴趣可能会变化,我和芒果妈妈也愿意始终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和幸福。

这种情绪价值,不仅会激励把他感兴趣的事情做得更好,甚至会发散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成长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如果孩子小时候的兴趣爱好,被父母一直压制会怎么样呢?我看过一个很形象的高赞答案:

就像一个被拘束在模型里的橡皮泥,经年累月,被风干了、定型了,已经活不出真正的自我。

所以,给孩子宽松的生活环境,给他充分的爱和自由,让他自由探索兴趣,保持热爱,并坚持努力,才是育儿之道。

毕竟人生不止一条路。很多新兴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正在不断超越父母的认知。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